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直覺,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對于事實的一個頓悟。在采寫新聞的時候,有經驗的記者通常會知道哪些新聞事實可以作為具有新聞價值的元素來提煉。新聞直覺也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培養。
【關鍵詞】直覺 新聞直覺 新聞敏感 頓悟
一、新聞直覺闡釋
1、新聞直覺的定義
直覺是“指一種不經過邏輯推理而對于客觀事物的本質的直接的理解。”思維心理學家朱智賢、林崇德對它做了這樣的闡釋,它是“人腦對于突然出現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迅速的識別,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換句話說,直覺思維就是直接領悟的思維和認識”。①直覺一旦被運用于新聞采寫的過程中,就變成了新聞記者特有的一種心理活動,即記者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特征、狀態作出直接、完整、快速的反應,揭示其所蘊藏的新聞價值的一種心理能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新聞直覺。②
從以上對于新聞直覺的闡釋,筆者認為新聞直覺是人腦未經過任何思考而對外界環境、事物產生的一種直觀反應,是一種感知能力,也就是善于發現新聞線索和判斷新聞價值的一種能力。
2、新聞直覺的特點
《新聞美學》一書中將新聞作者通過直覺把握對象的活動分為兩個基本點。一是“即景會心”,指新聞作者一接觸到客觀事物,馬上就與客觀事物發生興會、交流,產生一種心靈感應和寫作沖動。二是“一觸即覺”,指在新聞寫作活動中,新聞作者對對象的感受、把握。新聞直覺作為一種心理意識,是作者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個跟思想產生共鳴的題材。它不需要用縝密的邏輯來推理,瞬間就能一眼洞穿全底,直接做出準確的新聞價值判斷,捕捉到具有重大新聞價值的線索。在這里我們提到的兩個直覺特性就是直接性與非邏輯性。直接性是指直覺是直接與真理相關聯、直接領悟事實根本的思維方式。蘇聯哲學家凱德洛夫說:直覺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任何一個創造性行為能離開直覺活動”。③非邏輯性是指直覺是人類在無意識思維狀態下,沒有經過推理,不同于邏輯思維那樣有意識地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的一種思維活動。正如法國數學家彭加勒所說:“邏輯是證明的工具,直覺是發現的工具?!雹茉谛侣劜蓪懼?,直覺的這兩種特性被定義為“二度超越性”。二度超越性往往表現在記者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新聞價值所作出的快速而深層的把握。一個具有新聞直覺的記者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夠快速深入到事件的內在,進行信息組合,抓住事件的新聞價值。
二、新聞直覺的形成過程
新聞直覺的形成離不開新聞敏感。劉海貴和尹德剛著的《新聞采訪寫作新編》中對新聞敏感的定義為“所謂新聞敏感,通常指新聞工作者及時識別新近發生的事實是否具有新聞價值的能力?!边@個定義指出了新聞敏感的主、客體及新聞敏感的實質。
新聞直覺的形成基礎是以平時積累的信息在大腦中作為儲存信息,通過顯意識的追求,在新舊信息的聯想、重組的過程中,激活潛意識,產生契機啟迪,觸發直覺,形成頓悟。但是從其發生形式來看有兩種:第一種是“一觸即覺”,另外一種則是在顯意識的有意追求下,激活潛意識才能獲得。傳者對某一個新聞事件相關知識積累越豐富,對這一新聞事件的了解越深刻,那么在頭腦中儲存的信息與新聞事件聯系認識有一個吻合的接口,而當萌芽狀態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一旦顯現出來,傳者往往可以迅速地形成對這一新聞事件的本質的反應,即新聞直覺。所以,在此新聞直覺發生的模式是:信息儲存——契機啟迪——頓悟(直覺)。著名新聞工作者、新聞學者邵飄萍對新聞敏感發生的這種模式及其發生的內在原因作過一段論述。他認為,敏感的記者面對一個新聞事件,往往能“一聞而辨其價值的大小”。這并不是一些人天生就更具有當記者的潛力和天賦,而是長期積累下的一個偶然得知。所以,新聞直覺是新聞敏感形成的醞釀。
另一種則是在顯意識的追求下,激活潛意識才獲得的。有些新聞事件涉及面寬、因果關系復雜,而記者的相關知識又儲備不足,新聞事件的本質沒有被記者洞察而進入意識,但卻朦朧地藏于潛意識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必須運用具有一定目的的顯意識去激發潛意識,激活直覺,才能激發新聞敏感,才能發掘、捕捉到新聞線索,進而篩選、提煉出有價值的新聞。這時,新聞敏感的發生是“在顯意識的有意追求下。經過潛意識加工,再流向顯意識,是相互作用的結晶”。它的發生模式是:信息儲存——有意追求——契機啟迪——聯想重組——激活潛意識——激活直覺——激活新聞敏感⑤。新聞實踐表明,新聞敏感的形成并不都是“一觸即覺”、豁然開朗。對于一些牽涉面更寬廣、因果關系更為復雜的問題,還必須在顯意識有目的地追求下,經過契機啟迪,促成新舊信息聯想重組,才能激發潛意識,激活直覺,形成新聞敏感。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筆者認為新聞敏感分為兩種形成模式,一種就是我們理解的頓悟,另一種就是漸悟。而我們所提到的新聞直覺屬于前者,它是一種未經過長期的思考而突發性的直觀反應,同時也具有不穩定性。新聞直覺和新聞敏感是相互包含、相互轉化的關系。
