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8月,基金公司有點忙。
這不,剛成立不久的兩家基金公司在8月都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只基金產品。一個是今年3月成立的德邦基金在8月20日發行了旗下第一只產品——德邦優化配置基金;一個是去年底成立的國金通用基金在8月13日發行了首只產品——國鑫靈活配置發起式基金。
不少人認為,對于新基金公司而言,首只產品一般來說業績往往都會比較好。因為首只產品無疑傾注了最多的心血,它必須打得足夠響亮,后續才能繼續發行產品,基金公司也會投入更多資源。那么,是不是新基金公司的首只產品就值得買呢?
正方:會傾注更多心血
雖然新基金公司的首發產品沒有過往業績,但是和老基金公司的老產品不同,投資者對新基金公司的第一只產品寄予的希望,可能會使基金公司全力將其打造成品牌產品,畢竟還要依靠第一只產品的歷史業績,繼續發行產品。
“對于一家新基金公司來說,第一只產品也是唯一的產品,肯定會全力以赴。如果業績好的話,今后的發展不會輸于老基金公司。”國金證券基金研究總監張劍輝表示。
但是,這只是一種主觀愿望,究竟能不能達成,還有待市場考驗。
記者統計了59家老基金公司旗下所有產品自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將第一只基金產品和旗下其他產品比較發現,59家基金公司中,有26家基金公司的第一只產品年化收益率位于基金公司內部首位,占比達44%,而且大多數第一只基金的排名都在所在公司所有產品中居于前列,并未出現墊底的情況。
同時,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1日,在可統計的4只新基金公司成立的股票型基金中,有兩只取得正收益,分別是長安宏觀策略基金和方正創新基金,它們成立以來的回報率分別為0.2%和4.8%,凈值分別為1.002元和1.048元,皆跑贏了同類基金的回報率。
另外,新基金公司中成立的一只混合型基金業績也是可圈可點。數據顯示,財通價值動量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回報率為9.18%,凈值為1.032元,而同類基金的回報率僅為-1.41%。
從這點來看,新基金公司的首發產品還是有一定的“標桿效應”,業績一般不會太差,值得投資者出手。
反方:最好慎投
一般而言,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都會考慮以下兩點,一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實力,二是基金經理或者投研團隊的實力。
而對于一家新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其是否值得信賴,是否具有相當的運作經驗和良好的管理能力,都是個未知數。
至于基金經理,他的投資理念、投資風格均與基金的業績表現息息相關。好的業績始終是基金公司競爭最基本的砝碼。面對一家無過往歷史業績可以查詢的新公司以及新產品,投資者最好慎投。
好買首席分析師曾令華表示,如果新基金公司的投研團隊有相關管理經驗的話,投資者可以去看看其過往業績如何,投資風格是什么,可能適合于什么樣的市場風格。“如果沒有相關經驗和業績可循的話,我建議投資者可以暫時不用關注,可以再等等看。”
總結:不妨少買點試試水
對于投資者而言,究竟該如何選擇呢?《投資與理財》特約理財師認為,如果看好一家新基金公司的實力,不妨在他們發行第一只產品時,少買點基金試試水。
一般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還是基金管理人的信譽和投資管理水平以及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一只基金未來的業績如何,和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是密切相關的。一般通過研判該基金經理所管理過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也可以較清晰地判斷出新基金未來的可能表現。
所以,若是個人能夠承受較高的風險,對于新發基金公司的第一只產品,還是可以適當關注,若是了解了擬任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和風格,那么該出手時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