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殺了你!”春節假期,幾次路過所住小區的那片綠地,看到一群孩子玩耍,都聽到孩子們口中喊這句話。他們手中持著玩具槍或者劍,認真地追逐拼殺。
不知怎的,見到這情形,就聯想到2011年最后一個月,媒體報出的多起打架致死事件的消息。
2011年12月4日,上海通往浦東機場的高速公路上,因行車糾紛,寶馬車主打死奔馳車主。
2011年12月5日,北京電影學院一男生因把自駕的奧迪車停在消防通道,與校內清潔工發生沖突,導致清潔工死亡。
2011年12月8日,廣東順德16歲少年在網吧上網時脫掉鞋子,因腳臭引起鄰座不滿進而爭執,最終竟被鄰座當場砍死。
……
不要累積負面情緒
蘭溪:以前要人命的多是仇殺、情殺,或是謀財害命,非常大的冤仇或嚴重的利益沖突,而現在可能因為一言不合就要了人命,哪里來的那么大的戾氣?
愚子:有一點是肯定的,打死人的一剎那需要相當大的情緒和力量。這些一言不合就致死人命的事件,表面看起來是為了小事,其實背后是自身平時不注意而累積起來的負面情緒。
這些情緒不一定就是仇恨,也未必是專門針對某個人,而是一些人自身長期積累下來的負面情緒的爆發。從這些事件多少可以看出,一些人過多積累了負面情緒,火氣過大。
蘭溪:可以化解嗎?
愚子:當然應當注意化解。首先是自我心靈的化解。時刻注意對人、對事、對環境、對社會,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學會多從正向去理解,不要總是抱著消極的心態,總是反向地去對待。同時,我們社會要建立起情緒疏導化解機制,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期,影響人們情緒的因素增多,這一點就顯得更重要。
你看,擠牙膏,蓋子打開了,有壓力時,牙膏自然會流出;蓋上蓋子,再有壓力,牙膏就會在里面竄來竄去,等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在最薄弱的地方竄出來。至于從哪里竄出來,不可預料。
我們要學會把牙膏蓋子打開,讓它按照我們設計的社會需要通道走,這叫做減壓,化解負面情緒。任何社會,每個人有這樣那樣的情緒是很正常的,需要渠道讓它及時釋放出來。對此,我們應當重視。
現在,一些人有情緒問題還不知道怎么去排解。在一些國家以及香港特區,每一個社區,包括大學,都有社工,如果你有困惑的問題,即使是婆媳吵架,寵物丟了難過,任何情緒問題,都可以找他們。社工中有的還是教會教友。
不要埋下暴力的種子
蘭溪:在這些事件中,有的是強者打死弱者。照正常邏輯,強者的內心應該更平和一些啊。
愚子:如果以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來決定人的尊嚴,有權勢、有財力的人就可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尊嚴,不容冒犯。這種心態一走向極端,就會驅使打人者“理直氣壯”。
蘭溪:從網絡上看得出來,沒錢的更有氣,一些人流露出仇富情緒。
劉仁明:現在有兩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需要注意。一種是傲慢,因為權利地位或經濟財富,高高在上,炫富嫌貧,不把別人當人看;另一種是嗔恨,包括仇富情緒。
蘭溪:影視和網絡中對暴力的渲染可能不容小視。
劉仁明:網絡暴力與這些惡性事件,有一定的直接關系。現在幾乎能吸引年輕人的游戲都有暴力,而且是把人與獸畫成等號的暴力。人們把網絡色情當作最大危害,其實,暴力是最可怕的。為什么在佛家的戒律中,第一是不殺生,其次才是不偷盜、不邪淫?古人說一個人不好,就說這個人像個惡鬼,但誰也不知道惡鬼什么形象。但在網絡游戲里面,你能真實看到,哦,這個就是惡鬼,而且天天和他打交道。現在的網絡游戲,就是不斷刺激人的嗔恨心。時間久了,潛意識中就會埋下暴力的種子。
愚子:網絡游戲中打人,是要往死里打。現實中,如果唯我獨尊,再加上暴力,稍微被觸動,就可能不可收拾。
蘭溪:以前的經典作品,不管是雨果,還是托爾斯泰,里面充滿愛與寬容,而現在的一些小說、影視作品中充滿了過多的奸詐權謀、勾心斗角,把人往死里整。網絡游戲中更充斥著血腥暴力。現在幾個小孩子玩游戲,他們會說,“我殺了你”。暴力游戲,不是仇恨的積累,而是把傷害生命娛樂化,這是娛樂化的暴力積累。
愚子:以殺戮為樂趣,情境逼真,長期積累,潛意識一旦養成,具有大力量。關鍵的時候,誰主導人們的行為?潛意識。上面提到的打死人事件,肯定不是事先思考的結果,是失去情緒控制的下意識行為。
劉仁明:當殺戮變成了無意識的時候,會引發暴力沖突。如果暴力傾向在人們情緒中無警惕、無設防,就會蔓延,結果會是可怕的、不可挽回的。
首先要有個是非
劉仁明:在一些網絡游戲中,人和妖不分,男人丑陋兇殘,女人像妖怪,把人妖魔化。需要持續加強對網絡游戲產業的管理。比如,軍工產業是受嚴格管理的,而思想產品的安全也應管理,因為它對人性的危害更大。
人類需要美好的形象,比如大熊貓,給人的印象是可愛、敦厚、平和。可是,西方有些創作者滿腦子里都是爭斗,制作出了《功夫熊貓》中打斗形象,連大熊貓都變成嗔恨,這是什么邏輯?
社會不能只講平等權利,首先要有個是非,把人們心目中最美好的形象破壞了,是不能允許的。如果對《功夫熊貓》,中國人都抵制,他就沒有戲唱了。什么叫文化安全?這就叫文化安全。美國憑著這些得到了經濟利益,我們一些人就跟著學,會把文化中最根本的東西破壞掉。
愚子:殺戮娛樂化,尚可治理;愛惜生命的文化基因如果破壞了,就難以治理。
蘭溪:一些網絡游戲培養了暴力的潛意識,需要管理;負面情緒積累了,需要疏導,有什么辦法解決嗎?
愚子:社會建立疏導情緒的機構。社工處理不了的問題,疑難雜癥,再去找心理咨詢。
蘭溪:有沒有自己能解決的辦法?
愚子:辦法很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辦法。比如,你有情緒,我有時會罵你一頓,有時會同情安慰你,有時會勸解你。最簡單的方法先把情緒控制下來,深呼吸,從一數到十,然后再決定怎么做。想一下結果,自己能不能承擔。平時若能養成三思而行的修養,關鍵時刻就能幫到。
劉仁明:一個品質的形成,需要長期熏陶。現在一些人唯利是圖多了一些。過去比武,講究武德,外行人都看不出輸贏,強的人想,對方輸了心里不好受,還是打個平手算了,弱的人就想,自己還是不行,要拜對方為師。再爭斗的東西,相互之間還要保持和氣。古代講,三十年才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好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好的門風需要三代人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