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莫金·希普(Imogen Heap),英國歌手,兩屆格萊美獎得主,知名音樂人。
2011年的秋天,一身文藝范的伊莫金應邀來到杭州,她要在這兒作一次跨國采風,并最終完成一部關于杭州的音樂作品。
而與此同時,杭州學軍中學的高三女生趙祎瑋,正“沒日沒夜”地在網上忙碌著,她希望可以申請到美國大學的入學資格。
趙祎瑋沒有想到,在其后的兩個月時間里,她的生活軌跡竟會和這個素昧平生的外國女人神奇地匯合,并呈現出令人難忘的交集。
“那種感覺很神奇”
去美國念書是趙祎瑋上了高中以后的決定。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她一直在精心準備著出國。
這天,趙祎瑋接到了一個電話。“是《都市快報》記者打來的。問我有沒有時間,有個英國歌手來杭州,要找個隨行翻譯。”
因為之前在西湖音樂節上當過志愿者,所以,趙祎瑋對老外并不陌生,而且早就決定要出國的她,有這樣的機會,是肯定要把握住的。于是,趙祎瑋接下了這份差事。
第一次見到伊莫金是在她的公寓。“說實話,還是挺緊張的。”坐在沙發上,看著這個曾經拿過格萊美獎的異國大腕忙進忙出,趙祎瑋多少有些手足無措。不過很快,她便對眼前這個身形高挑的英國女人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伊莫金對人很親切。凡事都很有想法。尤其讓我吃驚的是,她筷子用得極好,說是很早就學會了。”
跟伊莫金見面后的第二天,趙祎瑋便體驗了一把“大牌明星助理”的感覺。
根據行程安排,這天是新聞發布會。
“住處的熱水器有些問題……我需要買地圖、自行車,還想要個寫字板……”一路上,趙祎瑋一邊聽著伊莫金用英文嘮叨,一邊仔細地在小本本上記錄著。說是隨行翻譯,要干的事兒可真不少,對于這一點,趙祎瑋打一開始就有心理準備。不過,快到發布會現場的時候,她還是忍不住緊張起來:伊莫金忘了帶化妝包了!
二話不說,趙祎瑋就帶著這個從英國來的姐姐沖到了附近的商場。
……
這是趙祎瑋第一次幫伊莫金作正式翻譯。好在伊莫金對化妝品并不挑剔,趙祎瑋懸著的一顆心也終于暫時放了下來。“她常常是連價錢也不看,就馬上告訴我說‘This one(這個要了)!’呵呵,我突然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大牌明星的助理。知道嗎,那種感覺好神奇的。”
不過,對“初來乍到”的趙祎瑋來說,第一天,其實更像是飽受煎熬的“訓練日”。接下來,是更加忙碌緊湊的行程,以及各種讓人措手不及的突發事件……
隨行翻譯兼小導游
西子湖、博物館,南山路、小弄堂。伊莫金前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來尋找創作靈感。作為土生土長的杭州人,趙祎瑋也便順理成章地當起了小導游。
不過,這導游當得可不輕松。
“說實話,之前真沒想到伊莫金是這么認真的一個人,博物館里幾乎每一行介紹她都想要弄懂意思。”趙祎瑋“心有余悸”地告訴記者,“好在我英語還算不錯吧,畢竟從小就很喜歡,也一直很用心地在學。”
其實,對趙祎瑋來說,這次給伊莫金當翻譯,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能夠在出國前檢驗一下自己。畢竟,到了國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外國人。“事實證明,自己的英語還是有缺陷的。尤其是翻譯長句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不過伊莫金很熱情,也很耐心,她不僅一直肯定著我的表現,還有意無意地教會了我好多俚語的用法。”
那天,在浙江絲綢博物館,伊莫金忽然心血來潮,問身邊的趙祎瑋,“嘿,你知道little bird是什么意思么……”趙祎瑋愣了一下,輕聲回答,難道不是小鳥么? 伊莫金笑了,告訴趙祎瑋,實際上,little bird可不僅僅是小鳥,還有很多別的用法。說完,她又像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孩一樣,問,杭州話是怎么表現鳥叫的?兔子用杭州話怎么說?逗得身邊的趙祎瑋格格笑了起來。
伊莫金的親切隨和,讓趙祎瑋覺得這不像是在工作,而更像是與一個分開多年的老友重聚。
“有時候,會覺得這一切都挺不真實的。想想看,跟一個格萊美獲獎歌手在一起,漫步于杭城的大街小巷……”
發現另一個自己
當然,語言只是一方面。在給伊莫金當翻譯的日子里,趙祎瑋不但重新認識了杭州這座從小生長、卻從未仔細打量過的城市,還仿佛看到了另一個自己,一個更加勇敢、精彩的趙祎瑋。
“以前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只會乖乖地坐在學校里念書,然后,忽然發現自己除了翻譯,其實可以干好很多別的事兒,比如管理、更新她的新浪微博啦,幫她聯絡各路媒體記者,協調各項日常工作啦……”
