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有四類國家:第一類是民富國強。這種國家并不多,德國就是其中的代表。第二類是國強民弱,或者說政府很強大,很富裕,但老百姓兜里沒錢,以俄羅斯和一些新興國家為代表。第三類是國弱民窮,這以亞洲、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代表。第四類是民富國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老百姓很富,但政府窮,不得不向其他國家借債。
民富國強是很多國家一直追求的目標,那么,德國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個真實的德國
2010年世界各國GDP排名,中國位居第三位,德國排在第四位,表面上中國GDP已經超過德國,但德國2010年的人均GDP是4萬美元,而中國則是4283美元。
德國國土面積35萬平方公里,有8800萬人口,其中有600萬是外國人,也就是說德國的實際人口數是8200萬,但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占全部獲獎者人數近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國家的德裔)。德國擁有一批我們耳熟能詳的改變世界的著名人士,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等。
德國擁有很多個世界第一,汽車、化工、機械、環保等領域都是世界第一。根據英國總領事會公布的數據,德國大學國際化水平在2010年躍居世界第一。這里沒有所謂的城鄉差AYnWyeD+IwD2QwrqbXXMjW2/WFXrGXkVfvCT2VLevcE=距,農村和城市的基礎設施都很好。如果非要分出貧富的話,住在城市里的人是相對貧窮的,住在農村的人反而都比較富有。
在德國,你能看到最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大學,而占據市中心地理條件最優越位置的也一定是大學。這個國家有300多所公立大學,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學,沒有高考,只有申請制度,申請了就可以去學習。但在德國想拿到文憑卻很難,如果抱著混個學歷的目的去,肯定沒戲。
國家的錢怎么花
在德國買書很貴,一本書大約30歐o6rs6es1i7fZa6LQazbEpZl/atI7XG+zLqoCKZ6glRU=元~40歐元(約300元~400元人民幣)。但這里吃的東西比較便宜,德國最便宜的是這幾樣東西:第一是面包。很大一袋面包賣0.18歐元(相當于人民幣1塊多錢),夠你吃很多天。第二是牛奶。一升牛奶0.18歐元,也有0.25歐元、0.3歐元的;第三是果汁和汽水,一瓶大多不到1歐元。
為什么在德國吃的東西會這么便宜?這就要提到德國政府的財政支出了,政府最大的三項支出:一是對農業的補貼,二是對住房、租賃業、住房建筑業的補貼,三是對交通業的補貼。這三大塊的補貼占德國財政總支出的35%,如果把社會保險等其他補助加起來,這個比例就將近50%,還有20%用于國防、外交,再有20%用于教育、科研,只有不到10%是用于公務員開支。
德國國家財政支出由誰來監督呢?一是議會。這一關太難過,反對黨眼睛睜得大大的,政府不敢多花一分錢。二是審計署。審計署官員查賬時會精確到某張票據,換句話說,幾十歐元的錢都要說出具體干什么了,各級政府官員確實是找不到任何借口往口袋里揣點兒錢。此外,最讓官員難受的,還有無孔不入的新聞媒體監督、獨立的司法判決等。
把國家的錢花在該花的地方,公務人員一分錢都不能擅自動用,這事誰都不例外。一次,德國總理默克爾跟企業家吃飯,馬上有媒體質問,總理是不是用國家的錢請客吃飯?默克爾慌忙把單據拿出來貼在網上,說是自己出的錢,媒體這才罷休。
民富國強的奧秘
德國把國家調控經濟作為一個重要的政府職能,明確規定政府的四大目標:第一,保持物價穩定;第二,保證充分就業;第三,內外貿易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礎之上經濟的適度增長。在四大目標中,歷來把物價穩定放在第一位。
在德國辦企業也很自由,這里沒有工商部門,辦企業不需要批準,在專門的工商注冊機構注冊備案即可,而且注冊費用很低。另外,任何一個警察不可以隨便登企業的門,除非受到邀請。衛生檢疫部門可以檢查食品和餐飲企業,但是必須在收到舉報、有充分的證據后,才能進入企業。
政府只管企業的兩件事:一個是稅收管理,另一個是工人管理。雖然辦企業很自由,但絕對不能逃稅。有人說,到德國開公司,能不雇用德國人就不要雇用德國人,為什么?一是他們對工資要求太高,二是他們參與企業管理的愿望太強烈。德國法律規定,超過12個人以上的企業必須組成企業委員會,由勞資雙方組成,其中必須有一個由勞方出任的高級人事經理,專門負責人事,裁員需要通過他的同意才可以。
說到員工,就不能不提德國聞名于世的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德國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是不教太多東西的,孩子的“第一要務”就是玩得開心。因此,嚴格來講,德國是從中學才開始傳授知識的,而且學校把培養學生怎么學習和思考放在第一位。大學里更是如此,首先教如何思考,接下來才講框架性的知識。
德國職業教育培育了大批優秀產業工人,這種教育為“德國制造”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質量保證。
德國的一些企業領導人有強大的前瞻能力。例如鋼鐵大王克虜伯不再做鋼鐵的初級生產,而做精細加工,其中以無縫鋼管最為厲害,直到現在,還沒有哪個國家生產的無縫鋼管質量能超過他們。即便是德國的中小企業,至少也有一項核心技術或產品,所以德國有很多“百年老店”,他們強調的是把目光放長遠,讓基業常青。
德國實行累進稅率制,即多收入就多繳稅。德國的個人收入所得稅最高稅率可達58%,這意味著億萬富翁交的稅會相當高。
關于德國,還有很多東西可講,但有一點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這個國家有長遠的目光,并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讓老百姓活得舒服而有尊嚴。
(摘自《商界評論》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