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8日,在別洛韋日森林里,蘇聯被“判了死刑”: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導人鮑里斯·葉利欽、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和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維奇簽署了《別洛韋日協議》。他們表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認定:社會主義制度已經衰弱和退化,并在與西方的競爭中失敗了。而在此之前,蘇聯已被走進死胡同的“改革”折磨得遍體鱗傷、滿目瘡痍。在“8·19”事件之后,眼看著蘇聯開始分崩離析,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單方面宣布獨立,烏克蘭的全民公決結果也贊成“單過”。
然而也有不同的觀點。內部問題的確很多,但如果沒有來自外部的力量,恐怕蘇聯巨人不會倒下。換句話說,蘇聯解體可謂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特工部門打的一場戰役,并大獲全勝。當然,蘇聯瓦解的原因不會只有一個,但已有不少證據證明,“華盛頓之手”在一定程度上把蘇聯推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里根的三道命令
美國研究者、中情局原特工彼得·施威茨就認為,蘇聯的主要掘墓人不是戈爾巴喬夫、里根或者老布什,而是美國總統顧問團。其中一位重要人物是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凱西。通常認為,正是他讓里根政府確信,蘇聯已經不像美國以前認為的那樣強大了。1975年中情局在給福特總統的報告中稱:蘇聯經濟將在巨額石油收入的支撐下迅速發展,再過10 —15年后可能與美國經濟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國。可現在,凱西卻承諾,只要開始進行大規模破壞蘇聯的秘密行動,蘇聯就會瓦解。
在凱西的建議下,羅納德·里根在1982—1983年簽署了三道針對莫斯科采取破壞行動的命令:第一道是32號令,旨在通過秘密扶持東歐地區的反共組織,削弱蘇聯在該地區的影響;第二道是66號令,明確美國要通過打擊蘇聯的基礎部門(采掘業、能源業和農業)破壞其經濟;第三道是75號令,讓專門的國家機構集中力量,從基礎上改變蘇聯制度。這三道命令吹響了美國進攻的號角,其結果是削弱了蘇聯政權。
全面出擊
凱西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們制定的對蘇戰略很快得以實現。美國同時在多個“戰線”上對蘇聯發起了進攻。
第一,幫助波蘭團結工會,包括從向其領導人提供大筆現金資助到為叛逆的工會組織裝備現代化的辦公設備。
第二,為阿富汗反政府游擊隊提供軍事和財政支持,試圖把戰爭引向蘇聯境內。蘇聯在阿富汗作戰的10年里總共花費了400億美元(包括支持當地政權),蘇聯軍隊在阿富汗戰爭中死亡約1.5萬人,5萬人負傷,莫斯科遭受了經濟和國際形象上的雙重損失。
第三,美國與沙特阿拉伯合作壓低石油價格,限制蘇聯向西方出口天然氣,以此大幅減少蘇聯的硬通貨收入。凱西曾多次親自出馬,與沙特阿拉伯國王商談。沙特阿拉伯國王同意增加石油產量(進而壓低油價),以換取美國向利雅得特供大批現代化武器。這是對蘇聯最有效也是最沉重的打擊之一:1985年11月,石油價格為每桶30美元,僅5個月過后,已經跌到每桶12美元。這使得蘇聯損失了幾百億美元。為了彌補損失,莫斯科被迫開始出售越來越多的黃金儲備。曾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卡斯珀·溫伯格之后承認:“我們力圖壓低油價,所以向他們(沙特阿拉伯)出售武器。”
此外,美國還運用秘密外交手段,最大限度地防止蘇聯獲取西方技術。最著名的例子是,1982年,“對社會主義國家出口協調委員會”在美國的發起下,開始對所有西方與社會主義國家價值超過l億美元的交易進行審查。這樣一來,一部分交易被取消,還有部分合同由于不能按時供貨又給蘇聯造成了巨大損失,更不用說那些根本就沒有出售給蘇聯的民用技術設備,如計算機、石油天然氣設備、大口徑管道等等。蘇聯被迫花費巨資自行研制這些產品。但即使是這樣,蘇聯仍然沒能縮小與西方在一些重要行業上的技術差距。
不僅如此,西方還制造了許多假技術情報信息,以圖摧毀蘇聯經濟。他們提供給蘇聯的大部分新技術都是失真數據。這導致蘇聯輕則損失資金,重則發生重大事故,如西伯利亞-歐洲天然氣管道的渦輪機爆炸事故。
為了在蘇聯領導人中散布恐懼、驚慌和疑心,美國人精心策劃了心理戰。嚴格來說,在制造恐懼心理方面,美國人并沒有成功。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領導層已經發生動搖,驚慌失措。當時在波羅的海地區發生的反對派的示威、“納卡沖突”等等,“8·19”事件正是這種情況的合理結局。
大量“臟活、累活”是
蘇聯人自己干的
克格勃退役中將尼古拉·列昂諾夫說,西方非常想摧毀蘇聯,可是大量“臟活、累活”是我們自己干的。
尼古拉·列昂諾夫說,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我在克格勃情報分析局工作,當時我們可以直接從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政府機關內部獲取信息。我可以保證,華盛頓沒有想到蘇聯會這么快解體。西方情報機關曾千方百計地煽動蘇聯共和國的民族情緒,并尋找和支持地方精英中潛藏的分裂分子,特別是在戈爾巴喬夫改革開始之后。但他們把這視為一項長期任務。在我親眼看過的一份復制的中情局絕密文件中,他們把最終目標定為讓波羅的海三國和烏克蘭的西部脫離蘇聯。這就是說,直到蘇聯處于窮途末路之時,華盛頓的終極夢想也只是如此而已。
1991年發生的事確實符合美國人的政治利益,他們樂于把消滅主要敵人的功勞全部歸在自己頭上。但主要的“臟活”都是我們自己干的。我們國人先是醉心于戈爾巴喬夫,之后又盲從葉利欽。當然,西方政治家也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把他們兩人鼓吹成“偉人”和“改革的締造者”。美國人還直接支持了雅科夫列夫、謝瓦爾德納澤等“幕后實權派”,盡管至今還沒有找到這些人與外國情報機關勾結的直接證據。
(呂麗妮薦自2012年2月6日《新晨報》 原標題為《西方特工插手 助力蘇聯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