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新聞除了要寫得準確到位外,生動耐讀更是其生命力所在。否則,科技新聞一旦進入“論文式”和“鑒定式”的誤區,寫出來的報道“圈內人”不愛看,“圈外人”看不懂,宣傳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只有不斷提高科學性,趣味性,深入淺出,將抽象理論具體化,將理性概念感性化,使報道貼近百姓,科技報道才會有生命力。
【關鍵詞】科技新聞 科學態度 科技視角
隨著全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科技新聞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提高科技新聞報道水平和傳播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科技新聞除了要寫得準確到位外,生動耐讀更是其生命力所在。否則,科技新聞一旦進入“論文式”和“鑒定式”的誤區,寫出來的報道“圈內人”不愛看,“圈外人”看不懂,宣傳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如何才能“妙筆生花”,將科技報道寫得好看耐看?結合自己多年的新聞實踐,筆者認為,寫科技報道一定要做好“翻譯工作”,用老百姓都能懂的“普通話”來講述嚴謹深奧的科學事實、科學現象以及科研活動,才能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一個重要環節是要善于把高深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問題,用通俗化的科普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要掌握科技新聞的“翻譯”技巧??梢哉f,科技新聞寫作是一門“翻譯的藝術”。本人在一次采訪安徽醫科大學校長張學軍教授時,他身有感觸地告訴記者,看皮膚病的患者,你告訴他是“銀屑病”他可能聽不懂,但告訴他是“牛皮癬”他會立刻明白。再如,當年國防科大研制成功的我國首臺核心路由器每秒信息吞吐量達400億比特以上,“比特”是計算機儲存基本單位,“400億比特”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普通讀者是很難理解的。作者寫作時就把它“翻譯”為:“相當于每秒傳輸25億個漢字信息,也就是說,1萬冊每本25萬字的圖書,在核心路由器上一秒鐘就能完成交換傳輸任務。”讀者看了這段文字,不僅對“400億比特”概念有深刻理解,而且還會對研制出如此高水平成果的科學家產生欽佩之情。
科技新聞報道的內容是科技領域發生的事實。許多科技問題專業化程度高,深奧難懂,多數讀者沒有接觸過,自然感到陌生,難以理解。即使是專業科技人員,他只能懂得一門或幾門科學技術,對其他門類的科技問題仍然不懂得。科技新聞這種很強的專業性限制了讀者范圍。綜合性的科技報刊主要不是給有某一方面專業知識專家們看的。它面向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專業知識不多的普通群眾??萍汲晒膭撛煺吲c讀者之間存在很大差距。這就需要科技新聞工作者去架設橋梁,通過科技新聞把科技成果介紹給眾多讀者。如果科技新聞照抄照搬科學論文里的原理、定律、公式、概念、術語、符號之類,除了少數幾個專家,是沒有多少讀者能讀得懂的??萍夹侣劰ぷ髡咧挥型ㄟ^創造性的勞動,把深奧的專門化的科技問題化為通俗的、大眾化的新聞,才能獲得廣闊的生存空間,得到眾多讀者的承認,推動科技成果的加速轉化和人民大眾科技素質的不斷提高??萍夹侣勅绻荒芙鉀Q通俗化問題,所謂科技新聞就不成其新聞,只能算科技成果內容簡介,或者新發明、新創造和新技術說明之類,它的讀者只能局限于某一具體專業科技工作者的小范圍。
新聞傳播的主要內容是信息,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信息通過載體傳播出去,必須在受眾接受之后,才算完成傳播的過程。而要使信息被受眾主動愉快地接受,信息本身及其表現形式必須能激發受眾的興趣。傳播學家施拉姆認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一組雙方都感興趣的符號聚在一起,就構成傳播??萍夹侣勔詡鞑タ萍夹畔橹?,因為專業性強,業務術語多,往往顯得多書卷氣而少形象性。因此可以說,形象性是新聞傳播得以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此,科技新聞工作者首先要以科學態度報道科技新聞。報道科技新聞要有科學態度,似乎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命題??茖W是JmStoVJvqYAlCGkSbWV+P50CLu/MiMyFqlh2466SRyk=老老實實的學問,既不允許夸大,更不允許作假。以科學態度報道科技新聞包含著兩層意思:一層是科技新聞報道的內容應當是真實的、準確的,另一層是對所報道的事實的評價應當是恰如其分的。 新聞的生命是真實。科技新聞作為新聞的一個分支,自然不能脫離這個根本前提。而科技新聞的真實性又具體表現為科學性??萍夹侣劷缬幸粋€基本觀點,即科學性是科技新聞的生命。也就是說,科技新聞所報道的事實是實在的,包括所敘述的概念、數據、情節、人物等等,都是準確無誤的,經得起檢驗的,符合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一項嚴肅的科學研究,都是科技工作者在前人走過道路的基礎上,經過細致嚴密的設計,反復實驗、計算、檢驗才能取得結果。因此,以科學態度報道的科技新聞,應當有根有據,不能聽見風就是雨,更不能把子虛烏有的東西當作科學的新發現、新發明、新創造來報道。
科技新聞要唱主角,吸引讀者廣泛關注并引起熱烈反響,必須與重大時政相結合,提升重要性、權威性。本人利用自身擔任省科協婦委會工作期間,多次參與完成省科協婦委會組織的各項任務,每次活動能熱情參與并及時進行采訪報道,擴大活動宣傳效果。積極參加省科協婦委會組織的多次下鄉考察、調研活動,2011年4月,在潁上下鄉活動后,及時在《安徽科技報》上發表了《省科協、省科協婦委會領導組織的赴潁上考察、調研》圖片宣傳報道。2011年“三八婦女節”期間,在六安市靜安區三十鋪采訪中,本人采寫的新聞專題報道《盛開在希望田野上的一顆奇葩》,較好的宣傳、展示了“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農村婦女致富帶頭人的典型事跡,在《安徽科技報》一版刊登,引起農村養殖業界、特別是農村婦女同志廣泛關注,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果。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科技類媒體和記者不要以為自己是專業媒體和跑線記者就退避三舍,僅做旁觀者,而是要主動“介入”,尋找重大事件中的科技因素,然后從科技視角切入,寫深寫精,這樣往往會比動態性報道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北京奧運會,這是一個任何媒體都會參與的重大事件,奧運會不僅是體育賽事,其中的科技含量也很高。北京奧運三大理念中就有“科技奧運”,從場館設施到興奮劑檢測、開閉幕式,奧運會既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科技盛宴。
總之,寫好科技報道吸引讀者并在關注度上有所突破,只有不斷提高科學性,趣味性,深入淺出,將抽象理論具體化,將理性概念感性化,使報道貼近百姓,科技報道才會有生命力。
?。ㄗ髡邌挝唬喊不湛萍紙笊纾?br/>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