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有一個心房、一個心室,被醫學界稱為“半心女孩”,生命的長度超不過一年……
她偏不信。她行走、上學,還寫成了10余萬字的《生命面積》。當所有的努力最終沒能抵擋住命運的大限,她又獻上自己的眼角膜。她說:“生命的長度已經確定,那我就拉長生命的寬度,做大生命的面積……”
在泰山盲校,張滎鑫與盲童們一起過周末。張滎鑫摸摸自己又添幾分疼痛的心,對盲童們說:“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好好活……”
這是2007年的春天,張滎鑫18歲,心的“疼痛”已經伴隨了她18年。就在她知曉自己的生命隨時都可能戛然而止后,她申請做了一名愛心志愿者。
2009年1月,18歲的李蕓被發現患了白血病,張滎鑫立即組織愛心志愿者,走上街頭籌集善款。
2009年4月的一天,張滎鑫看到一檔節目講述涼山孩子們求學的故事,她的心又被深深地刺痛了。3天后,張滎鑫帶上用自己僅有的錢買的20套文具上了涼山……
張滎鑫出生于1989年,父親是泰龍集團的一名中層干部,母親在棉紡織廠工作。她出生不久便嘴唇發紫,而且喘氣急促,一哭起來,小小的胸部像拉風箱,臉漲得發黑。診斷結果一出來,夫妻倆的臉都白了:小滎鑫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且只有一心室一心房。這種情況極為罕見,醫學界幾無記錄……
王玉萍夫婦抱著孩子又去各大醫院檢查,但是所有的結論只是在重復!這種病,縱使全世界最先進的醫院也無法施行手術,如果沒有奇跡發生,孩子的存活時間不會超過一年。
一年,365天,這就是張滎鑫生命的長度。
此后,王玉萍再也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懷抱。孩子幾分鐘沒哭沒動,她也會驚慌。晚上,她一定要將孩子緊貼在自己的心窩處,讓孩子的心與自己的心一同跳動。母女連心共振,竟是獨一無二的良方,在母親心跳的牽引下,小滎鑫過了一歲生日,而且繼續過著她太過金貴的生日……
小滎鑫每過一個生日,王玉萍的心就揪得更緊,小滎鑫不知道命運的兇險,她只知道自己與別的孩子有些不同,比如上幼兒園時,老師在與媽媽簽訂生死協議后才敢收她……
2001年,小滎鑫12歲。她更頻繁地胸悶,甚至不能快走,否則就會喘不過氣來,每一次感冒對她來說都是一次劫難。媽媽下了崗,不堪重負的爸爸在女兒最需要父愛的時候,卻選擇了逃離。
眼看媽媽一個人艱難地支撐著家,張滎鑫一夜之間長大了。她明白,她殘缺的心臟必須堅強,為自己、為媽媽、為加起來也只有—個半心臟的苦命母女。
2004年,15歲的張滎鑫進入青春期。她的雙唇總是烏紫著,她省下伙食費買來口紅,厚厚地涂在唇上,她要讓所有的人看到,半個心臟的女孩同樣貌美如花!
2006年10月,張滎鑫的胸腔嚴重積水,而且腎也出了問題。擺在她面前的是一個兩難選擇:治腎病要用激素類藥物,這樣她早已不堪重負的心臟便會更加不堪重負……張滎鑫覺得自己真的只能向命運認輸了,但她很快便意識到,自己不能就此沉淪。
少女張滎鑫再次出征。
她向爸爸預支了兩年的撫養費,到阜外醫院排出了重達6公斤的胸腔積水。出院回家,她幾乎沒有停留,就走進了愛心聯盟,成了一名愛心志愿者。
2007年7月,張滎鑫的身體頻繁出現異常。她為母親申辦了特困戶,然后坦然地與母親談起了生死。當月21日,張滎鑫在遺體捐獻登記表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她說:“我要讓自己的生命在別人身上延續……”
在身體狀況如此糟糕的情況下,張滎鑫倔強地挺過了2009年。已不能出門的她還編織了20多條圍巾,送給了涼山的老師們。再熬一熬,2010年的新柳也伸到了她的窗前……
這是生命的又一輪奇跡。但是,她的心臟再也無法添加任何一點負擔了,一年的生命在被頑強地拉長20年之后,她還是只能等待生命大限。
2010年4月24日,在泰安市中心醫院呼吸科重癥監護病房,張滎鑫笑了笑,將手伸給媽媽:“媽,我睡……”“孩子,你已經盡力了。”兩行淚水從王玉萍的臉上悄然滑落。
當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一雙雙淚眼的見證下,接受了張滎鑫的遺體。她的心臟與腎臟被送往北京301醫院進行科學研究;她的眼角膜被移植到盲童眼中,4個黑暗中的孩子第一次看到了這個世界,看到了張滎鑫姐姐眼中的春天。
(摘自《打工》,本刊有刪節)(責編 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