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經短短的幾年時間,手機媒體業已成為一種傳播媒介,新媒體的不斷演變,開拓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網絡媒介融合的新局面。進入3G通訊時代,手機媒體在推動傳統媒體發展的同時也必須在變革中求發展,在運營過程中找尋最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在此過程中,它也將逐漸完成從通訊工具向大眾媒體傳播的轉變。
【關鍵詞】手機媒體 運營模式 媒介融合
在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也就是3G牌照。根據幾大運營商公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10月,全國移動用戶數突破7億戶,其中3G用戶數約為700多萬戶,我國真正進入了3G通訊時代。①這對我國手機媒體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ITU(國際電信聯盟)將3G定義為便于成長、拓展帶寬和支持多樣化應用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網絡和2G網絡可以并行不悖,更是將2G時期的羊腸小道修成了3G的高速公路,數據流通會更暢快更便捷,通過音樂、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傳播形式,能夠支持視頻電話、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廣告、手機廣播、手機提供無線上網等多種信息服務。②
一、3G推動傳統媒體進行改革
1、傳統報業面臨著的危機
手機報引領手機媒體向大眾媒體的跨越。有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已有100多家新聞機構開辦了手機報。2009年2月1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中國手機媒體研究報告》稱,在手機媒體的5種應用中,手機報的使用人群最廣,比例已經達到了39.6%。③以7億的用戶來計算,已有2772萬手機報訂閱用戶。3G手機報的推出,已經成為了繼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體,它的實質是最新電信增值產物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產物。
美國最大的報業集團Gannett報告稱,美國第三大報業集團麥克拉奇宣布再裁員15%,同時2009年第一財季盈利也銳減60%。美國報業的2009年無疑是黑暗年,2月26日,科羅拉多州最負盛名的《洛基山新聞報》宣布關閉,當時離150歲生日還有55天;3月16日,《西雅圖郵報》一個有著146年歷史報刊決定停刊,④之后大家只能通過網絡的形式閱讀電子報;美國主流大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剛過百年壽誕的報刊也宣布了將要停止印刷,改用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讀者。
2、傳統報業應從新媒體突破發展瓶頸
報業在數碼時代想要生存,就必須改變舊模式,舊觀念。因為3G手機的橫空出世,將給都市報帶來巨大壓力。都市報的新聞主打是“短、平、快”的動態新聞,而如今應該改變舊模式,從以動態新聞為主轉向以揭示事件真相的調查性報道、深度解讀的解釋性報道和深度評論為主。⑤通過深入調查、深度解讀,向讀者展示最真實的新聞事件,這樣不僅能讓讀者全面了解事件發展的過程和影響,而且通過透徹的評論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形勢和經濟發展上為群眾指明方向。公開的意見表達是公開多方利益訴求,公眾可以對重大問題自由發表意見,使報紙成為嚴肅公正的多元交流平臺。這不僅有利于信息的溝通,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而且隨著利益與沖突日益多元化,在轉型期的社會里更能促進社會理解,促進社會和諧。這樣一來,報紙將回歸它初期的原生態而不再是大眾化的媒體轉向精英媒體,它的社會影響力也許會進一步的擴大。⑥
3G技術實施后,傳統報業面臨極大考驗,傳統報紙利用手機媒體可以降低用戶承擔的費用進而促進手機報紙的普及,不僅可以大量及時的傳送信息,還能促進廣告盈利模式的發展。目前,我國電視新聞無論是央視還是其他地方臺都以動態新聞為主,我們需利用手機媒體進行創新,電視將回歸娛樂,手機上的新聞報道雖然頁面屏幕較小,但樣式更全面、接收更便捷、內容更豐富、互動更迅速,使人們每天可以更及時便捷的了解到更多的新聞報道,信息量較大。但手機新聞不會奪走所有電視新聞觀眾,但會吸引固定的受眾群,這必然會使電視新聞觀眾群急劇下降,用電視大屏幕帶來的娛樂效果吸引受眾。⑦因此,手機時代,電視新聞不會消亡,但娛樂功能須強化。
