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國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現狀、存在的不足以及造成這種不足的原因,并探討我國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應有的素養。
【關鍵詞】電視 綜藝節目 主持人 素養
綜藝節目是由節目主持人現場主持,有觀眾參與,穿插各種娛樂表演和游戲的大型電視文藝節目,其所包含的藝術門類、節目風格、節目形態等越來越多樣化。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綜藝節目以文藝欣賞、消遣娛樂、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為目標,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同時這種發展也對綜藝節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節目主持人的整體素質和形象的要求。但當下這種“要求”卻逐漸演化為一些主持人為了“出彩”盲目跟風,缺失個人理解、紛紛效仿港臺歐美,使節目不倫不類。這些表現歸根結底是主持人沒有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本文通過對綜藝節目主持人“內外功”的闡述,進一步探討主持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一、對于綜藝節目的界定
1、綜藝節目的概念和特點
“綜藝節目”顧名思義是綜合多種藝術類別于一體的節目表現形式,由音樂、戲曲、歌舞、曲藝、雜技、游戲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節目組成,是多種藝術與電視藝術的有機結合,綜藝節目正是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龐大的規模、新穎別致的表現方法和形式,生動形象,寓教于樂,愉悅身心,既有教育功能、認識功能,又有審美功能和娛樂功能,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2、綜藝節目的類型
隨著受眾對綜藝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綜藝節目的類型由單一化逐漸走向多元化,主持人與節目、觀眾之間的互動關系也越來越密切。電視綜藝節目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以動作游戲為特征的節目形式,二是以明星為中心的制作模式。比如:《康熙來了》、《魯豫有約》、《快樂大本營》等等。
二、綜藝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素養
所謂形象,并不是指主持人的相貌特征,而是指綜合意義的整體形象,是一個主持人在具體節目中的思想感情、言談舉止給觀眾的整體印象,主持人作為大眾傳媒角色,既要代表特定的政治、經濟利益,又要滿足觀眾的需要。
1、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自身形象
自身形象既包含其外在的體征(語言、外貌、表情、手勢、體態、服飾、化妝等),又包含其內在的個性特征(性格、氣質、風度、修養等),是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的融合。主持人自身形象與節目形象、媒體形象有很大的關聯,主持人自身形象取決于節目形象、媒體形象,同時,主持人自身形象又反作用于節目形象、媒體形象。主持人雖然是以“我”的身份出現在節目中,但在整個節目進程中所體現出的是與節目風格相一致的特征,也就是說,主持人自身形象要受到節目形象的制約,以適應節目形象的要求。有些主持人過分強調自身形象的塑造,甚至將自身形象凌駕于節目形象、媒體形象之上,而脫離節目形象本身,這樣的主持人形象自然會大打折扣。如果沒有節目形象、媒體形象做依托,其個人形象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失去賴以生存的基礎。反過來,良好的自身形象同樣可以為節目形象增光添彩,促使整個媒體形象的提升。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形象大多是晚禮套裝、西裝革履;舉手投足大方得體,給人一種莊重典雅之感。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若仍將西裝革履的形象照搬到所有綜藝節目當中,就有悖于當今人們的審美需求。
隨著大眾傳媒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主持人更具挑剔的眼光。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形象應該代表的是一種符合大眾、符合媒介組織審美需求的媒介形象。
2、綜藝節目主持人的綜合素養
當前,很多綜藝節目主持人只重視娛樂效果,使自己的定位迷失在“愚樂”之中。語言拉雜并且因其面孔的雷同,創意的缺乏而遭人詬病。這種缺失個性魅力、文化內涵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必將被主流意識所淘汰。
同時,“說”和“聽”是主持人必備的專業技能之一,在主持人充分展示自己良好的控場力的同時,這兩項基本素質不可忽視。
(1)良好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和較強的表達欲望
