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2010年的7月1日起,天津電視臺新聞部完成了新聞節目從標清播出到高清播出的平穩過渡。數字高清電視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電視系統,特別是在高清新聞節目發展的初始階段,常常面臨著高標清畫面混播的情況,如果處理不好,會給節目的安全播出和新聞的質量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文結合高清電視的相關理論和本人工作實踐,對新聞節目高標清混播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簡單的歸納整理。
【關鍵詞】高清 標清 混播
高清是電視發展的主流趨勢。當前,在國際上延續了幾十年的標準清晰度電視正向高清晰度電視全面躍進。高清電視以高分辨率的圖像、16:9的畫面、環繞聲的音響,極大地滿足了觀眾對電視節目欣賞不斷增長的需求。1998年,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始播出數字高清電視,目前,高清電視在發達國家已逐步成為現實。
高清電視在我國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其產業與市場正在快速成長。2005年中央電視臺開播了我國第一個有線高清頻道。隨后,上海文廣、電影頻道等相繼開播了有線數字電視付費高清頻道。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次全程進行高清信號的制作,對我國高清電視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高清電視的發展,各級電視臺將迅速構建高清制播系統,新建的高清制播系統將與原有的標清制播系統共同形成高標清混合制播體系。但是高清電視不僅是技術上的一場革新,而且會給電視節目制作工藝、配套標準、管理政策等方面帶來重大變革。由于高清電視在畫幅、清晰度、碼率等方面與標清有根本的不同,因此在高標清同播方式下,如何處理好標清和高清的關系,兼顧高清和標清的收視效果,實現標清向高清的逐步平滑過渡,顯得尤其重要。
按照國家廣電總局要求,發展高清電視,主要采取現有頻道高、標清同播過渡的方式,積極穩妥推進。高、標清同播,是指同一頻道內容,同時采取高清和標清方式播出。
2010年,天津電視臺新聞部的三檔新聞欄目《天津新聞》、《12點報道》和《津晨播報》開始了高清播出,而在這其中,由于天津新聞主要是新聞部前期記者自采,使用的均是松下P2攝像機和索尼藍光攝像機,因此,基本能保證素材為16:9的高清畫質。而其他兩檔節目,由于在新聞部記者自采之外,還要大量使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以及網絡素材,而這些素材畫面質量均是4:3的標清畫質,因此在新聞的編播中,難免出現高標清素材混播的情況。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指出,我們在這里所說的高標清素材混播的概念和平時討論的高標清頻道同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時又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所謂高標清同播,是指同一套節目,同時以標清和高清兩種格式播出。而在這里,我們討論的高標清混播則是在同一檔節目中,對于高清和標清畫面的不同的處理方式。而說到密不可分的關系,主要是因為現階段高清節目制作能力、高清素材的積累都是非常有限的,節目儲備不足,也導致新聞節目中必然出現高標清素材混播的情況。因此,在新聞編輯中,就要兼顧到在標清和高清頻道同時播出的新聞節目。除此之外,還要涉及畫面素材的下載、格式轉換、濱海記者站拍攝素材下載、渲染等非常實際的編播問題。
在高、標清同播的方式下,必須兼顧高、標清的收視效果,但要完全做到高、標清收視效果的兼顧是不可能的,必須做到有所側重。根據同一頻道標清、高清觀眾數量的變化,我們把高標清混播分為前期階段和中、后期階段。在前期階段,高清的到達率還不高,頻道的收視份額、廣告市場主要還在標清,因此在畫面構圖以及上下變換等策略上必須照顧大多數標清觀眾的欣賞習慣,確保標清觀眾的收視效果,同時兼顧高清的收視效果。相反,在中、后期階段,已經發展成為高清觀眾為主,這時就可以優先考慮高清觀眾的收視效果,同時兼顧標清觀眾的收視效果。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新聞中標題字幕和采訪唱詞的設置。在單一高清播出或者單一標清播出和標高清混播中就有著完全不同的要求。如果是單一的標清或高清信號。標題字幕和采訪唱詞完全就可以從畫面左下部頂端開始。而在高標清混播中,這樣的方式就完全行不通了,因此,常常采用的是在保證標清播出的情況下,兼顧高清播出,而在畫面的拍攝中也要遵循這一原則,比如在時政新聞的拍攝中,市領導的畫面就一定要放在4:3的安全框之內,這也是目前高清攝像機尋像器依然設置4:3安全框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提到高標清信號混播的新聞節目制作,我們常常就會遇到這樣的疑問,在使用央視的節目素材中,為什么不能直接收錄央視高清頻道的信號,而仍然要收錄標清信號,同樣也是這個道理。一般來說央視的電視信號分為兩種,一種是標清信號在高清頻道播出,在畫面中,4:3的實際畫面之外就是沒有任何畫面信息的邊框。另外一種是真正的高清制作,但是此時,節目的唱詞、畫面的信息都是在保證高清制作的標準下完成的,很多信息標清的用戶根本接收不到。因此,像《津晨播報》這種經常使用央視素材的節目,就一定要注意收錄標清信號了。在這里,不妨再舉一個節目編播中非?,F實的例子。2010年世界杯,央視對于比賽的播出是同時有標清和高清兩路信號的,而在一次收錄中,由于編輯收錄的是高清信號,看似在編播中沒有任何問題,但實際上對于大多數標清機頂盒的觀眾來講,很多畫面信息無形當中就失去了。