3G時代的到來,硬件設備的更新、寬帶條件的改善,手機電視將更清晰更迅速地走進我們。我們也可在開通普通頻道之外專門開辟手機頻道,根據手機特性量身定做大量只在手機上播出的影視、動漫、專題等節目,吸引受眾。而對于手機電視等新媒體,廣電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多鼓勵、少限制,讓其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頻道應該分得更細致,根據不同的目標受眾群,開創風格迥異又各具特點的頻道,目標受眾定位越清晰,就越能把握受眾需求。⑧傳統的廣播業需要更細致的劃分頻率,美國的商業性電臺就超過1萬家,投入成本小收益大,以極小的投入,爭取到更多的聽眾。因此,傳統的廣播業也可抓住3G時代的機遇,更好地發展自身。⑨
二、3G促進媒介融合
3G能讓我們享受到更豐富的手機多媒體服務、更快的無線上網速度。3G技術的應用,使手機更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多媒體或媒介融合平臺。
從新聞方面來說,3G手機有以下的功能:一是隨時接收和預訂新聞;二是連接電視頻道,通過手機收看電視;三是通過手機連接互聯網快捷的網上沖浪,方便用戶;四是3G手機的用戶能隨時記錄生活、獲得最新資訊并可隨時隨地發送。⑩
在3G帶來的多媒體融合之下,也有學者認為它更像一個“碎片化傳播”的媒體,由于手機屏幕的缺陷,它是在人們無法接觸其他媒體時的一個補充性時間。多種媒體融合后的產品形式應有更有創新。⑾3G技術的普及,為產品多樣化實現提供了技術可能,但這也需要長期更深入挖掘3G的潛力。從技術的角度看,它也不是多媒體的終端產品,而必將是網絡融合的產品。
有學者提出:手機媒體要形成立體化的產品結構。即從新聞產品到全方位產品。⑿從單邊產品到雙邊產品,跨出單一視野,把優質服務、豐富內容和社區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構建客戶與媒體間良好關系,維護優質客戶;利用手機用戶資源,雙邊共同生產,激發潛能,兩者之間有效互動,實現手機媒體產品的多樣性以及個性化,增加手機用戶對其依賴性,從獨立的傳統媒體的產品到相互依存的傳統媒體的產品;⒀開發個性化服務,加大技術支持,挖掘更多潛力,依據不斷變化的客戶動態指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大眾化產品走向個性化產品。
三、3G發展有待手機媒體運營模式的進一步探索
有學者指出“3G=成功”存在的誤區,他認為手機媒體正在重復著有線互聯網的道路,即使無線的空中網那么多年仍然沒有盈利。手機媒體的成功就必須依靠其盈利模式,手機媒體要發展,首先要選擇適當的盈利模式。⒁
目前,彩信手機報難掩其發展瓶頸。彩信版手機報只是一個初始形態,絕非最終形態。技術因素是制約彩信版手機報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內,手機媒體運營模式的問題體現在手機廣告經營欠缺、產業鏈過于復雜,他們需要依賴運營商、終端商和增值服務提供商的產業鏈合作完成運營。⒂由于手機媒體并沒有獨立的運營機構來完成,又有利益糾葛、運營理念、專業素質等因素影響,他們就不可能有效實現手機媒體的優質經營與管理。此外,技術和政策風險等原因,媒體依賴廣告生存已是事實,而手機媒體這樣的新興媒體又極度缺少廣告收入。⒃有學者也指出改進手機運營模式,首先需要政府引導與法律監管,加強手機媒體市場的競爭引導與法律監管并為行業發展提供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鼓勵投資商利用手機媒體資源創新。此外,相關部門要凈化手機媒體的內部及外部環境,其次,須致力于三種牌照通用的優質產品研究。⒄運營商搭臺、終端商、內容提供商“三權”分立,這樣不僅破除壟斷,更能從根本上帶給終端商的消費者實現盈利;資源優化整合,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從而保證終端商和運營商盈利。⒅
3G在眾星捧月之下誕生,與我國現今的媒體體制結合,不斷改進與磨合,當他們真正融為一體后,必將給我國的信息產業和媒介產業帶來一股熱浪。
參考文獻
①李建偉、王克茹,《手機媒體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新聞界》,2009(2)
②⑧⑩⑿匡文波、李一,《3G:對我國新聞媒體發展意味著什么》,《新聞與寫作》,2009(4)
③⒄匡文波、王湘寧,《我國手機報發展的趨勢和制約因素》,《對外傳播》,2009(2)
④張婷,《試論手機傳播的媒體概念與傳媒功能建設》,《東南傳播》,2009(2)
⑤《中國手機媒體研究報告》,CNNIC發布,2009年2月18日
⑥⑦⑨⑾李良榮、沈小根,《手機3G技術背景下的中國傳媒業發展前瞻》,《中國記者》,2009(9)
⒀施玲、陳逢吉、吳語兮,《以移動網絡運營商為主導的手機媒體發展模式初探》,《現代傳播》,2009(4)
⒁⒂彭蘭,《有關手機媒體發展的深度剖析》,《中國記者》,2009(4)
⒃匡文波,《手機媒體發展的誤區》,《新聞前哨》,2009(9)
⒅鄭斯洋、姜丹、王凱艷,《我國手機媒體發展的制約因素及解決途徑》,《新聞天地》,2009(8)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專業09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