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份制在古代就有,至少在清朝晚期就已存在。那時的融資功能往往是一次性的,且不是社會性的,而分紅功能卻是較長期的。人們入股的目的就是分紅,沒有炒作的理念和功能,因為當時并沒有象現在這樣的和現代股份制緊密相連的證券市場。
由于西方證券市場是以神權色彩為基礎的,故而借助這一市場充分演示了財富神賜、暴富神話的種種炒作悲喜鬧劇。我們往往認為社會已發展至現代,由于社會化生產和商品等價交換原則的共通性,西方證券市場的被稱為先進科技的作法都可以拿來用,孰不知這樣一來,就把西方神賜色彩的股票證券炒作功能嫁接到了中國無神論文化傳統控制的本土股份制上。這樣,不但把融資功能由宗族內、區域內擴展至全社會乃至全世界。這雖是某種進步:融資功能的擴展使市場規模得以擴大,使社會公眾得以參與,本來只是隨之而來的轉讓與分紅功能的擴展。但由于我國沒有神權系統的控制和制衡,加上與之相應的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或滯后,我們的股票市場把炒作功能極度發揮至無以復加的地步,既沖淡了名正言順的融資功能,又更壓扁了分紅功能,使這兩種傳統的緊密相聯的功能被人為拆開了。由于分紅功能的極其低下和不被重視,使人們不僅在無限擴大的炒作功能中聞到了斂財的機會,于是黑幕操縱和交易、老鼠倉、包賺不賠的培訓班和炒股軟件等等欺詐方式和手段都瘋狂亮相。短暫發財斂財理念占了上風;而且升級為對可以不負分紅責任地從融資功能中募集資金到變相斂財(上市不久即變現)的貪欲不斷惡性膨脹,因為這種融資功能既不需要對社會股東負責,兌現他們上市時對業績的承諾,又可貪得無厭地借項目改變之名大肆浪費揮霍這無需任何代價而獲得的募集資金。更令人擔憂的是,QFII的批準入市,使其它各種非法炒作資金有了可趁之機,直接把西方的炒作功能無節制地運用到中國這個無神權制約制衡而又各項法規并不完善的股票證券市場,更使大鬧天宮的資產財富神話在中國大地變為了現實,相反,廣大股東卻是虧損累累,慘不忍睹。
融資功能雖是上市公司之權利,但與其密不可分的義務卻是分紅功能。但由于現在股票證券市場的派生功能——炒作功能被無限擴張而大大提升了它應有的地位。這是從社會公眾股東的正常轉讓功能中演變而來的。如果這種虛擬經濟方式只停留在轉讓為主的炒作上還不會過度膨脹。當把轉讓功能變炒作功能為主后,這種虛擬經濟就往往出現惡性膨脹。故而,此漲彼消,炒作功能極大地壓制了融資功能的正常權利,而刺激這種功能卻滋生了畸形發展模式,即:只知道募集無成本資金來濫用而不知道與權利運用同時存在的應盡義務——分紅,把分紅功能壓制到地板上,或者說留置空間所剩無幾。
中國現代二十多年股市的制度、機制和功能的缺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現在到了需嚴肅認真壓制股市炒作功能而恢復其基本功能的時候了,這就是融資功能及與其密切相關、不可或缺的分紅功能。無融資功能也就談不上分紅功能,而無分紅功能,融資功能也就成了少數人斂財、攫取不義之財的工具和渠道,或者說成了他們的神仙財富空中閣樓,而這恰是廣大股民可望而不可及的。
停止IPO,表面看,可以不從股市募集資金;但同時也堵塞了流入股市的資金。這種從炒作功能出發的要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股市低迷的問題,只有把分紅功能恢復到中國傳統正確規道,即把分紅功能重新提升到融資功能之上,才有可能把炒作功能壓制至正常轉讓功能軌道上。
(作者系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員、民盟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