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匯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曾剛就債券市場及債券基金投資的有關問題,接受了本刊專訪。
《瞭望東方周刊》:你是如何成為一位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的?
曾剛:我大學主修理科,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后來在清華讀了MBA。畢業后,曾先后在紅塔證券自營總部、漢唐證券債券交易總部、華寶興業基金研究部工作,2005年7月在上海電氣財務公司工作,任資產管理部經理助理。2008年4月加入華富基金,5月任華富收益增強基金經理。2011年11月加盟匯添富。
在漢唐證券工作期間,我打下了債券研究的基礎。后來,在上海電氣財務公司又做了3年的買方業務,可以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了解不同基金公司的投研程序、投資風格、業績表現和風險控制。2008年加入華富基金后,我開始獨立管理基金,當時公司領導給了我比較大的空間,得以比較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個人能力。
《瞭望東方周刊》:與股票基金的基金經理相比,債券基金的投資有什么不同?
曾剛:在心態方面有很大區別。在國內,股票基金排名壓力相對較大,在做資產配置時,基金經理既要考慮股票倉位,又要選股。做債券基金投資,首先是要控制風險,獲取絕對正回報,排名的壓力比股票基金要小。
《瞭望東方周刊》:今年以來,以債券基金為主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獲得大發展,債券基金的收益率現在處于怎樣的狀況?
曾剛:在2008年之前,債券基金主要投資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利率債,利率區間介于3%至4%。為了提高收益率,債券基金只能轉向新股和轉債,或大幅調整債券組合的久期等,手段相對要少得多。
自2009年以來,信用債出現大擴容,中長期信用品種的利率大多介于5%至8%區間,這為債券基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目前,債券基金持有信用債的占比很少低于30%至40%,有些甚至高達80%以上,債券基金的收益率因此獲得較大提升,一級債基的年收益率平均能達到4%至6%,這樣的收益率水平更能滿足老百姓的基本理財要求。
《瞭望東方周刊》:最近,理財基金的收益率下降,有些媒體對此提出質疑,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曾剛:理財基金是貨幣基金的升級版,借鑒銀行理財產品形成了新的特色,從中長期發展趨勢看,兩者的區別將更加明顯。
從各國貨幣基金的監管思路來看,貨幣基金更注重流動性,近來有報道提及貨幣基金的組合剩余期限會進一步縮短,最終將與國際接軌;而理財基金規模相對穩定,借此也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會高于貨幣基金。短期內新發理財基金建倉時點有高有低,所以業績出現較明顯的分化,但平穩運作之后,不同期限理財基金之間、以及相對于貨幣基金的收益格局才會更清楚。
《瞭望東方周刊》:你如何看待未來債券市場的走勢?
曾剛:目前,宏觀經濟增速與消費物價指數(CPI)雙雙下降,這是經濟處于衰退期的特征。在寬松的貨幣政策格局下,債券牛市的持續時間有可能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未來,經濟將由衰退向復蘇過渡,債券牛市與股票牛市將交替出現,因此,靈活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將成為最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