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面前,暴跳如雷的重刑犯會變得服服帖帖;同他談話,心如死灰的服刑人員能重拾生活希望。
他,就是全國監獄勞教工作先進個人吳毅。
“皮球”之悟
“有種到一邊去,我們‘私了’!”
一陣暴怒的嘶喊,在渝都監獄三監區響起。
服刑人員徐峰登,對著一名管教民警揮舞拳頭。
因犯搶劫罪入獄的徐峰登,生得膀大腰圓、脾氣暴躁,一直抗拒改造,被人取了個“徐大頭”的諢名。
這天上午,一名民警在口頭教育時語調高了點,“徐大頭”立即暴跳如雷,誰也勸不住。
“徐峰登!”一聲斷喝,時任三監區獄政干事的吳毅疾步走來,“到談話室去,我們聊聊。”
臉紅筋漲的“徐大頭”,跟著吳毅轉身離開。
見這陣勢,人們都捏了一把汗:老吳性情溫和,能降住“徐大頭”?
老吳倒是信心十足——多年的監獄管教工作,讓他練就了一手“絕活”。
1986年,吳毅被調到渝都監獄工作。那時的他,年輕氣盛,教育服刑人員的方式簡單、強硬,常觸發對方的抵觸心理。
在渝都監獄工作期間,吳毅遇到監獄管理專家、時任渝都監獄獄偵科科長姚晉新。
從姚晉新那里,吳毅聽到了“皮球”理論:“監獄管教就像拍皮球,拍得越狠,反彈越高。只有憑一顆真誠之心去工作,將道理說到服刑人員心坎上,才能避免反彈!”
吳毅恍然大悟。此后多年,他以此為信條,摸索出一套幫教新招。
現在,他要用這套辦法幫助“徐大頭”。
以理服人
在談話室里坐定,兩人的目光碰撞。
警官的目光,溫和卻不失威嚴,傳遞出一種親和的力量。
幾秒鐘后,吳毅開口了。
“管教民警幫助你,你為什么還頂撞他?”
“少哄我!那種口氣叫幫助?”
“管教的語氣可能是高了點,但他勸你好好改造,爭取早些出去跟家人團聚,這樣做,難道不是為你好?”
“徐大頭”啞口無言。
“語氣的問題,我們以后會注意。”吳毅趁熱打鐵,“但不管怎么說,你都不能頂撞管教,這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徐大頭”埋下頭,臉上開始發燙。
“你去給管教道個歉,今天的事就到此為止。”吳毅說,“以后好好改造,心里有什么不痛快,就給我講!”
走出談話室,“徐大頭”紅著臉,向被頂撞的民警道了歉。
“老吳真神了!”同事們拍手稱快。每次開經驗交流會,總有不少人要老吳傳授秘訣。
“哪有什么秘訣?”每到這時,老吳總是兩手一攤,“我只是以理服人……”
“每個服刑人員都懷有抗拒改造的心結。”吳毅說,“要解開心結,就必須改變簡單、強硬的教育方式,設身處地地對服刑人員進行幫教。”
這個信念,他已堅持20多年。
水滴石穿
秋天,監獄探視室。
玻璃墻內,服刑人員張榮華邊哭邊喊:“我不想見他們!”
玻璃墻外,他的妻子抱著襁褓中的孩子,聲淚俱下。
此情此景,讓旁人唏噓不已。張榮華被捕時,他妻子已經身懷六甲。想到刑期漫漫,張榮華覺得自己不能照顧妻小,羞愧難當。萬念俱灰之下,他執意離婚。妻子不從,他便避而不見。
為了挽救這個家庭,吳毅決定找張榮華談一次。
“他們來看你,說明心里有你,愿意等你。有這樣的家人,你更應該好好改造,早點出去報答他們……”
吳毅寥寥數語,就讓張榮華的心軟了下來。他一邊抹眼淚,一邊承諾:“我一定好好改造,爭取減刑!”
此后,張榮華不再對妻兒避而不見,改造熱情也逐漸高漲。在他服刑期間,吳毅一直堅持對他進行幫教。
“改造人是一個漫長過程。”吳毅說,“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水滴石穿。”
在渝都監獄工作的25年中,吳毅獨自或參與幫教了1000余名服刑人員,其中數百人由于表現積極獲得減刑、假釋或其他獎勵。經他幫教的服刑人員出獄后,大多回歸了正常生活。
“徐大頭”也是其中之一。第一次談話后,吳毅就堅持對他進行單獨幫教,一幫就是五年。其間,“徐大頭”不僅轉變了態度,還成為服刑人員改造積極分子委員會成員。刑滿出獄后,這個曾經脾氣暴躁的大個子有了一份滿意的工作,還娶妻生子,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去年4月,由于在監獄教育改造領域的杰出表現,吳毅榮獲全國監獄勞教工作先進個人。現在,吳毅已經58歲了。在警察生涯的尾巴上,他正忙著辦一件大事:將多年摸索出來的秘訣傳授給年輕同事,讓他們幫助更多服刑人員重獲新生。
(文中服刑人員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