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克利在奧本大學的新秀賽季里,該隊取得的戰績是14勝14負,第二年的戰績是15勝13負,到了第三年就是20勝11負,而此時的他們也首次獲得了NCAA錦標賽的邀請。此時的巴克利也已在拼搶籃板方面顯露出了他的賽場潛質,在他整個大學期間場均可以為球隊搶到9.6個籃板。“在大學賽場上打拼一段時間之后,我這才發現自己在籃板方面的獨特才能。”巴克利說,“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為什么其他人不能輕而易舉地搶到10個籃板,拿下10分。在我的大一賽季結束之后,我喜歡上了拼搶籃板球。很快的,我開始在聯盟的籃板排行榜上嶄露頭角,并且初步認定了自己在賽場上的努力方向。”
沒有人能夠否定這個矮胖家伙在賽場上賣力打球的勁頭。《體育畫報》雜志的專欄記者庫里·基科帕特里克曾經形象地比喻賽場上巴克利的打球風格就像“一頭肥碩的小豬在彈簧墊子上橫沖直撞地四處跳躍”。但史密斯教練顯然并沒有就此滿足。他手下的另一位得力大將,身高六尺八寸的前鋒查克·帕森是當時大學聯盟中最負盛名的得分機器型射手,同時也是隊內打球最賣力的一位球員。在史密斯的眼中,帕森勤勤懇懇的打球作風明顯與球場上放蕩不羈的巴克利形成了最鮮明的對比。
很顯然,史密斯教練總是希望從巴克利身上挖掘到多些,再多些,甚至更多些意想不到的寶藏,但太過心急的他反而因此忽視了巴克利身上的其他寶貴天賦。甚至當巴克利以大前鋒或者中鋒的身份站在場上,卻總是能夠憑借靈巧的身手發動控衛似的攻擊勢頭時,史密斯教練也總是對此視而不見。很少有人知道,巴克利與他的教練曾經度過兩年相當不睦的賽場時光。史密斯教練尤為看不慣的是,巴克利僅僅會在面對強硬的賽場對手時才能展現出十足的賽場熱情,而在平時他卻總是一副懶洋洋的架勢。對此,教練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他為包括巴克利在內的全體隊員們播放勵志型電影,發表鼓動性演說,甚至還發明了一種被隊員們深惡痛絕的“嘔吐式訓練”——訓練強度大到每位隊員們都有種想要嘔吐的沖動。還有一次,教練甚至對巴克利動了手,當著全體隊員的面一拳砸在后者的胸口上。原因嘛,只是因為他想告誡巴克利,不要在訓練中跟自己的隊友們動真格的。當時,一位名叫阿爾文·莫姆福德的隊友在隊內演練中打算從邊線突破入禁區,負責把守內線的巴克利惡狠狠地將他推倒在地。此時,怒氣沖沖的教練走上前來,狠狠地給了巴克利一下子。巴克利當時就警告教練,“請不要再這么做。”史密斯果然再也沒有這樣過。
有些時候,為了表示自己對屬下們的照顧,史密斯教練還會為隊員們拿來一些其他大學的指南,如果他們有某些中意的學校,他還會幫助他們完成轉學等事宜。在巴克利的大二賽季結束之后,他曾經想轉學到阿拉巴馬大學就讀。誰能想到呢,就是這樣一個轉學的契機,卻成為了解決他與教練之間矛盾的最大轉折點。在離開學校的三天之后,巴克利返回學校,在辦理轉學手續之前,他還是與史密斯教練面對面地坐下來,來一次屬于男人之間的正式談話。
“我告訴他,‘我現在已經年滿18歲了,并且還是這個聯盟的籃板王,但你卻從不認可我,只知道說我懶,說我胖。’”巴克利說,“我要從這里走出去,在外面找到真正的自我,因為我已經是這個聯盟的全明星球員了。”直至此時此刻,史密斯教練才意識到了真正的危機。想當初,他是如何艱難地為奧本大學招徠了這兩位賽場好手——巴克利和帕森,并且他還期待著能夠率領這支球隊在1983-94賽季成功奪取分區冠軍呢。史密斯知道,自己也是時候該放下一些身段了。因此,他同意與巴克利和平共處,并且真正將他當作一名大學聯盟里的明星來尊重。“直到查爾斯是一名大三球員之后,我們這支球隊才算徹底走入了正軌,而此時的他也開始像一名職業球員那樣把全部的熱情都投入到賽場中去,”史密斯這樣回憶道,“那段時間,我們也相處得非常愉快。因為背傷的緣故,他在大三賽季的訓練時間里只能參加一半的訓練,另外一半的時間全都是在腳踏車上度過的。那時候,他與隊友們也能夠融洽相處,和隊里的另一位大牌人物帕森也總是有說有笑的,更衣室內的氣氛相當和諧。”
就這樣,巴克利重返奧本大學開始了他的大三賽季,他的母親與祖母也照例趕到現場觀看了他的每場比賽。很快的,奧本大學成為SEC聯盟中的一支箭頭球隊。在聯盟中,他們取得了12勝6負的戰績,并且在SEC錦標賽中先后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戰勝了范德堡大學和田納西大學。杰拉爾德·懷特在距離比賽結束還剩下28秒時命中了兩記關鍵的罰球,協助奧本大學以59比58戰勝了范德堡大學。巴克利則統治了接下來對陣田納西大學的這場比賽,率隊以60比58力克對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