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8萬億元人民幣,2011年增長至18.4萬億,年均增長16%,國內消費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十六大以來,在相關政策推動下,國內消費市場發展迅速,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環境持續改善,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熱點不斷涌現,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同期,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在吃、穿、用等基本消費改善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質量,轉變生活方式。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由2002年的37.7%和46.2%下降到2011年的36.3%和40.4%。汽車、電子產品等消費快速增長。
——中國新聞網
財政部:結構性減稅收增速回落重要原因
財政部近日公布的2012年全國前三季度稅收收入情況分析顯示,2012年1-9月,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77410.0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稅收收入增速總體大幅回落。分析報告指出,除國內經濟增速、價格總水平漲幅、房地產銷售額增速一般貿易進口額增速回落原因之外,結構性減稅政策力度較大,也是稅收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財政部報告顯示,2012年1-9月,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77410.08億元,同比增長8.6%。與去年同期相比,稅收收入增速總體大幅回落。1-9月稅收總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8.8個百分點。
——中國網
工信部:工業經濟運行正處在筑底企穩的緊要關口
工信部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朱宏任介紹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朱宏任表示,中國經濟實現穩增長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工業經濟趨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他認為,盡管今年以來我國工業連續三個季度增速下滑,但有利因素正在聚集,工業經濟當前正處在筑底企穩的緊要關口。
朱宏任指出,針對經濟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央及時加強預調微調,出臺了穩定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措施。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落實好這些規劃和政策,在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推動結構調整。
——人民網
八行業重組牽動4萬億市值央企整合潮或再現
當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等九部委正在醞釀相關政策,著力推進鋼鐵、汽車、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等八大重點行業兼并重組。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由于產業集中度低,重復建設問題突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上述八大產業大都面臨著企業經營利潤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困境。
總的來看,上述八大行業所涉及的已經公布三季報的829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計實現凈利潤985億元,同比下滑36.9%。829家企業中,有448家三季報凈利潤出現了下滑,占比高達54%,有86家當期凈利潤甚至出現了虧損。另外,統計數據顯示,上述829家上市公司已有387家公布了2012年年報,其中,有355家公布了凈利潤增長下限,355家中有213家預計凈利潤將出現下滑,占比高達60%;有361家公布了凈利潤增長上限,361家中有127家預計凈利潤將出現下滑。
據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國資委相關部門正在就如何推進上述八大行業兼并重組方面進行一些分工,特別是涉及央企的兼并重組。據透露,下一階段,國資委將加強對中央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和規范,進一步規范企業的兼并行為。尤其是針對發展戰略不清晰、盲目追求規模而兼并、跨國兼并能力不夠高、兼并后未能實現有效整合、重組的效果不夠明顯等問題,國資委將下大力氣糾正。
——經濟參考報
王一鳴:穩增長的中期目標是培育增長新動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王一鳴近日發表題為 “經濟走勢和應對策略”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本輪經濟放緩的原因相對比較復雜,既有周期性的變化,也有結構性的因素;既有外部需求的收縮也有內需增長的放緩;既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有中長期因素的影響。重視穩增長的問題,就要明確宏觀調控面臨多重的目標,一個是短期如何穩定物價;一個是中期如何保證經濟增速穩定在合理的區間;還有一個是長期如何確保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具體來說,短期需要適當擴大公共投資,中期則是要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機制。
——經濟參考報
三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微降 姚景源稱看到好現象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研究編制,于2009年4月開始按季度對外發布,目前已完成14次發布。 結果顯示,三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為95.4,比上季度回落0.5點。 值得關注的是,能源、基礎材料、消費品等11個行業的景氣指數與上季度相比,全線下滑,但下降幅度收窄;工業及重點行業的預警指數也處于運行偏冷的“淺藍燈區”。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對此解讀稱,從最新中經指數變化中可以看出,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環境下,經濟結構出現了優化,“回落中看到好現象”。 姚景源說,指數顯示,中國需要抑制和調整的高能耗、高物耗行業,如鋼鐵和水泥業,指標下滑明顯;而需要扶持的消費、高科技、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已出現平穩回升。 “這表明,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已見到一定成效,這種狀態正是中國過去長期所期望的。”
——中國新聞網
巴曙松:今年四季度將溫和反彈全年GOP增速不超8%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在此間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時表示,今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將溫和反彈,全年經濟增速在7.5%至8%的區間。 對于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巴曙松稱從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因為金融危機而跌入底部、2009年一季度從底部上升,到2010年一季度見頂,現在基本上又回落到了底部,呈現低位趨穩態勢。
巴曙松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在經歷過四季度的溫和反彈之后,但尚難出現明顯反轉信號。接下來幾個季度會呈現宏觀數據趨好,微觀難以明顯改善的格局。估計今明兩年,中國經濟仍處在一個筑底階段,大概在U形的左側、右側。” 巴曙松說,在今年12月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政府會提出比較明確的對2013年投資加碼的政策信號,在此之前,可能會適當加碼,但仍是一個比較溫和的應對措施,與2008年、2009年的量級不能相比。
——中國新聞網
李稻葵:前三季度經濟結構整步伐加速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9月我國新增就業穩步增長,經濟下行壓力得到減緩,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日前在“2012清華全球管理論壇”上表示,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前行步伐加速。 我國經濟增速從前年10%以上,到去年降至9.2%,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4%。李稻葵表示,表面看,經濟增速下降非常厲害,但這一輪減速,并沒有帶來大規模失業,今年1到9月份,新增就業1100萬人。相比西方沒有就業的恢復,中國是沒有失業的減速。
在李稻葵看來,我國正在面臨深刻的經濟結構轉變,剩余勞動力已經相對不足,工資、內需和消費開始上漲,但這個結構變化是非常健康、良好的變化。 在經濟增速下調后,按照以往慣例,金融體系,尤其是銀行會出現一定呆帳、壞賬。相關度非常強。但李稻葵指出,到目前為止,我國這一風險是完全可控的。與此同時,中國消費率正在逐步回升,這些都對拉動經濟有提振作用。
——中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