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旗下23間門市2011年1月至12月的圖書銷售,香港商務印書館于1月4日公布2011年香港圖書市場主要現象。
重現超級暢銷書。帶動圖書零售市場
過去五年,自《哈利·波特》單本及《小團圓》銷售逾萬冊以來,香港市場鮮有超級暢銷書。然而,2011年數本著作相繼狂賣:受電影帶動下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人氣專欄作家嚴浩撰寫的《嚴浩特選秘方集》,兩本書銷售分別逾兩萬冊,由此也帶動了《那些年》作者九把刀其他著作的銷售。而10月底出版的《喬布斯傳》中文及英文原著Steve Jobs:The Biography,從預購到正式面世,總銷售分別也逾一萬冊,且目前仍在熱烈銷售中,是近年最暢銷,并在短時間內賣出最多的名人傳記。
關注全球經濟及社會發展
過去數年,股票分析或名人投資指南一直是暢銷品種,受全球投資市場大跌影響,讀者對股票投資書需求冷卻,2011年并無該類書籍打入二十大。但自金融危機后,讀者逐漸轉向關注宏觀全球金融市場,年內世界經濟類圖書銷售額增長六成,品種多元化。有關國際經濟及貨幣政策的暢銷書籍包括《大債時代——第一本看懂全球債務危機的書》《用地圖看懂世界經濟》及《美元是張紙》等;解讀國際投資機構運作的《高盛陰謀》及《高盛陰謀Ⅱ-狙殺中國》亦受歡迎。
中國作為世界經濟重要體系,其經濟與政治出版物仍備受重視,暢銷品種包括:《我們的日子為什么這么難》《郎咸平說中國即將面臨的14場經濟戰爭》及《解構十二五.看中美爭雄一中國崛起第一課》等。至于中國崛起后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深受關注,如《大工地上中國農民工之歌》及《富士康輝煌背后的連環跳》取得不俗的銷售成績。值得一提的是,80后日籍作家加藤嘉一旅居中國多年,以中文寫作《中國,我誤解了你嗎?》《中國的邏輯》《愛國賊》提出了對中國問題的探究,是讀者喜愛的作者之一。
描述朝鮮人民真實生活面貌的《我們最幸福》躋身年度非小說類二十大內,成為香港人了解朝鮮社會的重要參考,另一本《這就是天堂!我的朝鮮童年》亦獲得良好成績。朝鮮領袖金正日逝世后,兩書更加引起注意。關注日本地震情況的《日本,再出發——在日港人311地震后感》也屬暢銷,反映讀者閱讀眼界開闊。
普及哲學書暢銷。整體增長逾三成
2011年哲學類圖書銷售額整體增長逾三成,尤以普及的西方哲學讀物為主,成功吸納各階層的讀者群,打破了只有流行小說或是投資理財書才能躋身暢銷書榜的現象。《正義——場思辨之旅》及原著Justice:What's the RightThing to Do?(中文榜非小說類第七位及其英文榜非小說類第四位),除了作者本身學養及名氣,其課堂片段在網上熱傳,吸引年輕人及學生。中文非小說類第二十位的《哲學的教室:改變人生的14堂課》以簡明手法解讀經典哲學概念。亦受一般讀者歡迎。此類作品的暢銷,反映讀者閱讀口味的拓寬,在閱讀中探求嚴肅的人生哲理。
流行讀物固然能滿足普通讀者,人文類別的銷售形態,亦反映香港市民對社會的關懷,及其對歷史哲學的求知欲望。觀察中文書榜非小說類二十大,人文類別(包括宗教哲學、傳記、社會科學、政治)的銷售,占了九個席位,其余不在榜上的,也是有特色的品種:《香港三合會》《香港警察——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和《香港走過的道路》等反映香港人對城市不同側面的觀察。李敖的《大江大海騙了你》挾著龍應臺的暢銷書而來,加上作者本人在香港書展期間到現場,引起不少讀者對其作品的興趣。
辛亥革命主題圖書叫好叫座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年內涌現了大批有關近代中國歷史的出版物。當中最暢銷的是由1992年美國普利茲新聞攝影獎得獎人劉香成編著的《壹玖壹壹——從鴉片戰爭到軍閥混戰的百年影像史》。其他暢銷品種包括:《辛亥:搖晃的中國》《孫中山與香港》《清日戰爭》《辛亥人物群像》《沒有皇帝的中國——辛亥百年訪談錄》《辛亥首義圖志》等,配合一系列座談宣傳,相關辛亥革命題材的出版,帶動了歷史類圖書銷售額增長逾兩成。
兒童教養問題討論仍然熱烈
