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網絡問政的方式之一,微博問政在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發展,特別是在2010年到2011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開通微博與網民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開通了網民民意表達的新的渠道。作為新媒介,微博提供的空間不僅是140個字符、一張圖片、一段視頻,還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平臺。
【關鍵詞】微博 問政 民意表達
2011年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開設“官方微博”。開放包容的微博,很大程度上成了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渠道,同時也提高了公眾對政治的關注度,調動了公眾的參政議政熱情。
一、微博問政的定義及其產生背景
1、微博問政
蔣東旭、嚴功軍認為,“微博問政的說法源自博客問政,微博問政也就是通過微博的形式進行政治參與,在2010年兩會期間,參政議政的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使用微博這種新的網絡博客形態與網民就某一個議題進行互動交流,最終形成合意提交大會審議,就成為微博問政的典型表現,體現出微博文章在促進公民政治參與形成政治議題方面的明顯優勢。”①概括地講微博問政就是通過微博這個平臺,網友與政府方面就公共事務所實現良好的互動。它不是一種技術手段,更強調的是一種問政機制問題。②
2、微博問政興起的原因
微博自2010年在全國兩會中現身中國政治舞臺并初露鋒芒后,經過僅一年的爆炸式增長,已經擁有過億用戶,2011年全國兩會更將微博問政的風頭推向高潮,微博問政給全民參政議政以嶄新的便捷通道。
微博問政,它的興起與微博本身的特性有很大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低門檻。相較于以往傳統的問政方面,微博用戶只要具有可以上網的手機終端,便可隨時隨地就你感興趣的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2)方便性。微博賦予每個圍觀者一種“在場感”。從日本大地震、卡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