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傳說中的天馬,足尖踩著一只疾飛的紫燕,迎著朝陽,沐著春風,飛翔在漢朝的天空里,遨游在歷史的天空下。這個驚魂的瞬間被一位天才的藝術大師定格成絕版的風景,感動了世人不知多少個世紀的目光。這就是精美絕倫、享譽中外的東漢青銅器——馬踏飛燕。如今,此圖形又被作為武威市的城標,生動在涼州的顯著位置,作為中國旅游的標志,翩躚在神州大地、三山五岳。
馬踏飛燕是一件東漢時期的青銅馬工藝品,又被稱為銅奔馬。1969年9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漢墓。古代藝術家以嫻熟精深的技巧,把奔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動的氣韻,并渾然一體地貫注在昂揚的馬首、流線型的身軀和四條剛勁的馬腿上,那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曾使得一代詩人郭沫若深深折服,揮毫潑墨,寫下了“四海盛贊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豪邁詩句。它一經亮相,中國就為之陶醉,世界就為之激動。它攜帶著大漢的雄風,馱載著民族的夢想,遙望過兩漢的明月,浸潤過唐宋的煙雨,翻越過明清的籬笆,一直來到盛世的今朝,至今仍神采飄逸,逸興騰飛,氣韻生動,異常完美。它被作為國禮,饋贈過外國元首;它被嵌入郵票,漫游過世界各國;它出訪世界、周游列國;它流經詩里,步入畫中。它就像一杯醇酒,醉了中國、醉了世界,它就像一曲仙樂,美了歷史、美了靈魂。它是武威的驕傲、甘肅的驕傲、中國的驕傲,更是世界文明的驕傲。
獵獵的回風拂去時光的塵埃,清澈的陽光鍍亮荒遠的歷史。又一次凝視著眼前這尊馬踏飛燕的雕像,讓人在感動中迷離,在迷離中清醒。它的神圣、深邃、俊美與豪情,它的蓬勃、躍動、經典與遙遠,深深地震撼著我的靈魂,激蕩著我的心懷。斑駁的銅綠閃爍著漢時的風流和噴薄的神采,飄逸的身姿散發著文化的芬芳和藝術的馨香。我的思緒又回到漢時那個風云際會的崢嶸歲月。那是一個開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輝煌年代,高祖親征的神圣、文景盛世的華彩、武帝揮鞭的瀟灑、絲綢路上的商旅、茶馬貿易的紅火,曾使這片土地異常明亮耀眼、大氣雄渾,而多情的涼州詞、醇美的葡萄酒、厚重的風土人文更是把這片土地吟唱得風姿萬種、沉醉得豪情萬丈、裝點得搖曳多姿。
那更是一個崇尚馬的時代,那時的帝王崇拜馬、戀馬,那時的社會愛馬、養馬、盛行馬,他們的生活與馬息息相關,在他們心目中,駿馬是民族尊嚴的象征、強盛國力的標志和英雄業績的符號。清代甘肅詩人吳鎮在《侯馬亭》詩中寫道:“漢武望馬如望仙,恨無桂館通祁連。汗血千載化龍去,至今侯馬亭空傳??胀ひ煌B沙草,極目長天但飛鳥?!笨梢姰敃r養馬的廣泛與流行。那位不知名的天才設計師在千百次的深刻感受和理性思考后,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時代的風貌和時代的內涵,領悟和辨析了那個時代的寬闊胸懷和壯麗展望,頓時,他神思飛躍,激情澎湃,雙目放射著穿越歲月的亮光,神靈似地捕捉到了“天馬行空”那綻放詩意的瞬間,并把這瞬間定格為永恒的絕版,呈現給后人一片豐厚宏大的思想原野和藝術天空。 是啊,這不是青銅的雕塑,不是作秀時代的偶像,而是時代的寫照、絕世的藝術,不僅是設計者與創作者的勞動,更是時代本身的造就。它反映的是一個民族2000年前的強大與進取,表現的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文明與繁榮。
自古以來,就是旅游者的伴侶、行走者的知己、仗劍走天涯者的益友;而紫燕更是賞春使者、山水的向導、行走江湖的旅人,看到了燕子,就找到了山水,找到了心靈的故鄉。天馬吉祥地奔騰,紫燕圣潔地飛翔,天馬、紫燕伴你走天涯、游世界,會給人們的旅途帶來平安和吉祥,會給游者的人生帶來幸福和力量。因此,“馬踏飛燕”作為中國旅游標志,表達了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統文化精神,也象征著中國旅游業和世界旅游業的繁華盛景。
太陽慢慢地向西天移去,清風也緩緩地拂過涼州大地,也拂過穿梭在涼洲絡繹不絕的人流笑語。涼洲此刻在悠悠回憶著美好的憶念、生活的斑斕、渴望的甜蜜和夢幻的絢麗。這些留在大漠上的細微足印、親密低語,還有照相機鏡頭前的虔誠面容,都在傾訴著對一個遠去時代的深情問候。
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是釀造冶鑄人間天堂和美好人性的神靈,而這個神靈就是祖國,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生生息息的黎民百姓。到涼州來吧!來品讀一下邊塞文化和現代文化之積淀相融而鍛造的天地之道、自然之靈、文化之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