因此,在2010年搬入數字大廈后,天津電視臺新聞部在新聞節目的編播中,很重要的就是對標題字幕和采訪唱詞的位置和長度進行重新的設置。而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在編輯過程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在編輯的過程中,應當注意16:9安全框、4:3安全框以及字幕安全框,在這其中要尤其注意字幕安全框,防止字幕條超出安全框范圍。
除此之外,在此再列舉幾個編播當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1、在《津晨播報》欄目中,每天會涉及大量的連線內容。其中包括記者連線、交管局連線、氣象臺連線、交通廣播連線、以及股評、直播濱海等內容。在這其中,氣象臺連線已經實現了高清信號的播出,而其他幾路連線仍然是標清信號播出,這就涉及到高標清畫面的比例問題,同時,在連線中會采用雙窗口連線的方式,因此,在拍攝時,出鏡記者的畫面居中是非常必要的,特別要注意出鏡記者位置不能過偏,防止溢出4:3安全框。
2、節目的下載和備片的準備。由于系統的不穩定性,備片的下載是一個關系到播出安全的必要步驟。但是在下載前要確認適當的下載格式。由于連線的大量存在,事先準備好大量的備片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應對直播連線信號不穩定的情況,以保證播出正常。在備片的制作中,一方面,要每隔一段時間制作片長大約為30分鐘的備片;另一方面每天的節目制作中要制作出5—10分鐘的備片,以保證安全的播出。
3、在編輯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在同一新聞中混用高清和標清的畫面,在這種情況下,首選的方式應該是把4:3標清的畫面拉伸成16:9的畫面模式。在拉伸的過程也就是2D調整的過程中,要注意X軸和y軸的同時變換,防止出現畫面變形的情況。
以下,就對高標清混播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1、高標清混播圖像制作策略。按照《廣電總局關于電視臺高標清同播節目制作、播出技術要求的若干意見》,為最大程度減少幅型變化對高標清同播頻道收視效果的影響,高標清同播的圖像制作要堅持三個原則,這些原則在高標清混播的一檔節目中也是適用的:一是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節目時,在一個節目內或一條新聞內,畫面幅型比應當保持統一;二是制作用于同播的標清節目時,原則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標清節目,圖形字幕必須位于畫面內;三是高清節目制作采用標清素材,在幅型變換時,不應當產生圖像變形。而在新聞類節目中,應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時,建議采用16:9構圖拍攝、制作,并兼顧4:3保護框。
2、高標清同播圖形字幕策略。圖形字幕貫穿于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的各個環節,由于高標清畫面的寬幅比不一樣,如何在同播的高標清節目中將這些信息完整且美觀地呈現出來,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在高標清混播的過渡期內,高清制作的節目大部分都要在標清電視頻道播出,觀眾的收視仍以標清為主。在此環境下,高清節目下變換后,圖文字幕可能存在以下問題:
?。?)高清節目采用切邊模式下變換:部分高清畫面中的字幕會因切邊而丟失,特技、圖文元素因切邊而不完整。
?。?)高清節目采用上下黑邊(信箱)模式下變換:有效畫面變小,字幕縮小像素降低,不符合觀眾收視習慣。
?。?)高清制作經下變換后字幕可能不夠清晰。
為此,可制定如下基本策略:
(1)采用16:9構圖的高清節目,字幕的字體字號應兼顧標清收視效果,或另行制作標清版本字幕。
?。?)采用4:3保護框構圖的高清節目,應將所有圖形、字幕放在4:3的保護框內,避免因切邊下變換造成部分高清畫面中的字幕不完整。
?。?)在臺內數字化、網絡化成熟的條件下,推薦采用視音頻與字幕分離制播方式,使高、標清節目的字幕清晰度、質量、效果都達到最佳。
高標清同播特技制作策略
當高清下變換采用切邊模式時,部分高清特技過程會因切邊而變得不完整或出現時間誤差,為此在高清節目特技制作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應避免采用突顯畫幅比例的特技效果,并謹慎處理從畫面的角或邊開始的特技。
(2)對于在標清混播頻道中使用左右切邊方式下變換播出的高清節目,在特技制作過程中應兼顧使用4:3模式監看,防止在標清同播中出現問題。
以上,就是對于現階段新聞節目中高標清混播問題的一些總結。當然隨著高清電視的發展,多數的問題都會由于高清普及率的增加而逐漸解決,但同時又會伴生出新的問題。在節目編播的過程中,隨時跟進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證節目的安全播出和節目形態的不斷完善。
?。ㄗ髡邌挝唬禾旖螂娨暸_新聞部《晚間新聞》)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