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外交風云的舞臺上,有多少女大使的身影翩然而至?據不完全統計,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已有近50位女性擔任過大使,目前在任女大使約有11人。這當中,包括近日履新的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馬克卿。
“1月26日,中國新任駐菲律賓大使馬克卿在菲總統府向菲律賓總統阿基諾遞交了國書,雙方進行了友好交談。”- - -在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首頁上,截止到2月1日這條新聞仍是使館動態的頭條。配在新聞里的照片上,戴眼鏡的馬克卿雙手遞給戴眼鏡的阿基諾國書,鏡片后的雙眼笑意盈盈。
第十四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
每年春節,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春節招待會成為海外華人歡聚一堂的高潮。2012年1月18日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在馬尼拉大飯店舉行的春節招待會,照例成為當地華僑華人們翹首期待的活動。
除了在菲律賓的華人華僑外,包括中資機構、留學生等各界代表在內的600多人應邀出席了當晚的招待會。與往年不同的是,這場新春聚會被賦予兩個“首次”的涵義- - -春節首次被菲律賓政府宣布為菲律賓特別公共假日;中國駐菲律賓新大使馬克卿首次公開亮相。
一年前的同一天,時任中國駐菲大使的劉建超正接受菲律賓國家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組的春節主題專訪。劉建超用活潑生動的語言介紹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并親自示范怎樣做餃子,從包到煮,整個過程一步不漏。
在接受另一家電視臺(菲律賓GMA電視臺)專訪時,劉建超現場介紹了中國人過春節寫春聯、貼春聯的習俗,當場邀記者一起寫了一副春聯“椰風送爽祝福飛萬里,碧海傳情平安落千島”。
1月15日抵達馬尼拉履新的馬克卿并非中國首任駐菲律賓女大使。1999年3月至2000年4月,傅瑩作為第八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曾履職于此。從1975年12月首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柯華算起,到馬克卿已是第14任了。
其中,以傅瑩和宋濤在菲律賓任上時間最短,兩人都在馬尼拉只待了一年零一個月。宋濤,第12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他在這個崗位上的任職時間為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他的繼任者是劉建超,而接替劉建超的正是馬克卿。
駐芬蘭使館累計17年
馬克卿,1955年10月出生,大學畢業,21歲進入外交部工作,迄今有36個年頭。擔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前,她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和西歐有關:從最初的外交部西歐司職員、芬蘭大使館職員到后來的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和駐芬蘭大使。
36年的外交生涯里,馬克卿約一半的時間在芬蘭。從她的工作歷程看,在中國駐芬蘭大使館的工作累計達17年,職員、隨員、三秘、二秘、參贊、大使……駐芬蘭大使館的這些職務,馬克卿一一擔任過。
這和她學習芬蘭語有關。1973年馬克卿去芬蘭學習語言,在那里待了兩年多的時間。據她后來回憶,當時在芬蘭的學習較為艱苦,沒有任何字典,也沒有像現在這么多中國人可以相互交流。初到芬蘭時,因為中國人少,她和同學曾被當地人當作日本人。
學習很艱苦,但也很刻苦,總算度過了最難的開頭半年。后來馬克卿開始做一些筆頭翻譯,還給領導人和大使做過翻譯,“在這個過程當中鍛煉很多”。
語言方面的優勢,讓馬克卿在芬蘭的外交工作獲益良多。在她2009年辭別駐芬蘭大使一職時,芬蘭女總統專門邀請去其別墅,并超常規地談了40分鐘。談話結束時,總統送給馬克卿一兜自家種的各種蔬菜。“對我好像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我講當地語言,講芬蘭語,所以每次她舉行大型活動,她都向別人介紹這是中國大使,芬蘭語講得很好。”
馬克卿在駐芬蘭大使任上的三年多時間里,積極推動兩國文化方面的建設。
她自己歸納了幾件事。其一是推動建立了孔子學院。到她結束芬蘭大使任期時,芬蘭已有幾千人熱衷于學習漢語了,“在芬蘭這樣一個小國也不少了”。另一件是她推動搞了一個春節廟會品牌。馬克卿說,“每年在赫爾辛基市中心除夕那一天搞的春節廟會,有演出和各種各樣的推介活動,這個已經成為赫爾辛基每年例行的一個節目。”
中菲關系“熱點”
從熟悉的歐洲事務到相對陌生的菲律賓,馬克卿面臨的不僅僅是新環境的挑戰,其中之一是來自于南海問題升溫后較為復雜的中菲關系。
中菲關系近期“熱點”不斷,從媒體上可窺一斑。
《人民日報》1月28日一篇題為“菲律賓將接受美國擴大‘虛擬駐軍’”的報道,援引了菲律賓外長德爾羅薩里奧在1月27日菲外交部網站發表的聲明。聲明中,羅薩里奧說,“美國將向菲律賓提供軍事裝備和技術訓練,并加強在此區域的軍事部署,但會依照菲法律進行。”
這篇報道援引了法新社對此進行的解讀:菲律賓將接受美國在其領土上擴大軍事存在,以便在菲中因南海問題關系緊張加劇時,幫助菲維護其利益并確保地區和平,“泰國、新加坡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媒體均從這一角度報道了這一消息”。
1月26日,美國和菲律賓第二次雙邊防務對話在華盛頓舉行。雙方代表分別是由菲律賓外交部副部長巴西利奧、菲律賓國防部副部長拉蒂諾率領的代表團,以及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國防部代理助理部長拉沃伊率領的美方代表團。
