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許多地方臺的播音員、主持人由于受客觀條件所限,常常集播音、主持工作于一身,但由于播音、主持兩者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如何快速地進行播音與主持的角色轉換成了困擾許多地方臺播音員和主持人的問題。本文從工作職責、角色定位、傳播方式、語言要求等多方面,探討地方臺播音員、主持人如何才能做好角色的轉換,從而提高廣播的競爭力。
【關鍵字】播音 主持 角色轉換
作為地方臺的播音員,在工作中經常是身兼數職,既當主持又錄新聞的現象非常普遍。那么,如何做好播音員與主持人角色的快速轉換,成為地方臺播音員研究探討的課題。
一、播音員與主持人的區別
要想做好播音與主持工作,那么首先必須要明晰這兩項工作的區別,只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才能夠有的放矢地去做好角色轉換的工作,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有利于提高廣播的競爭力,并且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把更多更好的節目奉獻給大眾。
1、二者的工作職責不同
節目主持人作為一種傳播形式,實際上就是以真實的個人身份、“一對一”的主持方式,直接與觀眾交流的人。他在節目中處于主導地位,參與節目的策劃、編導、拍攝、主持的全過程,貫穿節目的始終;對節目內容的取舍有決定權,在節目中起著“靈魂”的作用。這是集采、編、播于一身的真正意義上的主持人。而播音員的職責主要是在演播廳“照本宣科”,以記者、編輯所寫的稿件為依據,融合進自己的思想修養、文化修養、播音藝術修養進行分析、理解和感受稿件,運用正確的語氣、語調、音色、節奏、重音、停連等語言技巧對有聲語言進行再創作。在語言的功底上,播音員要比主持人更勝一籌。
2、二者的角色定位不同
播音員是以黨和政府的代言人的身份;或是以節目代表的身份出現在節目當中,向觀眾宣讀國家的政令法規或者轉述記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以,他既不是以個人的身份出現,也不是以稿件作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以一個黨和政府的宣傳員的身份出現,有時甚至代表黨和國家權力部門播音。播音時應從容不迫,寄激情于平靜之中,具有客觀、冷靜、忠實、充滿自信的特征。
而節目主持人是以第一人稱“我”的身份出現在節目中的,以“我”為鮮明特征。這個“我”是有血有肉、有個性、有情感,充滿著濃郁人情味的。主持人在節目中展示真實的自我、個性的魅力。以“我”的身份向觀眾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以,節目主持人要正確處理好真“我”和非“我”的關系,使自己與所主持的節目融為一體。
3、二者的傳播方式不同
具體表現在,播音員采用的是以傳播者為中心,居高臨下,單向傳播;而主持人傳播在本質意義上應是服務于受眾,傳播者與受眾之間是一種朋友式的關系,傳播過程是一個雙向交流、互相溝通、默契配合的過程。
4、二者的語言要求不同
無論播何種稿件,播音員的語言都必須準確、鮮明、生動、規范,聲音也要求純正明亮,字正腔圓。而對于一個節目主持人來說,語言雖然很重要,但對一個有深刻內涵的主持人,語言就降為只是其中的一個要求,主持人可以使用接近生活的、自然的、質樸的語調,就像談心聊天一樣,循循善誘。主持人更應該具備敏捷的思維和出眾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5、二者傳播時對象感不同
播音員主持時要有對象感,也就是說播音員的主持方式應以稿件內容和受眾群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播音員(尤其是新聞播音員)的傳播對象年齡、性別、職業等不同,形形色色,播音員試圖運用各種“口吻”或朗讀技巧——如夸張地突出重音、變化語氣語調以渲染某種氣氛來“迎合”某一特殊聽眾群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新聞節目常常擁有十幾則涉及不同領域的新聞,所以,播音員需要根據稿件內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播講方式。播音員的交流對象設計應該是一般的、同質的,一般設計成一個人數眾多的集合體,產生“我說你們聽”的感覺,是沒有回應的單向傳輸。這一弊端容易給人一種嚴肅有余、親切不足的印象,拉大了與觀眾的距離,所以播音員必須把握好度。由于綜藝、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受眾群比較確定,所以主持人交流的對象比較具體,一般設計成一個或者幾個人,產生“我說給你聽”或“我說你也說”的感覺。和聽眾一起研討、交換意見,彼此尊重,互相信任,雙方地位平等,有時甚至可以角色互換,這種讓觀眾直接參與的雙向互動交流,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使人備感溫暖親切。由于二者的對象感不同,因而給聽眾的感覺也不同。
二、如何做好播音員與主持人角色的互換
