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顛覆傳統
今年總決賽開始前,看好雷霆能夠最終獲勝的人占據絕大多數。原因?雷霆球風之勁爆縱然空前,但肢解開來,都有傳統的模板或影子。從一號位到五號位,雷霆有正經的中鋒,正經的大前鋒,正經的側翼,控球分球工作也主要由控衛完成。眾所周知,雷霆整套陣容自打造之初,就受到馬刺建隊思路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誰也不好意思說馬刺是有悖綱常的造反派——俄克拉荷馬人只不過是在更高更快更強的道路上,比前輩又多邁了一步,某種意義上相當于一支搖滾青年版的馬刺。
反觀熱火,他們才是真正的造反派和未來人。先發陣容里沒有正經的中鋒和正經的大前鋒,控衛幾乎完全不負責指揮進攻,替補席上的角色同樣不合傳統——內線糙哥、高大投手和小個控衛,甚至連一個1.90米到兩米之間的替補雙能衛都沒有。這般鬼魅的陣容,和這個時代顯得如此不合群。
其實在三巨頭組建伊始,熱火還下意識地招入幾個大個球員,但2011-12賽季邁阿密人幾乎徹底拋棄了中鋒,埃里克·丹皮爾、馬格洛伊爾、“大Z”伊爾戈斯卡斯之類的老古董統統離隊,僅存的喬爾·安東尼和圖里亞夫也在季后賽開打后被日益邊緣化,皮特曼和埃迪·庫里之流不提也罷。于是,我們在總決賽上看到的熱火首發陣容是這樣的:中鋒波什、大前鋒巴蒂爾、小前鋒詹姆斯、得分后衛韋德和控球后衛錢莫斯。他們五個人的官方身高平均值只有1.984米,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呢?在過去30年里,從來沒有首發陣容這么矮的球隊能奪冠,事實上,上一次聯盟里出現這么矮的冠軍球隊都是1977-78年的事情了,當時華盛頓子彈隊的中鋒只有2.01米(昂塞爾德),首發平均身高也是1.984米。其實熱火和子彈都非歷史上先發五虎最矮的球隊,1975年奪冠的金州勇士,他們的主力陣容平均身高只有1.958米。
需要說明一點,在早期的NBA,高個球員相對少見,就像NBA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指環王”比爾·拉塞爾其實只有2.06米,這放在當今聯盟是小前鋒的普遍高度。再比如打大前鋒的埃爾金·貝勒,實際上只有6英尺5英寸(1.95米),在如今的NBA中打得分后衛還有人嫌矮。而且,當時的聯盟沒有現在這么多規則,換言之在NBA聯盟進入商業化和全球化以來,沒有任何例子證明,一支像2011-12賽季熱火這樣矮的球隊可以奪得冠軍。
所以,一路走下來熱火都是高嘲諷形球隊。比如東部決賽上,當波什不在的情況下,詹姆斯曾被迫防守凱爾特人中鋒加內特,見此情形里弗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他惟一還沒有嘗試防守的家伙就是我了”,此話逗得記者一片哄笑。還有總決賽第三場發生的故事:杜蘭特面對韋德的防守干拔跳投命中,場邊的攝影師捕捉到了杜蘭特的微笑:“你個頭太小了(Youaretoosmall)。”他這樣對韋德說。幾天之后,當杜蘭特在美航球館將臉埋在毛巾里哭泣的時候,他大概不會想到這個插曲,當然他更不會想到的是,這句看似尋常的垃圾話在某種意義上揭示了他的雷霆在總決賽上失利的根本原因。
“‘小球’的概念在現今的NBA來說已并不新鮮,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支熱火賦予了其新的意義。”ESPN專家凱文·阿諾維茨如是說:“在進攻端,熱火用這套更小、更快、投射更好的陣容獲得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利好,而且更值得稱道的是,他們并未以犧牲防守為代價。”
邁阿密人從2010年夏天的第一次訓練營開始就一直在苦練防守,而且他們始終都在強調的一個詞是“輪轉”——熱火沒有那種能夠在內線拔山立鼎的傳統中鋒,在薪金空間限制下也不可能招募到更好大個子球員,所以快速輪轉共同協防的集體策略,是他們用以解決內線空虛的辦法。速度意味著造成攻防時間差的可能性,2012年熱火奪冠之后,這個論調已經深入人心。
