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北京,已經沒有了盛夏的炎熱,一場秋雨過后,空氣也清新了許多。
下午三點,記者如約來到位于金融街的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郭特華的辦公室。
郭特華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女性的細膩與親和。如果不是在辦公室中,或許你不會想到,面對的是資產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國內大型基金公司掌門人。
工銀瑞信成立于2005年,從行業新兵到邁入“千億俱樂部”,僅僅用了七年的時間。在郭特華看來,工銀瑞信的成功在于不斷創新。“創新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的原動力,作為基金管理公司,就應當以創新創造財富,以創新贏得發展。”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創新不能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基金公司創新的核心是圍繞客戶的需求,結合自身能力和特長進行創新,提供最契合投資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談及創新的內涵,工銀瑞信總經理郭特華如此表示。
工銀瑞信的控股股東——中國工商銀行是全球市值最大的行業銀行,擁有數量龐大、層次鮮明的客戶群體。這給工銀瑞信更加準確、深入了解目標客戶需求提供了一個非常便利的條件。工銀瑞信的創新正是圍繞客戶需求展開的,同時來自于對市場的理解和前瞻性的把握。
工銀瑞信成立之初,A股市場仍處于漫漫熊途之中,但股權分置改革已經在爭議聲中啟動。當時,工銀瑞信前瞻性的看到了未來證券市場的廣闊前景,首只產品便確定為股票型基金。2005年8月31日,工銀瑞信旗下首只基金產品——工銀瑞信核心價值股票型基金成立,首發規模超過43億份,創造了低迷市場中的一個“發行奇跡”,更開啟了工銀瑞信此后跨越式發展的航程。
而在2007年A股市場最狂熱的時候,工銀瑞信看到了股市蘊含的風險以及未來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巨大前景,發行了首只債券型基金——工銀瑞信增強收益債券型基金。此后,公司逐步形成了包括一級債基、二級債基、貨幣基金、封閉式基金、短期理財等完善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線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工銀瑞信建立了一支優秀的固定收益投資團隊,對債券型產品的投資管理形成了強大的支撐,連續多年取得優異的投資業績。
郭特華認為,從海外共同基金發展經驗來看,固定收益產品的比重非常高,說明普通投資人對固定收益產品需求其實是很大的。
今年8月20日,工銀瑞信在成功募集了一只理財型債券基金——工銀7天理財基金,在短短4天內實現首發募集規模392.53億元的發行奇跡,一舉成為有史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一只債券基金。8月28日是這只基金的首個運作期期滿日。工銀7天理財A7日年化收益率為3.70%,理財B為3.957%,超越了1年期定存利率3.5%的水平。
然而,或許是在低迷市道中過于“霸氣外露”,外界對這只基金的成功發行與運作,更多的是質疑的目光。
談及工銀7天理財為何能夠取得如此不錯的收益率,郭特華自豪的告訴記者,“短期理財產品,效率是第一位的。產品發行之前,我們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包括和托管銀行的溝通,包括賬戶的開設。產品成立的時候,我們所有的賬戶都開完了。成立的當天,我們將盡400億的資金全部用出去,全部能夠獲得收益。”
工銀7天理財產品的成功發行運作,體現了工銀瑞信敢于突破常規的創新精神,再次證明,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最終才會得到客戶的認可。
每一個領域都存在創新
談論到基金公司的創新,人們往往想到的就是產品創新。但在郭特華看來,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個領域都存在創新,既包括產品創新,也包括管理機制的創新、服務模式的創新、風控體系的創新等更加全面的創新。
“我們非常重視管理創新,很多人認為基金公司是一個突出個性的行業,但如果你重視管理,有序的整合資源開展工作的話,效率會大大提高。”
近年來,工銀瑞信不斷根據市場環境和基金業發展的變化對投研管理體系進行完善。2010年末,在對瑞士信貸投研體系深入考察的基礎上,工銀瑞信對投資決策體系進行了改革。投委會作為工銀瑞信內部投資的最高決策機構決定大類資產配置,下設權益和固定收益兩個專業投資決策委員會決定具體資產配置、行業配置、類屬資產配置比例區間。
今年以來,工銀瑞信又推出了基金經理能力分析系統。基金公司的投研團隊都是由教育背景優異、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員組成,他們各具才華,也各有所長。然而,面對包羅萬象的資本市場,無論多么龐大的個人能力都是滄海一粟,不可能全知全能。
“通過對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全面識別,可以幫助基金經理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強項,然后針對性地從事自身最擅長、最專業的工作;在每個基金經理都做自己最強項的基礎上,再通過整合資源、加強內部管理并推進專業合作。”郭特華相信,在投資領域中的分工是有意義的,能夠讓整個公司的投研能力和投研績效進一步提升。
