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回農村老家過節,要返城上班前,我去看望隔壁鄉的堂哥。到堂哥家,堂哥正在收榨菜,為幫忙,更為鍛煉減肥,我便同堂哥一道割、擔榨菜。收回榨菜,我又想幫著騎摩托車將榨菜運往外鎮售賣。因為外鎮收購價高出不少,可多賣些錢,往年堂哥及其他不少菜農都往外地運賣榨菜。然堂哥卻說不用,就在本鄉賣。我問本鄉榨菜收購價是不是提高了,堂哥無奈搖著頭。
原來,自去年起,堂哥所在鄉就立了新規定:本鄉榨菜只能在本鄉賣。為此鄉政府還派人在公路設卡檢查、攔截。而今年外鎮榨菜收購價是每斤三毛,本鄉才兩毛三,堂哥今年能收逾萬斤榨菜,算下來,會少收入六七百元。對鄉政府的規定,不少菜農都質疑,可鄉政府卻表示,這是為保護“地方經濟”。我不由納悶,這樣的“保護”,讓包括堂哥在內的許多菜農普遍都少收入幾百近千元,相反,那兩位在本鄉收購販賣榨菜的商販,卻相繼蓋起小別墅、買小車。那這到底是保護了誰的“經濟”?
張玉寶(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