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片,原先是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廣泛采用的新聞傳播手段和信息傳遞的有效載體。隨著現代電視新聞傳播理念的更新和新聞報道實踐的不斷拓展和延伸,圖片——這一特殊的新聞報道形式和手法,正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當今電視新聞報道當中,成為增強電視新聞時效性、直觀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手段,并在新聞報道中發揮著特有的作用。
【關鍵詞】新聞圖片 電視新聞 圖片報道
一、圖片在電視新聞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電視新聞有別于其它新聞媒體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可運動”的電視畫面與聲音的有效結合,二者互相呼應、相得益彰。因此,有人覺得引入“圖片”這一新型傳播手段后,沒有連續的運動畫面、畫面顯得呆板、對新聞事件的敘述和表達不夠全面、生動。實際上,圖片在電視新聞中的廣泛運用,不僅沒有削弱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而且在一些特定的情況和特殊的場合有效彌補了原先電視新聞畫面的不足和缺憾,證明了其獨有的優勢及價值所在,從而提高了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
1、強化電視新聞的時效性
現階段,電視新聞的時效性稍遜于網絡和廣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電視新聞在播出前,記者需要達到現場,了解新聞事件的全過程、確定報道主題和思路,然后進行采訪和現場拍攝,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少則幾個小時,多則一天、幾天甚至個把月,采訪結束返回后還要對前期采訪拍攝的畫面進行剪輯,再經過配音、制作、串片等后期編輯過程,最后才能呈現在觀眾面前。相比之下,新聞圖片的傳送、采集、編輯就要方便、快捷得多,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從而大大提高電視新聞的時效性。
2、增強電視新聞的真實感和表現力
電視畫面的優勢在于記錄和表現動態的新聞現場,給觀眾留下深刻的直觀印象。從畫面結構上分析,新聞圖片的構圖比電視畫面更為嚴謹,它所凝固新聞內容的精彩瞬間,往往使觀眾更加真實地感受新聞事實、幫助拓展觀眾的想象力,起到“一圖勝千言”的作用。此外,攝像機記錄的是一個時間段,而照相機記錄的則是一個時間點,雖然不能運動,但一張好的新聞圖片通常抓拍的是最精彩、最關鍵、最能說明問題的那一瞬間,其表現力往往高于攝像機拍攝的、一般性的新聞鏡頭,更能給觀眾以心靈的沖擊和震撼。
3、豐富電視新聞的立體感
如今,一條電視新聞的采編需要對新聞背景進行介紹,新聞背景使觀眾加深了對新聞的認識和理解,深化了新聞的主題,并有豐富內容、增加知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在一些電視新聞中,圖片則承擔起介紹新聞背景的重要任務,用圖片來彌補新聞背景中電視畫面資料不足的缺陷,使電視新聞內容更加豐富、立體感更強。
4、拓展電視新聞的報道面
如今,隨著數碼照相機的普及和手機拍照功能的越來越強大,人們拿起相機、手機記錄身邊的新鮮事已是舉手之勞。因此,許多電視臺在新聞節目中開設類似《我拍新聞》、《看圖說新聞》等小欄目,專門播放觀眾自己拍攝的新聞照片。這樣既拓展了媒體新聞報道的領域、豐富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形式和內容,又調動了觀眾參與節目的熱情和積極性,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圖片在電視新聞中的具體應用
現如今,圖片已廣泛應用于電視新聞的各個方面,正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具體包括突發性新聞事件、重大新聞事件、新聞背景介紹以及新聞人物報道、電話采訪、新聞圖表、圖例的使用等方面。現結合中央電視臺以及合肥電視臺有關新聞欄目的做法,具體加以說明。
1、新聞現場圖片的應用
新聞現場圖片是圖片在電視新聞應用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經常出現在以下幾種新聞報道中:
(1)突發性新聞事件報道。隨著人們工作、生產、經營等活動的日益頻繁以及生活節奏的日趨加快,各類突發性事件日漸增多。作為時效性最強的電視新聞報道形式,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就對新聞畫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在事發后第一時間獲取相關畫面信息。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為例,該頻道在該版后提出了“要與網絡爭速度”的新聞傳播理念,要求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手段搶發、快發新聞,搶占輿論制高點、爭搶新聞主動權。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離事發地較遠等原因,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現場新聞畫面。為確保新聞的時效性,央視新聞頻道采取了先從有關方面獲取新聞圖片、快速編發消息的方法,先將新聞事件發出去、以搶占時效;同時,快速派出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再對新聞事件進行詳細的調查、跟蹤和分析,從而形成對整個新聞事件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詳盡報道,以形成聲勢、體現報道的連續性。而這其中,采取圖片的方式快速進行新聞信息的“首發”,對完成整個新聞事件報道任務至關重要,它體現了一個主流媒體的責任感、影響力和公信度,而這一切,圖片的獨特作用功不可沒,沒有它,其它后續的報道就會顯得蒼白無力。