工銀瑞信同樣重視客戶服務的創新。基金行業向全面財富管理行業轉型的過程中,尤其要強調合適的產品在合適的時間推薦給客戶,不斷改善客戶投資體驗,持續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與水平。
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創新的另一面,是要建立市場化的風險控制體系。公司引入國際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系統和技術,建立包括四道風險防線,涵蓋投資風險、運作風險和法律合規風險在內的嚴密風險管理體系,對公司的各類風險實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創新需要堅持不懈
創新是歷久的堅持,所有的創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斷積累基礎上,根據市場變化、客戶需求而重新調整并完善的產物,改變人們生活的創新其實都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成功的創新需要堅持不懈的追求。
貨幣基金卡是工銀瑞信的一個非常成功的創新產品。2012年7月,中國工商銀行與工銀瑞信聯合推出了國內首款兼具自動申贖貨幣基金、貨幣基金自動償還貸記卡欠款功能的信用卡——工銀貨幣基金信用卡。事實上,工銀貨幣基金信用卡的成功推出是公司多年不懈追求創新的成果。早在2005年初,公司就提出了貨幣基金卡的初步創想,此后經過“七年磨一劍”的反復打磨,逐漸成熟,最終成功推出并得到市場的認可,確立了公司在貨幣市場基金上的領導地位。
除了貨幣基金卡,養老金業務也是工銀瑞信堅持不懈創新的另一個亮點。
工銀瑞信成立之初,就注意到養老金市場的巨大潛力。郭特華是國內資深的養老金領域的專家,公司也是國內基金公司中最早建立養老金部門的公司之一,并將企業年金業務作為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
“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養老金市場的繁榮將為基金業的成長帶來最具潛力的發展及創新機會。工銀瑞信將積極關注政策動向,研究業務方案,不斷擴大養老金業務范圍,為我國養老資金的保值增值做出貢獻。”郭特華表示,“對公司而言,這不僅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業務,更是一項值得終生付出的事業。”
盡管當前證券市場比較低迷,基金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但郭特華對于基金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財富管理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朝陽行業。工銀瑞信的發展歷程正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高速成長的一個縮影。我們有理由相信,站在新起點上的工銀瑞信基金將繼續創新,朝著“多元化、國際化的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不斷前進。
QA(Q=記者,A=郭特華)
Q:談及基金行業創新,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產品創新。您對于基金行業的創新怎么理解·
A:其實基金公司的創新不只是產品創新,每一個領域都存在創新,制度創新、流程創新、管理創新、風控創新等。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多出去,了解客戶需求。客戶需求不斷變化,市場不斷變化,不斷有新的工具出來,每個人都可以突破慣性思維進行創新。如果固守原有的模式,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很難取勝。
Q:工銀瑞信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從行業新兵成長為前幾大的基金公司,未來戰略規劃是否會發生一些變化·
A:我們并不會因此對未來規劃發生變化,現在的規模是之前發展戰略帶來的一個結果。之前戰略定位合理,圍繞戰略踏踏實實做事情。規模并不是唯一的目標,我們首要的目標是給投資者賺錢,滿足了客戶需求,規模自然就大了。未來我們會圍繞市場的變化、圍繞監管的變化進行微調。
Q:當前證券市場比較低迷,基金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您如何看待基金行業的未來·
A:我還是非常看好基金行業的未來。中國經濟目前還是保持著7%以上的增長,在全球也還是非常高的水平,居民財富不斷增長,財富管理需求也在增長,關鍵是要有合適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投資者。
Q:您是國內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女性基金公司總經理,作為女性,您在管理基金公司中有著怎樣的優勢·
A:我倒沒覺得有什么優勢,就是做事踏實、勤奮,另外就是作為女性可能會溫和一點吧,跟大家的溝通方面感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