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媒體的興盛昭示著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全新的傳播方式與傳播手段使得網絡媒體的傳播效果變得尤為突出,網絡媒體堅守新聞專業主義顯得更為重要。
【關鍵詞】網絡媒體 新聞專業主義 媒介事件
一、網絡媒體中失真的專業主義
新聞專業主義,是在美國新聞業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公共服務”的信念。旨在倡導媒介組織與媒介從業人員在新聞實踐過程中秉承專業倫理與信念,強調真實、客觀、獨立、自由,服務于公眾利益而不是某個集團的利益,揭示真相而不是誤導公眾。陸曄認為,它還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模式,是與市場控制和政治控制相抗衡的、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專業社會控制模式①。新聞專業主義的踐行來自政府、經濟集團與媒介從業者素質三方的博弈。但是,媒介組織在一些掌控范圍內依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網絡媒體亦是如此,并且帶有網絡媒體自身的特性。
1、網絡媒介事件的失真
1992年,丹尼爾·戴揚與伊萊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書中將“媒介事件”定義為:“那些令國人乃至世人屏息駐足的電視直播的歷史事件———主要是國家級的事件”②?;蛟S丹尼爾未想到網絡媒介的迅速崛起,并且更廣泛而頻繁地制造媒介事件。如今的媒介事件可以理解為經過某“組織”(政府、政黨團體、企業、社團等)有計劃、有目的的策劃并執行,以大眾媒體為渠道,向受眾進行有目的傳播的事件及其過程。
現在,媒介事件成為各網媒吸引眼球的“必殺技”。從“蘭董姐姐”到“雅閣女”,從“菊花女二奶”到爆紅的“小月月”,這些起初被認為是“自然”發生的事最后均證實為經過精心策劃的事件。這里的媒介事件能被定義為新聞事件嗎?新聞事件強調新聞性。這一起起的媒介事件連新聞事件都談不上,又何來新聞專業主義呢。
比如“蘭董姐姐”事件,一個炫富的女孩通過視頻向大眾展示其奢侈生活和個性,引來網友和社會大眾的討論。最后發現,她只是這個網站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為了網站的點擊率故意炒作、制造效果,結果當然是該視頻網站贏得盆滿缽滿。這樣的假新聞使得一場虛構的事件成了媒體和大眾的娛樂狂歡,大部分網民對于“蘭董姐姐”持批評態度。然而大眾一開始就被這條假新聞的制作和傳播所誤導,忽略了這起媒介事件的非真實性,浪費了媒介資源。
網絡促使了人人都可以播新聞的“自媒體時代”的產生,但是它低門檻、高傳播卻不能保證新聞傳播的真實性。每一起媒介事件的成功似乎包含了所有的新聞要素,但是新聞專業主義追求的應當是客觀的真實,而非人為策劃。
2、網絡媒體報道過度的專業化
網絡媒體特別是大型門戶網站對于當前社會熱點問題通常會以專題形式發布,專題的制作也越來越精良。但不可否認的是,網媒報道中的消極方面依舊存在,如追求血腥、色情、暴力等的描寫,以及從業人員對新聞專業主義的過度展示,而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新聞必須真實、及時、公開、客觀,能滿足受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等。這些既是新聞的重要特征,同時也構成了關于新聞專業主義的基本理念。但在實踐中,有些報道雖然逼真,從真實角度看無懈可擊,但是過度的報道,特別是刻畫細節的描寫,渲染整個畫面反而會適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不良示范。如福建南平殺童案中網絡媒體報道犯罪嫌疑人作案細節過于詳細,涉及血腥和恐怖場面。
又比如,一些細節描述犯罪嫌疑人選擇的作案時間,為什么選擇這個時間,朝哪些人下手,犯罪手法是怎么樣等等,這樣會不會在隱性指導“該怎么犯罪”呢。曾有媒體因為過度報道罪犯入室行竊、拐賣哄騙等手法使得這些“招數”被濫用,客觀上為某些犯罪行為提供幫助。諸如此類的細致描述,往往造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這也是為什么社會和大眾質疑媒體對一些事件的集中報道會引發不良示范的原因之一。
