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下面二道題】
下面,是我國當前土地管理中面臨的一些情況和問題:
目前,我國耕地資源十分有限,有1/3省市人均不足1畝,666個縣低于聯合國確立的人均0.8畝警戒線,463個縣低于人均0.5畝的危險線。近年來,我國耕地每年以近700萬畝的速度銳減,2001年至2010年共減少耕地1.59億畝。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帶來建設用地的急劇增長。據統計,1990年至201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了2.5萬平方公里以上,約占耕地減少總量的20%。與此同時,在經營性用地實行“招拍掛”后,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增長,形成“土地財政”,這就刺激了地方政府“賣地”積極性,特別是有的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盡力滿足對方的占地需求,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在農村,農民修建房屋相互攀比,“一戶多宅”現象較為普遍,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打工,導致一些耕地拋荒。我國的水土流失每年以1萬平方公里的速度遞增,荒漠化面積達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3%,遍及13個省區市,近4億人口受到影響。我國還是世界上公認的少水國家,淡水資源僅占世界的8%,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因缺水造成糧食減產1000億公斤左右,約8000萬農村人口和4000多萬頭牲畜飲水困難。我國征地拆遷的矛盾糾紛,占上訪案件總數的33.1%。在征地過程中,暗箱操作、貪污受賄、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屢見不鮮。2010年,全國發生違法用地案件達5.3萬起,涉及土地面積41.8萬畝,其中占用耕地16.4萬畝。
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有限,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需要集約與節約用地。當前,必須大力實施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綜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 實現土地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需要強化土地資源集中統一管理,有效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完善監管機制。你認為,在當前土地管理工作中要特別注重處理好哪些關系?
要求:指出要處理好的關系,并做必要分析,500字以內。
2.根據當前我國國土資源形勢和土地管理的現狀,請你就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要求:切合實際,有針對性,1000—1200字之間。
【答案要點】
第一題
一要處理好保護耕地與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下,土地管理既要保證農業發展特別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又要考慮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日益增加的用地需要,形成節約用地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局面。二要處理好保護耕地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解決13億多人口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但絕不能顧此失彼,忽略生態環境。要堅持當前用地和長遠考慮相結合,保持土地資源的代際公平和永續利用,在不突破耕地紅線前提下,加大生態功能的土地復墾力度,不斷拓展國土綠色空間。三要處理好城鎮化建設與保護居民合法土地權益的關系。城鄉一體化建設,將使城鎮建設用地持續增加。城鎮化建設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能超越現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一哄而上,不能脫離實際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更不能以犧牲居民合法土地權益和社會穩定為代價。四要處理好土地管理制度建設與加強日常監督落實的關系。要從根本上解決建設用地猛增和征地拆遷矛盾增多的問題,必須大力加強土地監管的權威性,健全獎懲機制,對未批先用、少批多用、違規建筑等非法占地行為,必須采取依法沒收、拆除等強制措施,不能以“補辦手續”而過關。
第二題
一是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健全耕地保護補償長效機制,對承擔耕地保護責任的農民進行直接補貼,提高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市場。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農民住宅要先行安排空閑地,加快舊村和“空心村”改造,鼓勵農民向中心村、小城鎮聚集。改革完善宅基地審批制度,堅決執行一戶一宅政策,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強化耕地保護責任制,建立和完善耕地保護數據庫,把保護耕地責任落實到鄉鎮、村組、農戶、地塊。
二是嚴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按照《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嚴格控制各類建設用地指標,降低經濟增長對土地資源的過度消耗。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劃定城鎮建設用地“紅線”,限制城鎮建設過度擴張。加強土地整治和復墾開發,對全國各類存量復墾土地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積極復墾舊城區、空閑地、廢棄地等。實施差別化的土地利用政策,明確不同產業用地的先后次序,優先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等集約化程度高的產業用地。
三是推進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加快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杜絕以流轉為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做法,農村土地流轉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確保農民享有土地流轉自主權、流轉方式選擇權和價格收益談判權等合法權益。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新機制,培育和發展各種類型的土地流轉服務中介組織,健全評估制度,規范流轉手續,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土地流轉市場。
四是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土地增值收益公平惠及各方。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加強土地增值稅收制度改革,發揮土地稅收在抑制土地投機、規范房地產市場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土地取得和保有成本。規范征地程序,明確界定“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的不同實施辦法。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對被征地拆遷的居民進行妥善安置,解決好他們的就業、住房和社會保障問題。
五是加強監督檢查,完善土地管理配套措施和體制機制。加強全國土地監管信息體系建設,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建立健全土地監管網絡信息系統,完善舉報獎勵機制,對土地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全方位管理。加強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能力建設,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節約用地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實行最嚴格的懲處措施,對違規用地要嚴肅查處。大力加強執法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土地和耕地定期檢查、動態巡查、不定期抽查責任制,對重大違法違紀違規行為,要嚴肅追究黨紀政紀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