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可以看到,兩個寶寶為玩具爭搶時,父母常說:你是大姐姐,讓一下小妹妹好了!或者干脆奪過玩具送給對方,并說:寶寶,不要這么自私嘛。孩子站在旁邊吃驚地感受著這個過程,有可能兩個孩子同時大哭。大家都知道,分享固然是個好習慣,但是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別人分享呢?如何培養寶寶的分享習慣呢?
其實,寶寶不愿意分享的背后是和寶寶的自我意識發展相關的。我們知道,孩子剛出生時,是完全生活在自我世界里,新生兒是很少關注身邊世界的。到寶寶兩三個月時,才慢慢從自我世界轉向外面的世界,如雙眼追著移動的人和物。周圍有聲音時,寶寶會努力地轉頭尋找。到五六個月時,寶寶咬手會感到疼痛,并能夠伸手抓物,這些行為的出現說明了此時的寶寶已經把自我和外界分開了。寶寶到10個月或者稍早些時期,慢慢的就會產生對喜歡物體的占有欲,家長拿走寶寶愛物時,他們會吃驚地觀察著,或者大哭表示不愿意。寶寶的這種占有欲可能到兩三歲達到高峰。在此階段讓寶寶分享是很困難的。如果家長采取強分享或者強行分享,寶寶會質疑父母的愛,同時寶寶的安全感也會減少。寶寶到3歲后,進入幼兒園,隨著交往圈的擴大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以及安全感的有效保障,寶寶分享的習慣才更容易產生和發展起來。
寶寶不愛分享,家長要正確分析和引導。不能一味地勉強或者強求分享,不然更不利于培養寶寶的分享習慣的產生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