三、如何培養良好的新聞直覺
在一般人看來,記者的直覺能力是一種具有某種天賦的本能,事實上,這是一種對于記者職業的誤解。美國新聞教育家普利策曾于1904年在《北美評論》上寫道:“一個人的‘新聞鼻’可以在搖籃里誕生,但是他的新聞直覺卻不可能是天生的。跟許多偉大的素質一樣,新聞直覺需要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來嗅出和判斷善惡、是非、真假、美丑、成敗?!彼裕侣動浾咂綍r要多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1、提高素養積累經驗
一篇優秀的新聞作品是具有靈魂的,它的靈魂就是新聞思想。無論是消息、通訊,還是作品評論,都要靠豐富、深刻的思想去說服人、感染人,而新聞作品的思想深度往往取決于新聞工作者理論素養的高低。經驗告訴我們,理論素養越高,思想越開闊,就越具有敏銳的新聞直覺,繼而抓住有新聞價值的線索并寫出優秀的作品。而豐富的信息和經驗積累能使記者在遭遇突發情況的時候,做出準確的判斷,抓住具有新聞價值的線索和信息來進行報道。在新環境中,對于新問題、事物可以最短時間內刺激作者的潛意識,激活直覺,激發新聞記者的敏感度,捕捉到最有價值的信息。同時,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積累對該專業方面相關新聞的捕捉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專業性強的報道領域,離開必要的專業知識,有時會寸步難行;而有著過硬專業知識積累的新聞工作者,很容易在這些領域捕捉到新聞價值高的信息。實質上,新聞直覺是記者與新聞事實在一瞬間思維碰撞出的火花,以記者大腦中的信息儲備做為基礎的,它是認識上質的飛躍,有別于盲目的沖動性思維。如果記者頭腦中的積累貧乏,思維的空間狹小,就難以產生創造性思維。由此可見,新聞直覺要靠記者通過后天的不斷努力,加上平時的實踐中有意識的自我培養以及對知識和經驗的總結、積累,才能一觸即發,有感而作。所以,自身的理論修養和專業知識的積累是我們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前提,也是我們具備敏銳的新聞直覺的基礎。
2、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人身上最敏感的器官是眼睛。實踐證明,許多生動的情節,感人的細節,只有通過觀察才能有所領悟。觀察作為記者的必不可少的本領,對于我們的新聞工作具有現實意義。首先,人在實際生活中是以知覺的形式直接反應事物的,新聞記者知覺通過觀察,才能取得真正有新聞價值的材料,從而準確、客觀地反映事物。所以記者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觀人于微,察事于細。其次,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范長江說:“報道的時候,別人提供的材料要盡量減少,只能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則應是記者的積累和觀察。”通過觀察,我們可以記錄現場的真實情況來作為我們追求真實報道的前提。所以,我們應當在報道的過程中,盡可能到事發現場進行觀察以獲得第一手材料,而不善于觀察的記者則會白白的錯失機會,讓具有新聞價值的線索與自己擦肩而過。最后,記者的觀察與常人之不同處,它要受制于新聞特性,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觀察到富于特征而又有意義的新鮮事物。觀察能力強的記者能以小見大挖掘重要的新聞價值,能從別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上見出奇異,發現事實獨特的另一面。我們在面對習以為常的新聞事件時,要學會從單一到多元,換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舊事物,對新聞事實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的審視分析,圍繞新聞事實不斷地提煉升華、舉一反三、由表及里,從而找出最能反映新聞主旨、表現新聞主題的視角,采寫出翻新的報道。
新聞直覺是一種存在于顯意識狀態下的直覺思維,是人腦對于外部世界的一個無意識的、沒有經過思考過程的直觀反映,對新聞工作者在遇到新事物、新問題時具有啟迪作用。新聞直覺的產生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發展的,所以新聞工作者不僅要深入到現實生活中,對其進行深刻的思考探析,還要積學以儲寶,才能牢牢地鎖定突發事件的新聞價值,產出佳作。
參考文獻
?、僦熘琴t、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趶埾?,《新聞記者與直覺思維》,《新聞窗》,2007(6)
③④⑤虞達文:《新聞心理學》,新華出版社,2001
?。ㄗ髡撸合嫣洞髮W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