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朝嘉慶年起,鬼城麻辣雞就已經是豐都小吃一絕。此后200多年,麻辣雞香飄巴渝、名滿全國。
卻不想,進入21世紀之后,鬼城麻辣雞行業群雄紛爭,品質也變得良莠不齊。
此時,一個中途輟學的農家女子,毅然扛起復興麻辣雞的大旗……
追夢少女
涼颼颼的秋風,吹過豐都縣十直鎮開封村的大山溝,刮得范淑英透心涼。
這年,16歲的她遭遇人生第一個大挫折。
“農村女孩家,讀那么多書沒用!”一天,父親對小女兒范淑英說,由于窮,他決定不再讓她上學。
一聽這話,小姑娘的眼淚涌出眼眶。
范淑英的成績一直挺好。課堂上,她聽說了大山外的精彩世界。她本來想好好讀書,然后到山外追尋夢想。
可是,她卻輟學了。
那以后,她跟著父母在家種地。過了些日子,她忍不住了。
“總不能一輩子呆在大山里種地吧!”她想,“沒文化、沒本事不要緊,我可以到外面去學!”
于是,范淑英不顧父親反對,獨自一人跑出大山溝。
很快,她就在縣城一家服裝店找到了工作——向顧客推銷服裝。
勤勞肯干的她很快得到老板賞識。
18歲那年,經過這位老板牽線搭橋,范淑英與小伙子小孫相識,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在這對小情人心手相牽的那一刻,另一“情緣”也開始向她招手。
相識
小孫經營了一家餐館。
一天,范淑英到男友餐館里約會。她閑來無事,隨手拿起桌上的菜譜。
一道顯赫菜名映入眼簾——“鬼城麻辣雞”。
“這道菜的名字真好聽。”范淑英心弦一震。男友告訴她,這道菜是豐都的傳統名菜。
那一刻,范淑英有了一個想法。
不久,她和小孫結了婚。隨后,范淑英辭掉服裝店的工作,跟丈夫學習制作“鬼城麻辣雞”。
“女孩子,天天殺生可不是好事!”父母天天這么念叨。
“我有我的夢想!”犟脾氣的女兒回答,“我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做下去!”
她認定的事,就是將孫家的“鬼城麻辣雞”做成一道招牌菜。
凌晨5點,孫記餐館。
“雞肉要爽口,一定要注意火候!”
“鬼城麻辣雞,湯汁最重要!”
“用料一定要精,手藝一定要高!”
…………
廚房里,丈夫一招一式地指導,妻子有模有樣地研習——在此后兩年多里,范淑英天天起早貪黑,在灶前苦練,終于掌握了麻辣雞傳統制作工藝。
有了過硬技術,范淑英邁出了追夢的第二步。
1993年,夫妻倆投入全部積蓄,開起了第一家麻辣雞專賣店——“孫記麻辣雞”。
研發
凌晨,“孫記麻辣雞”內堂。
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范淑英繼續埋頭記賬。
“孫記麻辣雞”開張后,夫婦倆天天都干到這么晚。
為了節約人力成本,店里一個幫手也沒請。進貨、制作、銷售等產供銷環節,全部由范淑英擔了起來。
然而,“孫記麻辣雞”面對的挑戰還不止這些。
其時,豐都麻辣雞行業正呈現一派“戰國”景象——盡管麻辣雞店鋪眾多,味道卻大同小異。由于產品個性特色喪失,整個行業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同行們為了先發制人,競相壓低生產成本,甚至不惜犧牲品質。
漸漸地,麻辣雞行業深陷泥潭。
作為參與者之一,范淑英感覺到行業危機。“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力。”她分析道,“在統一的麻辣雞口感下,必須賦予產品鮮明的特色!”
開店之初,她和丈夫就投入了針對麻辣雞的“特色研究”。
為此,只有初中文化的范淑英開始猛補文化課。她一口氣買來《家常菜譜》、《川菜烹調技術》、《烹飪事典》等資料,又跑到縣飲食協會向業內高手請教……隨后,她和丈夫投入了為期一年的試驗。
這是一段伴隨著鉆心疼痛的日子——為了將口味拿捏得恰到好處,夫妻倆將麻辣雞當飯吃。猛烈的辣椒油很快就在他們的嘴里催生出一個個血泡。雖然疼,但夫婦倆依然不斷將大塊雞肉往嘴里塞。
在一年的試驗中,“孫記麻辣雞”的味道在不斷變化,漸漸步入至臻化境。
產品有了特色,強大競爭力也很快凸顯。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孫記麻辣雞”迅速席卷豐都縣。
2001年,借著舊縣城淹沒、新縣城搬遷的機會,范淑英揮師新城,在新縣城開設第一家分店。
從此,豐都縣長江南北,皆有“孫記麻辣雞”飄香。
“齊飛”
2008年的一天,“孫記麻辣雞”總店,有人提著攝像機奔走,有人拿著麥克風準備播報,還有一大群人在圍觀……
這天,中央電視臺王牌飲食節目“吃在中國”西進豐都,選擇“孫記麻辣雞”報道。
鏡頭前,范淑英笑容燦爛。
這期節目播出后,在河南、陜西、北京等地引起強烈反響,眾多外地游客慕名來到豐都,一嘗“孫記”之鮮香麻辣。
更讓范淑英高興的是,很多外地老板也向她伸出橄欖枝,希望能加盟“孫記”,共同發展。
“我參加過縣上組織的創業培訓班,知道要干大事業,只靠一家一戶還不夠。”她說,“要將麻辣雞打造成豐都名片,就必須走大規模產業化之路!”
她立即展開行動——進駐豐都縣馮家壩工業園區,成立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
從此,“孫記麻辣雞”實現了從家庭式作坊向現代企業的轉變。
而在范淑英躊躇滿志之際,“孫記”也得到了有力的后援——2010年,縣有關部門幫助公司獲得40萬元無息貸款,作為對“孫記麻辣雞”成功創業的獎勵。
一時間,天時、地利、人和俱齊。
范淑英隨即發動一場持續攻勢,取得了輝煌戰果: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三年來,已經發展加盟店80多家,年營業額數百萬元,形成了一條集采購、宰殺、調料、銷售、送貨上門等于一體的龐大產業鏈,成為國內外市場寵兒。
事業崛起之際,范淑英的夢想似乎觸手可及。她卻搖搖頭:“我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
2010年,豐都縣虎威鎮大池村,范淑英投資300萬元修建了占地50畝的食品禽業繁殖基地,進行標準化土雞養殖。
這個基地年出欄肉雞十萬只,帶動上千戶鄉親年均增收11000元。
“我出生在農村,明白農民的苦。”范淑英說,“如今,我要帶動鄉親共同致富!”她在基地里辦起免費培訓班,請專家向村民傳授致富技術。同時,她還為養殖戶提供了全天候服務——如果養殖戶遇到困難,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只需要一個電話,就能喚來這位身家百萬的老板上門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