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欄目我們分析了歷史上幾次重要會議維穩行情的走勢特征,即“處于熊市周期的歷次維穩行情往往只是短暫的超跌反彈或抵抗式的橫盤整理,其后多數走勢都會再度選擇原有的趨勢繼續運行”。本次“十八大”維穩行情則是以“反彈后盤整的概率較大,特別是在目前量能沒有有效放大情況下,完全是場內資金博弈并伴以熱點迅速輪動的市場特征”為主。近兩周大盤在反復震蕩盤跌至2000點附近,在資金面寬松和利好傳聞預期推動下,再次出現了超跌反彈行情,可惜市場成交仍未配合放大,故熱點依然只是集中在前期熱點題材個股,如軍工(中原特鋼)、智能卡(天津磁卡)、券商(國金證券)、水泥(四川雙馬)、黃金(恒邦股份)、稀土涉礦(昌九生化)、中報高送轉(百潤股份)等龍頭股的反抽,以及液氯漲價題材為首的摘帽股(南化股份、藍星新材)、涉礦重組股(江南紅箭、ST泰復、特變電工)、三季報首批披露(銀信科技、有研硅股、濱化股份、魯豐股份)和業績預增(摩恩電氣、紅太陽)、次新股(蒙草抗旱、太空板業)等少數個股炒作上。下一步維穩行情如何演繹,我們繼續從政策消息面和市場熱點動向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央行于本周二、周四分別開展了1800億元和29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凈投放資金3650億元,創單周凈投放歷史最高,受此影響,上海銀行間短期利率明顯回落,節前資金緊張態勢得以緩解;其次是近期多個區域經濟規劃相繼獲得國家批復,繼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萬億投資計劃后,各地公布的投資計劃更為龐大接近20萬億元;再次是交易所全球路演引入海外資金、保監會放閘險企將資金委托給券商、基金等專業投資管理機構投資,理論上合計有高達1.65萬億資金可委托進入股市;最后引爆大盤超跌反彈的導火索則是多則救市傳聞,包括周四證監會收市后召開例會以及長假期間市場普遍期待會有實質性利好政策出臺,而令大盤一度跌破2000點諸如IPO重啟和首批創業板公司減持等利空,又被30家創業板企業集體承諾2012年年底前不減持和大盤股縮容發行等消息所抵消,也可以看出是管理層用心良苦、從中斡旋的結果。
總體而言,在本周超預期的凈投放規模和流動性極度寬松環境下,由各種救市利好傳聞刺激的做多情緒的迸發,更多是超跌反彈、人心思漲的表現和維護行情的一種延續。雖然這次相當多傳聞被證實是子虛烏有的,但資金做多的力量一旦激發,短線反彈過程中有沒有利好也無所謂了,但若要反彈深入持續下去,則仍需要市場成交的有效放大,以及實質性利好政策的推動。而周五公布的利好僅有證監會正研究降低證券投資稅負等,實質性利好的力度明顯不足,且成交量顯示資金跟風追高意愿不足,市場熱點則顯示仍是場內資金追逐的少數題材龍頭股反抽行情,如軍工、水泥、券商、黃金、涉礦、摘帽概念股、重組股、次新股等等,新熱點如三季報預增、液氯漲價題材引發的化工股等炒作持續性仍有待觀察,這樣的話,后期維穩行情會如何演變則存在變數。而從我們上期回顧的歷史上幾次維穩行情經驗來看,雖然維穩期間大盤橫盤整理走勢雖然比較復雜,既有箱體整理區間振蕩,也有反復創新低后多次拉起反抽,但最后結果都十分相似,即等待維穩期結束后大盤是否真正出現破位走勢才是判斷趨勢的關鍵。為此,繼續在維穩行情中控制倉位、謹慎操作,耐心等待未來趨勢的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