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突飛猛進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尤其是以黨報為代表的紙質媒體帶來了沖擊。在信息時代的今天,黨報應該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內容和形式上滿足受眾需求、緊隨時代步伐,從而保持并提高自己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報紙的副刊相比正刊的新聞,可以更靈活一些,更“軟”一些。
【關鍵詞】黨報副刊 媒介生態 留客之道
媒介生態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為研究媒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所謂媒介生態學,是指用生態學的觀點和方法來探索和揭示人與媒介、社會、自然四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發展變化的本質和規律的學科。①黨報副刊作為媒介系統的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生存環境與發展規律?,F利用媒介生態的視角,重新審視黨報副刊的生態環境,黨報副刊生態環境的變因,以及黨報副刊的發展策略。
一、黨報副刊的生態環境
1、黨報副刊的外部環境
報紙副刊的定位與功能深受社會外部環境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等方面。從生態學角度來看,報紙副刊只有協調好與外部環境的關系,才能使本系統充滿生機與活力。
政治生態環境。報紙作為上層建筑與政治有密切的聯系。在我國,黨報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應堅定不移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遞給人民群眾,也把百姓的呼聲反映給黨和政府。同時,黨報副刊應在遵循國家法規的基礎上,利用其活潑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最大程度地報道人民關心的話題,反映社會現象,給人們以啟迪。
經濟生態環境。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關系國計民生,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利益,黨報應在反映市場動態、發展動向、發展問題及解讀經濟政策等方面發揮作用,為經濟更好的發展服務。
黨報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其自身也與經濟有密切的關系。施拉姆認為:“采用機械的媒介,尤其是電子媒介所成就的一件事,就是在世界上參與建立了史無前例的宏大的知識產業。”就是說,大眾傳播的經濟功能并不僅僅限于為其他產業提供信息服務,它本身就是知識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②李長春同志指出,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根本任務,是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其顯著特點是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在文化領域引入市場因素,一方面激活了僵硬的體制,為大眾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作品;另一方面也為創作者及傳播者提出了挑戰和機遇,如何在新時代把握住機會,更好的傳播內容發展自己,是各個媒體所關注的焦點。
社會人文環境。黨報副刊的文化水平一方面取決于傳播者自身的文化素質及人文情懷,報社作為一個單位,有自身的文化傳統,作為一個集體,由各種角色的人組成,每個人都對集體的發展產生影響,一個記者或者一個編輯的疏忽可能給報社帶來重大損失,如何使每個人在遵循紀律的前提下最大的發揮自身的潛能,形成并發揚集體的文化與傳統,是每個報社必須關注的事情。黨報副刊要想更好地傳播文化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梳理好本集體的活動規則與文化傳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黨報副刊的文化水平也受到受眾的影響,受眾的文化需求間接導致黨報副刊的文化水平,因為報刊與受眾是互相影響的,作為整體的受眾群體以社會成員的身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另外,一些副刊采取向特約記者、網絡征稿等方式,這些“記者”本身就來自民間,在一定程度上直觀反映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梢?,一個社會的文化環境影響了報刊尤其是黨報副刊的發展。
微環境。微環境是指對生物有直接影響的鄰接環境。自然生態中的物種或種群只有生活在適宜的微環境中才能得以延續。③黨報副刊的微環境首先應屬黨報的正刊。“正刊招客,副刊留客”副刊的生存環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正刊,正刊的發行廣度影響著副刊的知名度。在這種意義上來說,報紙的副刊是被動的,一個不知名的報紙我們很難知道它的副刊,但是,從另一種角度來說,當今是信息社會,信息的泛濫與超載使受眾眼花繚亂,各家報紙正刊的內容也許差異不大,再加上信息的轉瞬即逝,受眾很難對正刊的內容留下什么印象。報紙副刊則不同,由于其廣度和深度優勢,報紙副刊很容易做出特色。
黨報副刊要想獲得發展,一方面報社領導方面應協調好正刊與副刊的關系,正刊與副刊作為報刊這一生態系統的成員,應各盡其責,努力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副刊應在內容與形式上有所作為,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品牌,發揮“留客”的功能。
2、黨報副刊的內部環境
受眾對黨報的評價有高低之分,黨報的地位和級別影響了其影響力,而黨報要想提高自身的辦報水平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報紙自身因素:受眾所能直觀感受到的黨報副刊的知名度和黨報副刊自身的經營管理機制。黨報副刊的知名度有賴于其深入人心的內容和有效活潑的形式:在內容上,一方面編輯、記者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在遵循辦報宗旨的前提下,深入受眾群體;另一方面,由于黨報副刊的靈活性,可多方面采集稿件,如采用特約記者,特約撰稿人等方式豐富稿件內容,滿足讀者需要。