承接2010年大眾對“港孩”問題的關注,2011年出版了更多有關家長管教題材的圖書,整體銷售增長逾i50%。除了登上非文學類暢銷書二十大的《怪獸家長》及《男孩危機!》外,美籍華裔媽媽蔡莢兒的《虎媽的戰歌》及原著Battle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也廣受讀者歡迎。其極具爭議的教養方法,引發家長及教育界對教養下一代的反思。其他暢銷品種《港爸港媽》《管教啊,管教》及《再富,也不可富孩子》等,不論是香港作品,還是從臺灣引進的,都大受歡迎。
保健養生題材持續高增長
香港人口步入老齡化,市民對健康意識的提升,使醫藥衛生類圖書持續四年的高增長,2011年增長逾兩成。以往暢銷品種多為臺灣出版的作品,2011年雄據非文學榜首的《嚴浩特選秘方集》則是香港出版的作品,銷量是歷年同類作品之冠。
本版流行小說作品銷售減弱。兩岸流行讀物備受港人喜愛
2011年在九把刀暢銷作品的支撐下,流行文學類圖書的銷售額上升逾8%。然而,香港出版的流行讀物在過去三年銷售持續下跌,除了常青的亦舒作品以及以學生市場為主的天航仍維持高銷售之外,以往香港本地暢銷作家的作品銷售亦不如前。反而,近年較多臺灣原創或翻譯的流行作品在香港暢銷,除了九把刀的急速冒起,還有日本的高木直子《一個人住》系列、東野圭吾作品及湊佳苗作品等。歐美翻譯小說如《暮光之城》系列、《夜之屋》系列及《波西杰克森》系列亦相當受歡迎。內地流行作品或因電影帶動,或受惠于電視劇,也逐漸出現銷售增長,其中包括《步步驚心》《蝸居》《山植樹之戀》《杜拉拉》系列及近期的《金陵十三釵》等。反映在流行文化上,閱讀跟音樂和電影相似,港人與兩岸文化交流融合度在提升。
內地版圖書定價接近港版圖書
內地版圖書銷售額增長接近3%,主要因素是由于簡體版圖書價格普遍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調高了兌換價所致。過去,內地版圖書多以銷售字典工具書、語言及文史哲的學術類書籍為主,近年由于內地原創了較多港人感興趣的出版物,以及港人對內地流行文化的逐漸接受,擴寬了港人閱讀內地版書的品種,亦增加了內地版暢銷書的數量。2011年內地版暢銷品種包括:《朱镕基講話實錄(全四卷)》(售出過千冊,是最暢銷的內地版綜合類圖書)及《貨幣戰爭(5)》。同時,由于這些暢銷品種的定價比一般內地版文史哲圖書高(《朱镕基講話實錄》定價港幣514元,《貸幣戰爭(3)》定價港幣64元),接近港版書水平,所以,現在內地版圖書的每冊平均銷售價格比港版書低不過一成。這說明香港讀者對閱讀內地版圖書更為開放,選書以書的題材為主,不太計較是簡體還是繁體版本,也愿意付接近港版書的價錢購買。然而,對于習慣以較低價錢購買內地版文史哲書的讀者,仍需要時間來適應書價的增加。
普遍教育水平及閱讀能力提高,英文書及優質書需求日漸增加
即使互聯網普及,信息流通幾乎全無隔閡,但觀察所得,不少市民仍喜歡閱讀關注社會議題的圖書。一些話題書如《喬布斯傳》及《大江大海騙了你》等,書店爭取以最快速度抵港甚至全球同步上市,結果能在短時間取得極佳的銷售成績,是本地讀者在網購以外的另一個選擇。
其他國際文化話題如諾貝爾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或ManBooker Prize等,書店特別引進其原著作重點陳列,而其他專題如音樂、藝術及歐美作家作品介紹等,同樣深受中學生讀者歡迎,使得2011年英文書銷售有所增長。這反映出,香港人并非一面倒只讀流行作品,相反,港人閱讀口味及其品種份額,由于不同的成長背景及語言能力,分散復雜及多元。而語言學習類圖書由于數字載體的普及,已風光不在。
回顧2011年,商務印書館為鞏固綜合類圖書的經營,積極推廣優質圖書,包括:每月專題導讀、介紹海內外得獎作品,并舉辦文化講座,加深讀者對不同閱讀題材的了解,提升閱讀視野。2011年,商務門市中英文動銷品種增加近7%。
此外,于2009年成立的英語兒童書會Blooming Club,透過每月舉辦的兒童英語閱讀活動及擴大優質兒童書品種。備受兒童、家長及教師歡迎,英語兒童書銷售持續增長。為提高書店經營專業化,2011年10月把逾3200平方米的奧海城分館轉型為中英文兒童書專門店,作為Blooming Club基地,提供更豐富的中英文兒童書品種及教育類產品供兒童及家長選擇。此外,商務印書館成為在2012年3月舉辦的首屆Hong Kong International Young Readers Festival的指定書店,介紹來自海外多名知名兒童書作家如Eoin Colfer,Dianne Wolfer及Sally Kindberg等的作品,并安排作者到學校及書店作巡回活動,培養兒童的閱讀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