《人民日報》文章說,自南海問題熱度升溫以來,美菲關系有了明顯的加強,“去年11月16日,希拉里訪問菲律賓時,簽署了旨在加強菲美合作的《馬尼拉宣言》和《菲美關于增長伙伴原則的聯合聲明》。希拉里明確表示,美國希望幫助菲律賓守衛菲律賓的‘地域疆界’”
菲律賓國防部長加斯明透露,美菲兩國還在進行的保安聯系談判內容中,包括部署更多戰斗艦艇和偵察飛機。“少了這股威懾力量,我們的領土將被侵犯。如今,我們有了這位好鄰居(美國),我們就不會再被欺負了。”
《環球時報》在1月29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把菲律賓當“出頭鳥”懲罰》的社評。文章認為,美國在中國周邊的戰略布點十分活躍,中國不能不做反應,也不可能事事都做強力反應。所以有必要圍繞具體事情,重點懲罰一兩個挑頭的周邊國家。
菲律賓《世界日報》1月30日的社論說,菲中關系走向緊張。
新近出爐的中國社科院2012年《亞太地區發展報告》分析,“南海問題既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是影響全球事務的問題,近年來之所以受到區域內大國的高度關注,根本原因在于大國都在重新調整其亞洲戰略,而它們的亞洲戰略都是圍繞中國而展開的布局。”
“面對中國的發展,區域內外大國的亞洲戰略力圖實現雙重目標:一方面希望保持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又在尋找遏制中國的‘抓手’……南海問題作為中國核心利益的組成部分,涉及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自然就成為一些國家遏制中國的戰略‘抓手’。”
兩國外交層面的交流有條不紊地進行
媒體上的“高調”僅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是,中菲兩國外交層面的交流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1月30日,菲律賓總統府副發言人華爾特在總統府馬拉卡南宮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菲律賓“繼續致力于確保地區和平穩定”,“堅定地致力于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一切爭議”。她表示,南海爭議只是菲律賓與中國之間良好關系中的“一個小方面”,菲律賓堅持和平解決有關爭議。“受阿基諾總統去年訪華推動,菲律賓正努力尋求在諸如旅游、貿易等領域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華爾特說。
四天前的1月26日,阿基諾在接受中國新任駐菲律賓大使馬克卿遞交國書時,高度評價菲中雙邊關系近年來穩步發展,期待與中方一道積極落實他去年訪華期間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各項共識,將兩國合作關系不斷向前推進。阿基諾表示,“有志者,事竟成。”他相信菲中雙方都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只要雙方共同努力,就能夠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馬克卿履新菲律賓的前一天,1月14日,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振民與菲律賓副外長巴西里奧在北京共同主持了中菲第十七次外交磋商。“雙方就落實2012- 2013年‘中菲友好交流年’活動安排、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妥善處理南海問題等廣泛深入交換意見。”
當天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北京召開了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次高官會。會議認為南海局勢總體上是和平穩定的,贊賞有關各方為此做出的積極努力。與會各國討論了落實《宣言》2012年工作計劃,并就未來工作方向達成共識,一致認為應盡快實施已達成共識的具體合作項目。
首要任務是了解對方的真正意圖
菲律賓華人專欄作家吳建省撰文說,南海主權之爭是菲中關系一個不大不小、可大可小的問題,如何妥善處理,是雙方的重點外交。
在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龍年新春招待會上,他現場聆聽了馬克卿的講話,認為其講話的精粹在于她用了五個“竭盡全力”來闡述她“作為中國大使的使命”,即她會“竭盡全力促進兩國政府合作的發展;竭盡全力增進兩國政府之間的相互了解,理解與信任;竭盡全力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竭盡全力支持菲律賓僑胞們的事業;竭盡全力保護在菲律賓的華人華僑的合法權益。”
“馬克卿大使出席在新春招待會上,給我們留下一位穩重、扎實、要竭盡全力完成國家使命的資深好外交官的印象。”吳建省這樣評價。
馬克卿的沉著在她出席1月10日外交部舉辦的11位駐外使節宣誓儀式上已有所體現。面對自己即將出使的菲律賓近期與中國海上摩擦不斷,她當日表示,赴任后第一步將是了解當地情況和對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真正意圖,“美國因素、本國需求、外交爭奪,都需要深入調研,才有發言權。”
對于南海問題,馬克卿表示中國有自己的底線,如果對方越過紅線肯定會有所反應,在外交上則是看對方的行動逐步反應。如果沒有越過紅線僅僅是口頭炒作,那大家就是打口水仗。
“柔中帶剛、綿里藏針是中國的外交風格。就算喊得再響,背后沒有支撐,也無法兌現。我們表態含蓄,但話中帶出的意思,對方會感覺到。”對民間一些人有關中國“外交過軟”的說法,馬克卿回答,“作為外交人員,有時候需要迂回做工作,但最重要的目的絕對是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