二、網絡媒體新聞專業主義的回歸
毋庸置疑,大眾媒介應當并且踐行新聞專業主義,在網絡媒體影響不斷增強的情況下,新聞專業主義需尤為提倡。新聞專業主義精神不僅在于媒介從業人員的操守,諸如新聞觀、價值觀、社會道德觀等等,也在于每個媒體組織的堅守與實踐。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實踐新聞專業主義不僅是傳統媒體,也是網絡媒體的職責。
1、新聞策劃要客觀
媒體積極進行選題策劃是必須的。積極的新聞策劃能最大范圍內整合媒體資源,為整個新聞的報道過程掌控方向?!缎轮芸窂膭撧k至今僅有14年歷史,卻享有傳媒界“話題發源地”的美譽,就是因為每期的話題策劃都積極主動,為一個選題編輯、記者發生爭論時常有的事?!缎轮芸份^有影響力的專題有“中國不踢球”、“砸爛電視”、“弱智的中國電視”、 “飄一代”“無厘頭.com”、“80年代下的蛋”、“忽然中產”、“賤客來了”…… 《新周刊》每年發布的“四大榜”——“中國年度新銳榜”、“生活方式創意榜”、“中國電視節目榜”和“中國城市魅力榜”,更是成為當年的熱點討論話題。
網絡媒體既然有先天的“制作話題”優勢,不如化虛為實,把當前社會熱點問題或者未來可預見性問題以專題新聞的形式發布。網媒雖無采訪權,但是有新聞整合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將各類媒體新聞資源為我所有,發揮網絡海量信息容納的優勢。再利用網絡傳播的優勢,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國內現在大型的門戶網站均有專題新聞,一般都是最新熱點話題的探討,比如新浪的新聞專題版依照話題不同類別分成“國內專題”、“國際專題”、“體育專題”、“娛樂專題”、“財經專題”、“科技專題”、“視頻專題”、“游戲專題”等16大專題。網友的參與度都很高。
2、新聞報道要真實
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是媒體存在的生命線,依照現實的情況,媒體從業者應當堅守可不報,但報必真的原則,即使沒有選擇新聞的權利,但是有選擇報與不報的權利。
網絡媒體信息失真一直被社會所詬病,如去年12月6日晚,一則來自微博的消息稱金庸于當晚去世。各大微博網站、校內網等SNS社區瘋狂轉載,成為勁爆消息,隨后被證實為假新聞。但是這過程中,包括《中國新聞周刊》在內的權威媒體均有參與,雖事后《中國新聞周刊》在人人網上發布了致歉消息,但已對其產生負面影響?!翱刹粓?,報必真”同樣應當被網絡媒體所堅持。
3、把關責任要明確
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使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民信源時代”,網絡媒體的網狀傳播使得把關人的防御變得相對脆弱,博客、播客、BBS,到現在的微博的盛行使得網絡把關滯后性愈加明顯,把網絡關行為變得較為困難,但是這并不是說把關行為在網絡媒體中會完全缺失。實際上,不少網絡媒體的把關人加強把關。將不良信息的傳播范圍縮到最小,比如及時閱覽、審查點擊率高、評論高、跟帖高的言論和文章。另一方面,在“自媒體時代”讓普通大眾加入把關行列,比如很多網站都設立了舉報制度,對于違規言論等及時舉報。
總之,媒體不是生活在虛擬社會中,而是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媒體既要實踐新聞專業主義,也希望創造一個有利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只有從業人員堅守專業主義,堅守公正與中立,傳播真相,為大眾利益服務,守住社會的道德底線,才能不愧為普利策所稱的“社會守望者”。
參考文獻
①陸曄,《成名的想象:社會轉型過程中新聞從業者的專業主義話語建構》[J].臺灣:《新聞學研究》,2002(4):56-59
?、诘つ釥枴ご鲹P、伊萊休·卡茨,麻爭旗 譯:《媒介事件》,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③吳飛:《新聞專業主義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南昌大學新聞系碩士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