黔江:創新三大機制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一是推進農村“三權”改革。全部完成農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及農房確權工作,積極推進地票交易、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試點,為農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二是創新農村金融制度。成功引進重慶銀行、中國銀行、三峽銀行、臺州銀行等來黔江設分支機構,建立村鎮銀行——城東資金互助社,成立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組織33個。創新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銀行、擔保、保險、財政參與的新型金融支農模式,擴充鴻業擔保中心注冊資本金,使總量農業擔保業務達到50%以上。注資一億元組建區農業投資公司,成為全區農業發展投融資平臺。
三是建立城鄉互動幫扶機制。建立街道、鎮鄉對口幫扶機制,明確條件較好的七個街道、鎮對口幫扶七個條件較差的鎮鄉。
梁平:助民增收“一條龍”服務
在助民增收過程中,梁平縣全方位出擊,形成了助民增收“一條龍”服務。
一是建立縣、鄉鎮(街道)、村三級“回引”就業工作機制。梁平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正式掛牌,全縣開展各類技能培訓81期,參訓人數3200余人,發展返鄉創業企業5024戶,吸納勞動力就業2.7萬余人。
二是微型企業蓬勃發展。2011年新發展微型企業817戶,個體工商戶3681余戶,帶動14673人實現就業。到2015年,投入1.2億元將全縣微型企業增加到4200戶。
三是積極盤活農村資源。2011年已交易地票548畝,農民直接收入6576萬元;建設用地復墾項目已入庫備案12個,預計產生地票1177畝。
四是全面啟動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目前,全縣金融機構發放“三權”抵押貸款754萬元,發放支農貸款共計20余億元。
五是持續推進農戶萬元增收工程。鴨、柚、竹三大舉旗產業迅猛發展,豆筋、水產、山羊等主推項目百花齊放。2011年1—9月,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6108元,同比增長29.7%。
石柱:創新生產經營機制解決農業生產與市場脫節問題
一是強化龍頭企業帶動。圍繞黃連、辣椒、兔子、莼菜等農業主導產業,引進重慶小天鵝、貴州百花藥業、北京國港公司等一批知名龍頭企業,形成以辣椒堿、辣紅素為原料生產止痛麻醉藥品,以黃連為原料生產治療糖尿病、高血脂新藥等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企業全部達產后,農產品加工產值將由目前的13.75億元提高至40億元。
二是強化專業合作社建設。建成農資供應、技術管理、保護價收購、加工銷售四統一的緊密型專業合作社240家,入社農民4.8萬戶,實現銷售收入近十億元,戶均增收6500元。
三是強化農商、農超對接。積極引導重客隆、齊齊火鍋等多家商貿餐飲企業與農戶簽訂銷售合同,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大足:“三權”融資新模式破解農民融資難
破解農民融資難,大足在全市率先推出一套“三權”融資新模式。
首先,引入融資擔保機制,通過與市農業擔保公司、重慶農商行簽訂全市首個“三權”抵押貸款戰略合作協議,爭取到五家銀行綜合授信20億元,建立了政府參與的綜合授信平臺,為農戶提供了可靠的融資擔保依靠。
其次,在全市率先出臺“1+7”配套文件,明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評估等相關辦法,為“三權”抵押貸款提供了政策依托。
最后,針對農戶資產性擔保物缺乏的問題,創造性地將家禽、家畜和種苗納入抵押擔保物序列,順利破解了融資擔保物不足的瓶頸,使“三權”貸款效率迅速提高。
截至2011年11月,大足已經累計發放“三權”貸款6945萬元,幫助272戶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