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勇到C縣辦完事,還有剩余時間,便臨時決定去看老同學阿良。
阿勇有些瞧不起阿良。他倆從小學一直同學到高中,按理說應該有很深的同學感情,可是阿良給人的印象是碌碌無為,不比自己志向遠大。記得小學時,老師讓同學們談理想,那時阿勇希望當科學家,最后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而阿良說是想在村里當老師,既可照顧家里農活,又可掙得一份工資。到了初中,阿勇希望今后能當工程師,而阿良希望能在鄉(xiāng)里當老師。兩人雖然都修訂了目標,但阿勇依然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上了高中,阿勇希望能當國家工作人員,阿良仍是希望教書。兩人成績都差不多,分別考入不同的大學。畢業(yè)后,阿勇進入國家機關,阿良被分配到C縣S鄉(xiāng)教書。
此時的阿勇已經離開機關當了老板,雖與過去的理想有出入,但總算出人頭地,此次便是來C縣考察投資的。他相信以阿良的個性,多半還在S鄉(xiāng),于是打的直接去了那里。
誰知到學校一問,學校里的老師都說:“他早就不當老師了,現(xiàn)在已是N市分管工業(yè)的副市長。”
“什么?”阿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C縣屬N市管,阿勇于是來到N市,拜訪這位副市長同學。阿良沒有多大變化,仍是顯得沉穩(wěn)冷靜。阿勇想起學生時代的理想,參加工作后的處處碰壁,最后不得不離開機關自主創(chuàng)業(yè),連呼慚愧。
阿良無語,惟有勸他喝酒算是安慰。阿勇仗著酒意說:“語文老師說,理想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取乎下,不可得。我記得你的理想并不遠大,可你還是成功了。你是怎樣取得成功的?”
阿良笑了:“我的目標訂得不高,這與當時家庭條件有關,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夠掙錢補貼家用。當我在S鄉(xiāng)當老師教書時,我就希望能把書教好,能夠當學校里的中層干部、校長。就這樣一步一步確定目標,我接下來當了C縣教育局局長、副縣長、縣長,最后當上了副市長。我現(xiàn)在仍然沒有多大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夠把副市長當好。”
(責編/方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