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溫室氣體排放也日益增大。本研究以中國城市化率與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利用1978—2009年間的統計數據,通過協整分析與格蘭杰因果檢驗對全國城市化水平與碳排放量進行定量觀察,并通過必要的數據與模型展開定量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中國城市化與碳排放現狀
(一)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的測度按照不同標準一般分為人口比重法、系數調整法、農村城鎮化指標法、城鎮土地利用指標法和現代城市化指標法,但目前所普遍采用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衡量。本文研究考慮到數據獲得的便利性及與其他研究有所對比,仍選用城市人口比重法衡量城市化率。我國城市化水平從新中國1949年建國的10.64%到1978年的17.92%經歷了漫長的30年,而從1978年到2009年的30年間城市化率從17.92%提高到了46.59%,城市化速度明顯提高。結合圖1中所呈現的曲線可以看出,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城市化進入快速上升的階段。
?。ǘ┨寂欧帕?br/> 本文通過公式 對碳排放量進行測算。Ni=E×Fi。C為碳排放總量,Ni為第i類能源消費總量,E為能源消費總量,Fi為第i類能源消費量占總消費量比重。δi代表第i類能源的碳排放系數。碳排放系數根據《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中能源部分所提供的基準方法由δ=C×CEF×COR×CCF計算所得。其中δ代表碳排放系數,C代表低位發熱量,CEF代表碳排放因子,COR代表碳氧化率,CCF代表碳轉換系數。
為了統一計量單位,將能量單位轉換為標準煤并按照《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中標注的碳排放系數計算我國1978-2009年的碳排放量。根據所得碳排放量數據繪制1978-2009年中國城市化率與碳排放總量的關系圖如下。由圖可見,我國城市化率與碳排放總量依年份逐年遞增,且城市化率與碳排放總量變化方向一致。在2002年以后,碳排放總量增長速度激增,明顯快于城市化速度。說明城市化與碳排放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圖1 1978-2009年中國城市化率與碳排放總量
二、中國1978-2009年城市化水平與碳排放總量關系的定量分析
?。ㄒ唬┭芯糠椒ㄅc數據處理
UoD04mwRBmb+iAIbcCLwvkMBA1mggQXs+1PjG7sB+vg=本研究根據中國1978-2009年間城市化與碳排放總量的變化情況,使用協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檢驗法對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進行定量分析。所有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09》。為了盡量避免政策等因素干擾使數據發生突變,故選取1978年以后的數據作為樣本數據。本文研究變量符號如下:UR代表城市化率,CE代表碳排放總量,為了消除原始數據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對城市化水平和碳排放總量數據均做對數化處理,分別記作lnUR和lnCE。
(二)單位根檢驗及協整性檢驗
在設定模型形式和對模型估計之前對lnCE和lnUR數據序列機器差分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其差分序列分別記為△lnCE和△lnUR。二階差分序列記為△2lnC和△2lnUR??紤]到碳排放量與當年消耗能源有關,且能源消耗依照消費習慣存在一定滯后效應,而城市化率指標僅表示當年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數量,故本研究認為在進行單位根檢驗時對碳排放指標按照SC原則最大滯后期定義為1期,對城市化率指標則滯后影響,在進行單位根檢驗時按照SC原則選擇滯后期數為0期。同時,由圖1趨勢圖可以認為在進行單位根檢驗時需要考慮截距項和時間趨勢,但在進行對數化處理以后對數據進行了平滑性處理,因此在選擇是否選擇帶截距項或者趨勢項進行檢驗時選擇不帶截距項和趨勢項。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顯示:lnUR與lnCE的P很大且自身值都大于臨界值,因此接受原假設,即存在單位根,說明該時間序列不平穩。對lnCE進行一階差分后再進行ADF檢驗,其值仍大于所有臨界值,但P值顯示僅有18.97%的概率接受原假設,該序列仍存在單位根。一階差分后△lnUR僅在10%的水平上通過檢驗,拒絕原假設。因此需要對lnCE和lnUR進行二階差分,再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得出結論,所有變量均在1%的顯著水平下滿足二階平穩,利用PP檢驗得出同樣結論,所有變量符合I(2),滿足構造協整方程的條件。
以lnCE為被解釋變量lnUR為解釋變量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并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其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lnCE與lnUR序列單位根AFD檢驗結果
表2 殘差單位根檢驗結果
表2顯示的檢驗結果表明,殘差序列t=-5.590769在所有的顯著水平上平穩的,可以認為碳排放總量與城市化水平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利用OLS得到如下估計模型:LnCE=5.56+1.691nUR
t=(26.20) (27.08)
R2=0.961 R2=0.959 DW=0.222 F=733.199
根據顯示結果,解釋變量lnUR通過了T檢驗,并且擬合優度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DW值很小。對于樣本容量為32,k=1,在5%的顯著水平下查DW統計量表可知,dL=1.373,du=1.502,顯然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