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一直在漲,工資永遠追不上;利息跑不過CPI,資產躺著也中槍。“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自然是一種瀟灑,但堅持“一分錢掰兩半兒花”也未嘗不是一種灑脫。在物價飛漲的年代,如何既有質量地生活,又能把錢花在刀刃上,這是一門學問。
眼下,就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每個毛孔都散發著打折與節儉的氣息。吃飯前,先搜羅飯店的打折券;K歌前,先上網打探抵價券;喝茶前,先找有折扣活動的茶樓店家。他們吃喝玩樂的勁頭絲毫不差,卻總比別人省出不少銀子。這就是通過網絡淘優惠券既時尚又省錢的淘券族。我也正是“無券不歡”的其中一員,當然我可不是遇券就消費的沖動派,而是真正的理性消費者,每天在優惠券中獲益良多。
其實,優惠券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早在19世紀20年代,就發源自法國,但真正廣泛應用和發展是在美國??煽诳蓸饭颈闶瞧浔亲妗?/p>
在21世紀的今天,優惠券再一次成為濫觴是源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普及。從原來的紙質優惠券,到今天的電子和手機優惠券,從消費者被動接受到主動獲取,介質的變化給商家和消費者都帶來了便利,雙贏的局面正被漸次掀開。
如今,你隨意地在搜索網站輸入優惠券或折扣,就可以冒出數十個規模較大的專業提供優惠券的網站,比如券媽媽、券老大,甚至還有門戶網站的身影。你可以隨意下載優惠券,打印或者下載到手機。麥當勞的套餐能省幾元、小肥羊提供半價火鍋套餐……實際上,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優惠券的范圍已經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餐飲、娛樂、購物、健身、培訓到旅游等,無一不在優惠的范圍內。
互聯網正日益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我就經常在“趕集網”的“門票/消費卡/購物券信息”上瀏覽,每天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亮點。其中不乏“799元拉薩福朋喜來登酒店三天兩晚含每日雙早的住宿券”、“5. 6折轉讓洗衣卡”、“7000元國美電器卡轉讓”、“原價880元現價600元的陽澄湖大閘蟹提貨券”的信息。一些演唱會或話劇等演出門票,快到演出時間,轉讓者更會以超低的價格出手。
而手機優惠券更像是隨身幫手,它是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的嶄新模式。只要手機能上WAP網站,就可以隨時隨地查找下載手機優惠券,消費時帥氣地向商家出示下憑證,就能給你鼓鼓的荷包省下一筆。
不信就跟著我來算算吧。昨天中午,我和朋友去了一家知名餐館,四個主菜憑券五折,原本168元的餐費只花了84元;下午,用網上淘的幾個專柜的折扣券,只花了360元就拿下了原本940元的衣服。血拼完,在手機上搜索了各家KTV的優惠活動,鎖定一家就直奔而去。從下午3點唱到6點,兩人只花了35元茶水費。一天下來,掐指一算,真金白銀省下了700多元。
優惠真是隨處可見,就看你有沒有發現的眼睛。我最近一次特別有成就感的就是韓國自由行。我在出發前做足攻略,在韓巢論壇和韓國旅游發展局的網站上打印了數十張針對中國游客的優惠券。其中包括觀看韓國亂打演出50%的優惠;在國民銀行兌換人民幣50%匯率的優惠;新羅免稅店贈送的1萬韓元的代金券;京畿道10處主要景點的折扣券以及若干人氣咖啡店的免費享用券等等,算下來整個行程扎扎實實省了1000多元人民幣。
當然,雖然購物時有優惠券,但也沒必要因為優惠券而增加計劃外的消費。優惠券不一定優惠,真便宜才是優惠。比價、優惠券要雙管齊下,互通有無更是環保的用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