黨報副刊自身的經營管理機制主要表現在對人才的尊重,由于副刊內容的特殊性,它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靠高水平的記者、作家、專家等完成,如何激活本單位團隊的熱情、如何有效利用潛在、外在人力資源都是黨報副刊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黨報副刊生態環境的變因
黨報副刊的生存環境中包含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因素的作用使黨報副刊面臨著一系列的調整和變化。這些因素歸納起來分為新媒體的沖擊、全球化的攻勢和現代性的影響。
1、新媒體的沖擊
傳媒史上每一種新媒體的興起都會對當下媒體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響,當今新媒體的興起使報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新媒體固有特性的影響。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低成本、高速度、大容量、多功能、互動性、跨文化等特征影響了傳統媒體的生態格局,作為紙質媒體的黨報副刊其影響力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有下滑趨勢。
三網融合帶來質的影響。三網融合,使消費者能夠在單一設備或平臺上獲取多種服務,或利用多個設備和平臺來獲得所需要的c28f427056f099d718deb6b411044391某一種服務,真正集合多種媒體的優勢,為消費者帶來網絡化的便利和高質量的服務,并提高使用效率,實現雙方良性互動。④三網融合對傳統報業的沖擊在某種程度上就好比手機對傳呼機的沖擊,因為傳統紙質媒體所能完成的任務三網融合后的新媒體基本上都可以做到。
那么傳統的紙質媒體是不是就要消失了呢?與其說傳統的紙質媒體會消失,不如說傳統媒體會轉型與升華。由于媒體作為人們精神交往工具,尤其是信息時代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是多層次、立體化的,新媒體在滿足人們的信息的速度、廣度等需求方面占領了先機,但是過多的信息反而給受眾帶來了困惑與無助,真真假假人們無法判別,深處社會轉型時期的民眾更需要一份深入內心、疏導困惑的刊物。黨報副刊既有“黨報”權威性又具有“副刊”的靈活性,在新時期,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在某種程度上作為整個時代人們的風向標,在媒體轉型的時代中發揮其精神向導作用。
受眾注意力轉移的影響。當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俗話說“看書看皮,報紙看題”。一般讀者大都是走馬觀花,瀏覽標題。此外,新興的媒體吸引了大量的受眾,尤其是年輕的受眾。人們的精力是有限的,相應的受眾的數量與精力總量也是有限的。新媒體的發展不僅會影響到傳統媒體的發展,也會影響到受眾的閱讀習慣,讀報的人越來越少,細讀報紙的人更少,報紙副刊的影響力自然日趨下滑。如何維持既有受眾數量,又在新的領域吸引新的受眾,是黨報副刊在當今時代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2、全球化的影響
全球化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浪潮。由經濟全球化趨勢帶來的對現有民族國家的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影響正日趨顯現??梢哉f,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種社會現象如此深刻和廣泛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一種環境系統,大眾媒介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浪潮的沖擊,進而在媒介產業性質、組織、功能、產品等諸多方面發生變化。⑤全球化對黨報副刊的影響不只體現在內容方面,而更多的體現在報道的方式和思想方面?!拔逅摹睍r期前后的報紙副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原因是當時人們的思想方式和內容不同,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封建社會在瓦解、新的社會形態還有完全形成。
21世紀,在經濟發展尤其跨國公司的發展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已成必然趨勢,隨之而來的是各國人民在思想、文化、行為方式等方面國際間的交流乃至互相影響。而我們的黨報副刊作為時代的先導無疑會受到全球化的影響。
3、現代性的影響
現代性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關鍵詞。“現代”由原來作為時間的概念,變成了社會進步的特定指代。它表現了人們對一個更加光明、自由、理想的未來的向往。它集中表現為對理性的崇拜,對經濟發展、市場體制和法律行政體制的信仰。可以說,當今絕大多數國家的發展之路就是尋求現代性的過程。⑥黨報副刊作為引領社會的風向標,在適應“現代性”,引領人們的認識、理解現代性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黨報副刊作為一個環境系統,其生存和發展也有一個不斷地適應現代性的過程問題。
參考文獻
?、佗堍茛奚叟嗳剩骸睹浇樯鷳B學——媒介作為綠色生態的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271
?、诜毒匆?、李彬:《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五講》,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76
③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14
?。ㄗ髡邌挝唬禾m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