為了讓伊莫金的“靈感儲藏室”更加豐富一些,趙祎瑋甚至還提出過很多有用的建議。
“那天我們學校剛好開運動會,于是,我就帶著伊莫金到了現場,看著同學們五花八門的進場表演,她特開心,回來告訴我說,這一趟很有收獲。”
還有一次,在杭州大劇院看完芭蕾舞表演,伊莫金思緒翻涌,從表演廳出來就拉著趙祎瑋,要跟她講她剛想到的創意。
“她希望在最后出來的MV中,可以設置一個環節,請一個舞者在一個停滯的背景中跳舞,然后她問我在擁堵的馬路上跳舞如何,我告訴她這樣可能不大可行哦,因為操作起來并不現實,效果也不一定好。”伊莫金仔細地聽著,點點頭。
此外,趙祎瑋還客串過一把“臨時演員”。因為想要在MV中展現杭州傳統的一面,趙祎瑋便毛遂自薦,把因忙于學業而冷落已久的琵琶重新拾了起來。“那天我提議彈《高山流水》。彈完之后,伊莫金跟老外攝影師都夸我彈得好,我特別慶幸自己堅持練了近十年的琵琶!嘿嘿!”
雖然是一分報酬都不拿的志愿者翻譯,趙祎瑋還是覺得很開心。“一開始還是有點功利心的,畢竟這種社會實踐可能對申請外國大學有幫助嘛,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她的獨立態度太牛了”
伊莫金的公寓有兩個房間,其中一間堆滿了她從英國帶來的各種設備。每每到了深夜,等一切安靜下來,伊莫金便坐到電腦前,開始將白天收集的素材轉化成音符。
“她是個非常非常認真的人,尤其在工作的時候。她總會問我她在中國看到的一些令她不理解的事情,到哪都帶著相機。因為工作量巨大,她甚至常常會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而忘記吃飯。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么她能在音樂的路上,一直走到今天的原因!”
其實,趙祎瑋自己也是個音樂迷。除了從小玩到大的琵琶,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她還開始跟好朋友一起,鼓搗各種軟件,自己給自己錄制“唱片”。一臺電腦,一個耳麥,青澀的聲線經過處理,成了一首首好聽的mp3。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趙祎瑋一直覺得這只是純粹的愛好。畢竟,跟成績單比起來,這些是多么微不足道啊。
伊莫金的經歷讓趙祎瑋的看法悄悄地發生了轉變:“她很早就確定了自己要走音樂這條路,在我這個年紀,也就是十七八歲吧,她就簽約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她說,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種選擇,假如你確定要走音樂這條路,那就應當勇敢地去行動。實際上,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之后,照樣可以學習很多東西。她的獨立態度實在是太牛了!”
伊莫金還常常跟趙祎瑋分享她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經歷。“有一次,她問我如果花一年的時間到處去旅行,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怎么樣?我忽然發現,自己好像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從小到大,一切按部就班……”
這讓趙祎瑋大受啟發。
“我開始思考自己所熱愛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可是我真的找不到答案,也許就是音樂,也可能是別的……但不管是什么,我想,我都應該從今天開始,去試著找到它。”
在那段“像拍電影一樣”的日子里,伊莫金瀟灑的個性深深感染著趙祎瑋。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成長環境,不過,對于年輕人來講,那些關于夢想和成長的主題,大概都是相同的吧。
那段時間,趙祎瑋的時間被擠占得滿滿的,白天,隨時等候伊莫金的電話,晚上,還要全神貫注地申請心儀的國外大學,看書,背單詞,準備各種資料。雖然已經不用再去學校了,但是,緊張的情緒卻絲毫不亞于高考。
這天,趙祎瑋拿到了自己最近一次托福考試的成績,分數并不理想,她有些沮喪。“伊莫金知道后,馬上打電話安慰我,說一次跌倒不是世界末日,人生中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的……”
趙祎瑋感動得哭了。
沒過多久,趙祎瑋收到了好消息,她終于被美國的布朗大學錄取了!幾乎又是第一時間,她告訴了伊莫金。“伊莫金說很為我感到驕傲,然后,她也希望能夠在多年以后再和我相聚,很好奇我幾年后會是怎么樣子。”趙祎瑋說,“其實,我自己也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