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你是否偏執的女人
★普遍性的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或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輕蔑,或無根據懷疑會被別人利用或傷害,過分警惕與防衛;
★有一種將周圍發生的事件解釋為“陰謀”的不符合現實的先占觀念;
★容易產生嫉妒;
★過分自負,總認為自己正確而將挫折或失敗的原因歸咎于他人;
★記恨,對拒絕、反對和傷害不能寬容,久久耿耿于懷;
★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的觀念或利益;
★忽視或不相信反面證據,因而很難用說理或事實改變想法或觀念。
以上任何一種都是明顯的偏執情緒,而如果符合三項以上,就可以判斷為偏執型人格。如果發現自己有其中的某些傾向,就要注意嘍!
嚴肅地講,男女出現偏執情緒的比例是一樣的,甚至有些學術文獻認為男性偏執比例略高。只不過,男性往往將他們的偏執控制在意識范疇,而女性則有將偏執外化為行為的特權。大男人就應該恪守含蓄的“百忍成金”,而女性有了不滿當然可以抱怨,這種特權頗有點類似“Lady first”。
其次別緊張:有必要說明,這里所說的偏執,僅僅是一種情緒狀態。我們討論的,絕不是那種被俗稱為偏執狂的心理缺陷。偏執作為一種情緒狀態,有暫時性的和持續性的兩種。其中暫時性的偏執幾乎人人都經歷過,有什么可緊張的?
最后需要界定一下:偏執不是執著。字面上看,偏執其實就是在執著上加了一點點“偏”,而“偏”即“不正”也。籠統地看,執著是有必要、有價值的;偏執是沒意義、沒價值的。具體一點,執著是堅持一種觀念或行為,那么在執著之外再過分一點,或者反對和敵視所有的不同觀念和行為,就是偏執了。
在生活中,女性的哪些行為帶有偏執味道呢?說起來還真不少,不過比較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數以下幾種了。
苛刻的減肥瘦身
我見過一位時尚MM,170的身高、50千克的體重。說實話,我作為一個正常男性,不得不說她婷婷玉立。可是每次一起吃飯,她總是要首先對各色菜肴品評一番,這個熱量高,那個長脂肪等等。在一番遠比風險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還精密的品評之后,她會在嚴格營養學分析的基礎上挑那些低熱量的略微品嘗幾口。
還有些女性對體重遠比對老鼠還敏感,體重上升了1千克的嚴重程度,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感染了非典。伴隨著尖叫與惴惴不安的是曠日持久的節食以及吃了興奮劑般的運動量。其實在別人眼里,增加的那一點點體重根本是被忽略不計的。
這種偏執的發展趨勢,是神經性厭食癥。
消極的人際聯想
女性天生比男性更喜歡聯想,遇到了人際矛盾時更是如此。人人都喜歡那種揮灑自如的女人,她們是人際關系中的陽光與色彩。
可是并不是每個女人都能這么輕松和隨和,生活中還有一種女人也不在少數,她們的聯想方向與眾不同。一旦在人際關系中遇到了矛盾沖突,她們往往傾向于將對方的反應聯想為“惡意”。別人的意見被理解為“詆毀”,別人的建議被視作對自身的“貶低”。她們在潛意識里對自己評價很高,強調的是“自我價值保護”。
如果脾氣不好,她們就會引發一場小規模戰斗;如果脾氣好,她們可能會因為隱忍和委屈而傷心不已。
這種偏執的發展趨勢,是抑郁或易激惹。
愛情的完美主義
也許有人會說,愛情當然應該是完美的。女人更是都希望自己的愛情沒有缺陷,這作為一種憧憬當然無可厚非。不過如果有女人將這種憧憬付諸于實踐,那么一定會被現實修理得頭破血流。
即使上帝是萬能的,那他也一定是個粗心的老頭兒,否則為什么男人們都是殘次品?你看,健壯的可能沒教養、有教養的可能沒錢、有錢的可能沒責任心。好不容易碰上個面面俱到的吧?他還敵不過鶯鶯燕燕的誘惑!女人們一邊抱怨著上帝不厚道,一邊只好收起對白馬王子的憧憬,學著在一片狼藉中挑出個湊合能用的。于是,享受著金錢的忍受著冷落、享受著英俊的忍受著貧窮、享受著忠誠的忍受著平庸,總之就是不滿意。
本來嗎!完美本身就不真實,何必跟自己較真呢?可偏偏就有不信邪的女人,抱著寧可不嫁不能嫁錯的決心,堅決不湊合。
這種偏執的發展趨勢,就是今天都市中的“剩女時代”。
更年期偏執
年輕氣盛這四個字,用在女性偏執上顯然不成立。女性的偏執一旦成為習慣,早晚有一天會面臨可怕的蛻變。因為身為女性,只要到了45~55歲,遲早都躲不過那自然規律賦予的生理時期。而在更年期中,平時平易近人、溫文爾雅的女士都往往壓不住火。如果偏執情緒在平時不加以抑制,到了更年期有可能發展成“更年期類偏執狀態”,那它的破壞力恐怕會直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了。
更年期類偏執狀態有可能遷延數年,其表現以嫉妒、自罪等妄想,常伴有相應的幻覺。妄想的對象多是自己的親友,并與現實環境關系密切。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性嫉妒妄想,老是懷疑其愛人不忠誠、嫌棄自己,另有新歡或外遇,甚至懷疑愛人在密謀加害自己。本人往往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懼等一系列情感反應,顯得十分緊張、惶恐不安,表現為終日閉門不出或不敢回家;或是怕食物有毒而不吃不喝;或是經常四處跟蹤尾隨其愛人;或者與懷疑對象大吵大鬧等等。
這種偏執的發展趨勢?不用發展了,它本身就是癥狀明顯的心理失調。
以上種種偏執,顯然對女性的生活狀態是有害的。它們在憤怒或個性的隱藏下,不動聲色的左右著女性的日常判斷與生活態度。那么怎樣化解自身的偏執情緒呢?我給女性的建議是,由衷地接受三個“正常”:
價值觀的多樣化
是正常的
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具多樣性的物種,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判斷標準。既然判斷標準那么多、視角那么多,所以體重和外型并不是那么關鍵,不是嗎?有喜歡“燕瘦“的,同樣也有喜歡”環肥“的。哪怕真的胖到一定程度了,在四大美人里不也還有一席之地嗎?
人際矛盾沖突
是正常的
既然價值判斷標準可以多樣化,那么在人際關系中出現意見不一致就不必大驚小怪吧?何必一定要認為別人在針對自己呢?不管過去是不是有芥蒂,對事不對人的態度都是避免偏執的不二法門。
事物有不足之處
是正常的
完美是不存在的,而缺陷是永恒的。工作也好,愛情也罷!哪里有那么多隨心所欲的滿足?接受有缺陷的美好,拿到能拿到的幸福,如果因噎廢食,吃虧的可是自己。
越是靚麗的女人,自我評價就越高;自我評價越高,自我定位就越高;自我定位越高,就越是不容冒犯、就越是追求完美。靚麗的女人不快樂,原來是來自不滿足。所謂的“天生麗質難自棄”,其實換個視角就是一種心理負擔。
希望讀者能夠接受上面的三種“正常”,以平和包容的心態來面對生活與愛情,自然就可以遠離“偏執情緒”,做個快樂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