主持人是電視臺或者某個節目的代言人,是通過語言傳遞信息和同觀眾交流的,所以主持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想說,其次就是要會說。主持人的語言表述應該符合節目的需要,話語并不是越多越好,關鍵要講到“點子”上。很多主持人將“耍嘴皮子”看成語言能力強的一種標識,這一點在許多綜藝節目和訪談節目中表現得較為突出。實際上,從嚴格意義上說,主持人的表達應該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通過語言將看到的、經歷的、心中的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讓觀眾聽得清楚明了。語言表達要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是生成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習慣,二是后天的積累和鍛煉。雖然綜藝節目主持人說話要求口語化,但是并不代表著說話可以詞不達意。
(2)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分寸感
主持人在串聯節目的時候,交流的對象是觀眾。主持人在駕馭自己主持的節目的時候,除了要用恰當的語言表達節目的內容,把握現場氣氛和節奏以外,還應具備一種能力就是“傾聽和交流”,把握分寸,尊重觀眾、尊重嘉賓。現在電視綜藝節目中有很多現場訪談、參與和交流較強的節目。主持人在和嘉賓或被采訪對象的平等交流中除了要讓其說出觀眾想知的內容外,一定要很好地傾聽被采訪對象的說話,不能隨意打斷,也不能任其自由發揮,當其跑題時要自然地將話題轉回到正題上來。所以和人交流時就要很好地把握尺度。主持人說得過多,只去表現自己,這種本末倒置的主持實際上是失敗的。
(3)主持人應充滿人文關懷
現如今,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電視頻道越來越多,而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廣播電視事業的重要參與者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是,如何能在眾多節目主持人中脫穎而出?則成為了每一個節目主持人關注的問題。除了我們上述所說的個性魅力、文化內涵、控場力等必備素質之外,發揮自身優勢來完善自我主持風格,充滿人文關懷,也是成為一個優秀節目主持人的必備技能。
在電視節目中,人文關懷就是要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權益,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娛樂生活方式,凸現文化的地域特性和民族風格,把人的因素充分考慮在電視的各個環節中。
在“青歌賽團體賽”的比賽中,董卿的主持就表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賽前,她認真仔細地收集每一位參賽選手和評委的資料,賽場上,她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她的即興主持,緩解了比賽的緊張氣氛,巧妙化解了選手的尷尬,拉近了媒體、受眾、選手、評委之間的距離,讓人們感受到了真誠和理解,為大賽增添了不少人性化的色彩。
例如:一位來自藏族的歌手演唱后開始了綜合知識問答,看到他看題板時茫然的眼神,董卿意識到這位藏族同胞聽不懂普通話,于是請現場評委藏族歌手宗雍卓瑪翻譯。這位歌手抽到的題目是成語接龍,宗雍卓瑪盡力為這位歌手翻譯題目,但是用藏語講成語實在是很困難,當時全場觀眾和評委都靜下來,都在傾聽,都在等待,希望這位藏族歌手能聽懂,甚至希望他能答上題目。最后很遺憾,他沒有回答上,現場觀眾一片惋惜之聲。這時,董卿舉起了話筒,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其實他聽不懂我們的話正如我們聽不懂他唱的藏歌一樣,但是他今天為我們帶來的是中國海拔最高地區的歌聲,歌聲里他的感情我們聽得懂,他唱出了打動人心靈的歌聲!其實,此刻他聽不懂我們在說什么,來到這座城市時他感到的是一種陌生,我們該給這樣質樸的歌手更多的關懷,即使聽不懂,但是歌聲沒有界限,情感沒有界限,相信我們的關懷他一定聽得懂!”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最后這位歌手的綜合素質得分是零分,但這位憨厚的藏族青年微笑著為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通過觀察、分析當下綜藝節目,筆者認為:一名優秀的綜藝節目主持人應用心體會受眾需要,做到尊重受眾。在節目主持過程中,放大潛質,挖掘個性,避免綜藝節目主持人的雷同化,成為一名觀眾喜愛的綜藝節目主持人。
參考文獻
①張頌:《中國播音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②羅莉:《實用播音教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③羅莉:《電視播音與主持藝術》,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
④任金州:《電視策劃新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⑤吳郁:《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北京廣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