(2)重大國際、國內以及特殊場合新聞事件報道。在一些重大國際活動的報道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有時我國的電視記者的現場采訪會受到限制,此時,使用外國媒體提供的新聞照片就可以彌補電視新聞畫面缺少的遺憾。以央視為例,2011年1月19日,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播出的《胡錦濤出席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的私人晚宴》的新聞報道中,就是采用了美國媒體官方拍攝的四幅新聞圖片作為電視畫面、再配以口播和字幕,同樣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在合肥電視臺每天晚上6點30分播出的《合肥新聞聯播》節目中,有時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如:合肥市的一些市領導率團赴外地或國外出席參加重要的政務活動,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臺記者未能隨行。事后,對此類活動編發報道時,我們就采用由官方提供的新聞圖片,對活動進行回顧和綜述性報道。
(3)新聞背景介紹。隨著電視新聞的不斷發展以及觀眾需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對新聞事實本身的認知,還需要對相關背景情況進行全方位了解。而背景情況多為過去發生的事實、相當一部分距今已年代久遠、無法找到相對應的電視畫面。而這時,適時采用一些當時的“老照片”、對新聞事實進行概括性和簡潔性的回顧,既可以彌補畫面的缺失、豐富報道的內容,還因為“老照片”的恰當使用,更增加了新聞的真實性,使得報道更加具有深度和可信度。在《合肥新聞聯播》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成就性的主題報道。在一篇《大建設,讓合肥“長高”》的報道中,需要表現五、六十年代合肥城市建筑的低、矮和破舊,而當時的電視新聞畫面已很難找到。經過聯系,我們從合肥檔案館中找到了當年拍攝的合肥城市的舊圖片,并運用到新聞背景當中,使用對比的手法、讓觀眾在直觀感受幾十年滄海桑田、時代變遷的同時,更加體會到今天合肥城市建設的迅猛發展和日新月異,更增強了觀眾的自豪感和積極投身合肥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設的信心和力量。
2、新聞人物報道中圖片的應用
無論是古往今來的歷史長河,還是現如今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都會涌現出眾多的新聞人物。從電視新聞業務的角度,“人”才是新聞活動的主體,有了“人”,才有了與之相關聯的新聞。而在編發這類稿件時,有時因人物過世、當時的影像資料缺失等原因,給畫面編輯帶來困難,此時,相關新聞圖片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2011年2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連續播出的《“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系列報道中,大量使用了每位人物的歷史照片,不僅介紹了人物的背景情況,也再現了人物當年的風采。
在合肥電視臺的《合肥新聞聯播》節目中,經常會對某一先進人物進行報道,特別是在對其以往取得的成績及參與重要的事件進行報道時,一般會選擇幾幅先進人物獲獎以及參與事件的現場圖片,以增強報道的真實性、可信性,從而提升報道的宣傳效果。
3、在電話采訪中的使用
在電視新聞報道形式中,電話采訪的使用越來越頻繁。由于距離事發地較遠、電視采訪不便、畫面傳送條件限制等原因,無法第一時間獲取電視畫面,給新聞播出帶來影響。這時,相關圖片的巧妙使用就可以使問題迎刃而解。如:中央電視臺在突發性礦難的報道中,由于記者在趕赴現場的途中或畫面傳送不便等原因,就采取電話連線的方式,由記者在電話里采取播報的方式口述新聞,同時在屏幕的右上方“貼”上記者的照片、下方打上記者的姓名,對報道者的身份信息進行介紹說明,同樣可以起到相同的傳播效果。
4、在新聞圖表、圖例中的運用
圖片在電視新聞中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在新聞圖表和圖例中的使用。隨著電視新聞的不斷發展,在報道中引用的數字和數據越來越多,如何讓這些數據更加直觀、形象、更容易為觀眾所接受,新聞圖片此時就能“大顯身手”。如2011年2月1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播發了一則《國家防總:冬麥區大范圍降水,旱情發展趨緩》的新聞,其中在對旱情背景情況進行介紹時,采取以反映旱情的新聞照片為底襯,將受旱的面積、受災人口、造成的損失等關鍵性的幾個數據、以字幕的方式添加在照片上,使復雜的新聞事實更加簡單易懂,更加形象、生動,讓觀眾直觀感受到旱情的嚴重,同時也對降水給緩解旱情帶來的積極影響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當代電視新聞傳播中新聞畫面的有益補充和特殊手段,圖片的獨特作用正越來越受到電視媒體從業人員的重視和廣大電視觀眾的認可。相信隨著電視新聞報道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觀眾對電視新聞要求的不斷提高,圖片將會在電視新聞中扮演日趨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合肥廣播電視臺)
責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