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剛生了孩子,母嬰用品店的電話就來了;剛買了房子,還沒交房呢,各大裝修公司就一遍遍打電話問你裝不裝修;剛買了輛車,車輛保險、人身保險立馬來對你狂轟濫炸……至于來自四面八方的手機垃圾信息,我們更是無法選擇。不得不承認和面對,如今我們正遭遇被“脫光”的困境,隱私淪陷,幾乎人人在“裸奔”。
知名學者熊培云曾提到,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注意到一種自由,“除了知情權以外,人也應該擁有不知情權,意味著我們高尚的靈魂不必被那些廢話和空談充斥。過度的信息對于一個過著充實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這種免于被垃圾信息騷擾的“不知情的自由”,在這個信息泛濫、資訊過剩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
越是信息時代,越應嚴防公民信息被泄露、被消費。這既需要公民提高警惕,增強安全意識,更需要法律與時俱進,發揮威力,最終把所有公民被剝掉的“衣服”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