當然,NBA賽場上依然會流傳“得中鋒者得天下”的說法。無論何時,一名優秀的中鋒既能坐鎮籃下而成為全隊最后的防守屏障,同時也可以拼搶籃板球。別忘了離籃筐越近投籃就越容易,所以一個中鋒也往往能將全隊的進攻效率提升起來。
熱火反傳統式地奪冠了,但這只不過是帕特·萊利導演的科幻電影,還暫時還沒法影響到籃球世界的運轉。所以安東尼·戴維斯可以輕而易舉地成為狀元秀,這說明相比那些天賦異稟的搖擺人,一個優質大個仍然被認定是建隊基石的不二人選。
顛覆現實
除了在賽場上得到總冠軍,熱火在球市運作上也為其他球隊樹立了標桿。在距離獲得2012年NBA總冠軍剛剛過去不到一個月,你就可以看到熱火已經完成兩筆重要自由球員的引援——雷·阿倫和拉沙德·劉易斯,他們合同上的筆墨還沒干,2012-13賽季的熱火就已經組建成功,這顯然是顛覆現實的運作。
雷·阿倫放棄了凱爾特人兩年1200萬美元不掙卻選擇出價只有一半的熱火,而劉易斯則簽下了兩年280萬美元的老將底薪。相較于他們此前的合同,現在的薪水只能證明,他們加盟熱火并不是沖著錢來的。
因為麥克·米勒受到傷病困擾,甚至有可能就此宣布退役(他會經過休賽期的修養后再決定是否退役),因此對熱火來說,能夠在冠軍陣容的基礎上增添幾位優質射手,自然是再理想不過的補充,而雷·阿倫和劉易斯分別是NBA歷史上總排名第一和第八的三分射手。
這兩筆簽約美妙的地方在于,雷·阿倫和劉易斯曾經是在超音速做過隊友,在2007年互道珍重后,終于又能在生涯的暮年重逢了。既然是老友,默契度自然不會差,更有相關的消息顯示,雷·阿倫和劉易斯如兄弟般的情誼讓后者更迅速的跨入了熱火的陣營,這和當初2003屆三兄弟聯手開創霸業有相似的地方。
雖然像拉加·貝爾這樣堅毅的球員毛遂自薦,但現在的熱火真的已經容不下二三號位球員了。考慮到熱火已經有13個球員有合同在身,在追逐馬庫斯·坎比失敗之后,熱火剩下的問題就是再加一塊內線冠軍拼圖。在小球戰術在對陣類似德懷特·霍華德或者拜納姆類型的內線時行不通時,需要一個可以在內線站得住的大個子。
看起來,熱火對于這方面的訴求并不積極,想要明白邁阿密人為什么不著急用有限的薪金空間去簽一名中鋒?看看過往兩個賽季邁阿密招攬過的中鋒名單吧。伊爾戈斯卡斯、丹皮爾、格萊德尼斯、喬爾·安東尼、馬格洛伊爾、朱萬·霍華德、埃迪·庫里……而最終在中鋒位置上發揮最好、對球隊作用最大的人是——克里斯·波什。既然現有的薪資空間找不來一名可以給球隊帶來幫助的中鋒,那么干脆放在一邊。也許這就是萊利的想法。
事實上,經過上賽季季后賽,尤其是總決賽的考驗,熱火已經找到了解決中鋒位置弱點的最佳方法。上賽季當三巨頭同時在場時,熱火一共有四種陣容搭配模式,分別是控衛+中鋒+三巨頭、控衛+側翼球員+三巨頭、中鋒+側翼+三巨頭和兩個側翼+三巨頭。
當控衛+中鋒跟三巨頭在場時,熱火一共打了2908分鐘,攻下了6079分,丟掉了5526分,雖然這是他們使用頻率最高的陣容搭配模式,但實際上這套陣容的進攻效率(每100回合得分)僅為107.8分,在四種模式中排名倒數第一,他們的防守效率為98,在四種模式中排名倒數第二。當中鋒+側翼球員在場時,熱火一共打了483分鐘,攻下了1036分,丟掉了920分,進攻效率112.4分,防守效率99.8分,他們的進攻效率在四種模式中排名倒數第二,防守效率則是最差。
可以看出,當有中鋒在場時,熱火的進攻和防守效率都很一般。可當使用無中鋒戰術時,熱火的優勢便體現了出來。當控衛+側翼+三巨頭在場時,他們一共打了494分鐘,攻下1214分,丟掉了983分,進攻效率118.7,防守效率96.1;當兩個側翼在場,沒有傳統控衛和中鋒在場時,熱火一共打了86分鐘,得分239分,丟掉了150分,進攻效率127.4,防守效率79.9,這兩項數據在四種模式中均高居第一位。
從萊利在熱火賽季總結會上的只字片語,我們知道熱火在2012-13賽季仍然會打不同風格的籃球,這種風格必異于傳統。熱火很明顯已經決定將無中鋒戰術堅持下去,從上面的數據來看,熱火這個方向也許是正確的。當然,萊利也表達過對于增加球隊陣容高度的渴望,只是在一個賈維爾·麥基可以賺到年均千萬長約的時代,熱火只能向現實低頭。好在,他們的小個陣容本身也是可以是顛覆現實的。
顛覆未來
