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06年11月,美國前太平洋艦隊司令拉夫黑德上將訪問中國,他曾表示,自他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首次接觸中國海軍以來,中國海軍能力已大大增強,進入“藍水”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截至目前,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出色完成了包括保障遠程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出國訪問、非傳統安全領域演習、多邊海上聯合軍演等任務,足跡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累計出動艦船近80艘次。 2007年2月,“連云港”號護衛艦和“三明”號護衛艦組成的艦艇編隊,參加了在巴基斯坦舉行的“和平-07”多國海上聯合軍演。這是中國首次派艦艇參加多邊海上聯合軍演,并采取作戰艦艇無補給艦伴航的方式進行遠洋航行。2007年9月10日,“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和“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出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出訪期間,中國、澳大利亞、新西蘭3國在南太平洋塔斯曼海域舉行了由中國首次倡導的三邊海上聯合演習。2007年3月和6月中國海軍連續派出兩支編隊分別前往阿拉伯海和馬六甲海峽,參與多國海上聯合反恐軍演,加大了艦隊與其他國家海軍展開海上國際合作的訓練力度,努力地實現由單一海上作戰任務向國家海上力量綜合體現的轉型。在中遠程艦載防空導彈方面,由于20世紀末中國海軍從俄羅斯定購了“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杭州”號和“福州”號,并由此獲得了該型驅逐艦上裝備的射程為30千米的“施基利”艦空導彈(SA—N一7),在軍艦的前后部各裝備了1部類似美國的Mkl3的發射裝置。后來追加購買的2艘“現代”級上安裝的是外觀類似SA-N-7,但是制導系統得到改進、最大射程被延長到50千米的“灰熊”艦空導彈(SA-N-12)。這種俄制的SA-N-12也被安裝在052B型驅逐艦——“廣州”號(2004年服役)和“武漢”號(2005年服役)上。由中國自主開發的防空導彈是安裝在052C型驅逐艦上的HQ一9型,這是中國海軍第一次采用垂直發射裝置。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采取的猛烈空襲戰術使中國認識到了自身防空能力的不足,并開始著手開發新的防空導彈系統,并由此而產生了HQ一9型防空導彈。中國地效飛行器DX-100已研制成功,并在2008年航空博覽會上亮相。此外,還有安裝在052C型驅逐艦上的YJ-12反艦導彈,海軍YJ-83反艦導彈,海紅-7型8聯裝防空導彈等。除了逐次開發的國產對艦導彈外,中國海軍還擁有“現代”級驅逐艦上裝備的俄制對艦導彈。先進的“日炙”(SS-N-22)導彈除了在發射升空的初期階段,在其射程的120千米的絕大部分是以超音速飛行的。現在制約中國海軍發展的,主要是綜合技術水平還有一些弱項,尤其需要克服電子資訊方面的一些障礙。現代的海戰將是海、空、天、電磁多領域的系統較量,不能靠軍艦的單項指標決勝負,中國海軍想離開近岸的“黃水”走向遠洋“藍水”就更需要解決這一難題。現在,三大艦隊都有萬噸級補給艦以及種類齊全的遠洋偵察艦、調查艦等。在電子對抗方面,中國海軍現役的某型艦均安裝配套干擾彈發射器、激光告警器以及電磁干擾發射天線、紅外干擾和光電干擾裝置等。在軍艦受到敵方探測及制導武器威脅的情況下,其激光報警裝置會立刻發出警報。在威脅到達一定距離時,干擾火箭會自動發射箔條干擾彈及充氣漂浮式角反射器實施雷達/紅外干擾,以誘使來襲導彈偏離目標。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遠洋艦隊在面對阿根廷空軍的攻擊時,大批艦船被擊沉、擊傷,損失嚴重。其原因是英軍艦隊沒有E一2c之類的艦載預警機,難以及時發現低空飛行的阿軍導彈和飛機。因此,戰后英軍在“海王”直升機上加裝“搜水”雷達,作為艦載預警機加強艦隊的空中預警能力。我軍在未來遠洋艦隊的建設中,空中預警能力會作為一項重點來建設,在航空母艦建造噸位和艦載機起飛方式的選擇上,盡量保證其擁有大型飛機起降的能力。同時,在航母出現前采用類似于英軍的改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現階段海軍空中預警能力不足的狀況。
鏈接:
菲律賓的海戰能力
菲律賓作為亞洲東南部的群島國家,東臨太平洋,西瀕南中國海,實行志愿兵役制,武裝部隊由海、陸、空三軍組成,其中現役軍人12萬,預備役軍人13萬。
菲律賓海軍總人數24000人,編有1個作戰艦隊司令部、6個海區司令部和4個海軍陸戰旅,裝備有兩艘從美國購買退役的漢密爾頓巡邏艦(沒安裝炮彈設施)、11艘輕型巡邏艦、71艘小型巡邏艇,以及10艘登陸艦、1艘護衛艦、6艘后勤支援艦船、13架海軍航空兵飛機(其中7架直升機)。從美國購買的首艘“漢密爾頓”巡邏艦“德爾畢拉爾”號,是1965年美國海岸警衛隊建造的,滿載排水量3250噸。該艦裝備有對空搜索雷達,主要武器為1門“奧托”MK-75型76毫米主炮,兩門MK-38型25毫米機關炮、若干M240型7.62毫米機槍和兩具干擾彈發射器。不過該艦并不是軍艦,是美國海岸警備隊退役的巡防艦,相當于中國的海監船。在菲律賓海軍序列中算得上戰艦的還有“胡馬邦酋長”號炮艦,它堪稱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軍艦,為1943年建造,歷經太平洋戰爭、朝鮮戰爭乃至越南戰爭。菲律賓的主力護衛艦“拉賈·胡馬邦”號,是前美國海軍坎農級護衛艦“阿瑟頓”號,1943年5月下水。滿載排水量1520噸,長93.27米,寬11.13米,吃水2.67米。1955年,該艦轉給日本海上自衛隊。1975年退役歸還美國,1978年轉讓給菲律賓。菲律賓的海軍重點部署在首都及西部南沙海區,有半數以上的艦艇和陸戰隊部署在西部海區。自1969年起,世界海戰已進入導彈階段,而菲律賓的很多艦艇是二戰水平,比如一些1000多噸級的小型護衛艦,還有一些坦克登陸艦。
菲律賓空軍約1.7萬人,編有3個空軍師、9個飛行聯隊、7個勤務保障聯隊。菲律賓的空軍也有著和海軍相同的現狀:缺少精良的部隊和先進的設備。主力機型是21架OV-10“北美野馬”式雙座雙發渦輪槳飛機及62架貝爾UH-1U/M型直升機。這兩種機型都是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基本不能對外作戰。去年9月,菲律賓購置3架直升機并修建一個飛機庫。早在1972年美軍撤離越南的過程中,菲律賓從美軍獲得近百架噴氣式戰機。此外,韓國曾以“1美元”的象征性價格向菲律賓提供二手F-5戰機、UH-1直升機和軍用卡車等裝備。除了空軍擁有一些老式的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其他沒有任何導彈。2005年,菲律賓的二手戰機F-5A全部退役,現存21架OV-10“北美野馬”輕型攻擊機是菲空軍的主力機型。菲空軍僅有2架可以使用的C-130運輸機。菲空軍號稱有9個飛行聯隊,但連一架真正的戰斗機也沒有。
【責任編輯】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