1、知識儲備要豐富
作為地方臺的播音員,不可能專門做一個節目,常常需要播音員與主持人角色互換。例如:同一個人,可能上午在做法律節目、中午做娛樂游戲類節目,下午則要錄制時政新聞,因此工作條件要求我們必須具備更多的才能,才能勝任身兼數職的工作。那么就必須把自己打造成為復合型人才,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學習,多儲備知識,做好了事前的知識儲備,在做節目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這就要求播音員要有目的地學習有關政治理論性、歷史文化性、地理、生物等書籍;閱讀有關娛樂、旅游、教育、烹調等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主持工作做好各方面的知識儲備。只有平時多注意學習和積累,才能將這些知識武裝到自己的頭腦中,在播音和主持的時候才能夠才思泉涌,得心應手。
2、做好心理調整和準備
其實做好播音與主持工作很重要的一點是做好心理準備。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對于工作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工作,那么就會使整個播音和主持的氛圍比較適合工作。首先,要確立不抱怨的心態,盡管既做播音又做主持很辛苦,但一定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有抱怨心理和抵觸情緒,要想到這兩項工作的樂趣,我們在工作中去找尋二者的樂趣,這樣有利于身心健康,還有利于節目的順利進行。其次,在播音的時候要有播音的心理,適時做好角色定位,根據節目要求,把握好自己的心理走向。在做主持節目之前,要盡快從播音狀態中徹底走出來,讓心靈得以放松片刻,然后以一個嶄新的心態去迎接主持工作,在主持節目時,要把心態調整過來,更為輕松自然、將可親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這樣才能適應主持節目的要求,便于主持工作的順利推進。
3、要有廣泛的愛好
播音工作涉及的新聞各行各業,可謂是五花八門,需要播音員擁有廣博的知識,有一些豐富的愛好無疑是有利的。主持類節目互動性更強,每天面對許多不同性格和愛好的聽眾,現場即興發揮的東西很多,這更需要主持人要有豐富的愛好。如果一個地方臺播音員愛好體育運動、旅游、寫作、音樂、器樂、書法、棋類、繪畫等,那么對這個話題就不會陌生,特別是直播的時候,有聽眾打進電話,進行現場直播互動,就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相互交談會有酣暢淋漓的快感,使節目做得有激情、有感覺,給聽眾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從而擴大地方臺的影響和知名度。
4、廣交朋友
有人說,記者這個行業必須要廣交朋友,這樣才能采集到更多更好的新聞。實際上作為地方臺的播音員也應如此。廣交朋友可以取長補短,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謙虛、友好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把朋友當作老師,將有用的學識和幽默的言語融合在一起,一定會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水平。廣交朋友可以鍛煉播音員與各種不同人物的交流與互動能力,建立良好、穩固、有力的人際關系,當雙方建立了穩固關系時,彼此會激發出強大能量和創造力,使彼此的靈感達到至美境界。播音員還可以邀請別人為自己的工作做評價,這樣便于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聽眾對自己工作的建議,以便更好地改進。也可以通過朋友引薦認識更多在生活、工作中能共享信息,互相支持的朋友,當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讓更多朋友為自己的播音與主持工作出謀劃策。
綜上所述,作為地方臺的播音員,必須明確播音與主持的異同。在平時應加強心理調適的鍛煉,多交益友,多儲備知識,要有豐富的愛好,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為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復合型的人才,以便更好地適應角色轉換,不斷提高播音與主持工作能力,為地方臺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①資媛,《試析播音員、主持人的對象感把握》[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4)
②黎力,《主持人的角色規范與社會表演》[J].《傳媒觀察》,2010(11)
③何明家、王媛,《對節目主持人素質的思考》[J].《青年記者》,2006(14)
④劉洪林,《淺談主持人應具備的優秀素質》[J].《新聞傳播》,2009(9)
(作者單位:廣州市花都區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