偉大的邁克爾·喬丹曾在公開場合談到他和他的公牛隊在拿到第一個總冠軍的時候的轉型。在他們三次栽倒在壞小子軍團底特律活塞的時候,所有的傷心,淚水和病痛,球隊內部的矛盾和糾紛縈繞在球隊之上。不過,這一切的質疑都隨著1991年的夏天戛然而止,原因只是喬丹和他的公牛得到了總冠軍。從那以后,輿論的壓力和質疑逐漸遠離喬丹。他再也不需要選擇回避他是否有能力帶領球隊獲得一枚總冠軍戒指。所有的質疑隨著他的成功而煙消云散。之后的事情盡人皆知,喬丹和他的公牛又擁有了五座總冠軍獎杯。
今年6月,又有一位傳奇巨星帶領著他的球隊贏得了奧布萊恩杯。歷史往往是如此的巧合,和1991年的公牛隊一樣,首戰便輸給了對手,而和喬丹一樣,對于他們的超級明星能否率隊獲取總冠軍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
而這些所謂的質疑可以停下來了。但是詹姆斯可以像喬丹一樣,一共贏得六個總冠軍嗎?這看起來不太可能,但是二個,三個甚至是四個,那還有戲。
這也是萊利對于這支球隊的期待。這個67歲的高層主角,依然在像以前一樣,做著升華這支球隊的工作。但聯盟的同意書上寫明,2012-13賽季起要強硬地嚴懲那些超過奢侈稅線的球隊,這預示著如果想保持完好冠軍陣容,未來的藍圖會變得越來越貴。但無論如何,熱火都會將他們的顛覆使命進行到底。
不是顛覆,而是預言成真?
一個真正精準的預言家從來不會滿足于重復別人已經證明過的論斷。開創前人所未有的預測并一一證明,這才是力求完美的算術家最渴望干的事情。帕特·萊利,無論當教練還是做總經理,他都是聯盟歷史上最富有魅力、最不走尋常路的大人物,他還喜歡根據自己的測算來進行預言。
萊利最知名的預言莫過于在1987年他們擊敗凱爾特人的奪冠頒獎儀式上,他在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的情況下突然高喊“明年我們再來一次”。當時的湖人已經開始顯現老態,賈巴爾已經39歲,湖人內線存在極大隱患,無論湖人隊還是全世界都在質疑萊利的自信。“魔術師”約翰遜說:“我們還沒來得及卸下今年奪冠的壓力,還沒來得及享受這來之不易的總冠軍,他卻又給我們增加了更大的壓力。”
1987-88賽季開始前,萊利告訴“魔術師”:“如果我們能成功衛冕,那么我們將做到過去19年間從來沒有人做到過的事情。我們將超越這個時代成為偉大的一部分,而你,也將甩開伯德而成為這個時代的第一人。”說完這些,“魔術師”眼睛開始放光。“雖然一場比賽還沒打,但我知道我們已經鎖定了冠軍。”萊利多年后對《洛杉磯時報》如是說道,最終一切如萊利的預言,湖人費盡氣力拿到了1988年總冠軍。
萊利在2006年總決賽第五場賽后的預言也讓年輕球迷見識了他的測算能力。當熱火在主場連贏小牛三場并取得總比分3比2領先時,他告訴他的球員們:“我只會帶一件襯衣去達拉斯,因為我預感到我們只用一場就能終結比賽。”雖然外界都認為達拉斯有可能上演大逆轉,但最終萊利再次證明了自己。
萊利承認自己的預言很多時候更多地是在激勵自己的球員,但他同時表示,他的預言從來不會信口胡說。“我只在我能夠掌控的范圍內作出預言,而每一次,我很高興,都很準確。”
他的預言中只有一個看起來是在信口胡說,這要追溯到1980年代末,在一個球員球場位置嚴格劃分、等級森嚴的時代,萊利這位算術家突然提出一個考驗人們想像力的命題——“未來的NBA先發陣容都將是五個2.06米左右的搖擺人,位置劃分將徹底模糊化”。當時各種守舊人士、正統專家的斥責和嘲弄鋪天蓋地向他奔涌過來,萊利堅信這天會很快到來。
直到20多年后的今天,當他的熱火隊用機動性徹底抹平籃下的身高優勢,你還認為萊利的預言是天方夜譚嗎?仔細看吧,詹姆斯能從一號位打到五號位,韋德能勝任雙能衛,波什能打大前鋒跟中鋒,巴蒂爾能從二號位打到四號位,麥克·米勒和詹姆斯·瓊斯能勝任二三號位。他們快速、迅捷、投射出色,而且非常強調在防守端的互相幫助,打破了所有人的質疑,最終走上了冠軍的領獎臺。
如果萊利寫下的是一段錯誤的預言,那么這支邁阿密熱火注定無法將夢想照進現實的科幻作品。但他們贏了,也許這就是萊利預言成真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