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開始,每隔兩年,美國都會派出一支實力超群的男籃——只有1998年是個例外,由于勞資糾紛,已經(jīng)選出的由NBA球員組成的“夢之四隊”無緣世錦賽,不管他們自己是否愿意,都會被標上一個大大的“夢”的標識,并且成為風暴的中心。
今年也不例外,還一場奧運會正式比賽沒打,新一屆美國男籃的小伙子們便和前輩們打起了“嘴官司”。當然,這種“舌尖風暴”毫無創(chuàng)意,總是離不開“誰更強”的乏味話題,前輩后輩互不相讓,自然是沒有結(jié)果,與其說是爭論,到不如說是炒作,老一輩的“夢字號球員”被重新記起,而新一代的“夢字號球員”則更受關(guān)注。
類似的橋段早在1994年便完成了“首映”,當時的“夢之二隊”可比如今的科比、詹姆斯們狂妄得多,以至于當時已經(jīng)退役的“大鳥”伯德和“魔術(shù)師”約翰遜都想要復出教訓一下那群不懂事的孩子。至今巴克利仍然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夢二是最爛的球隊”,可見積怨之深。
如今的科比自然不會擔心前輩們的約戰(zhàn),雖然他也不再年輕,但對付50多歲的喬丹應該問題不大,更何況他的隊友們都在當打之年;而對于那些名人堂的成員們來說,遠離賽場之久,能和這些當紅的年輕人們打打嘴仗也算是聊遣愁悶吧——他們平時也沒事互相揶揄一下。
不久前“魔術(shù)師”約翰遜和“滑翔機”德雷克斯勒剛剛上演了一場口水大戰(zhàn),后者認為“魔術(shù)師”當年不夠入選“夢之隊”的資格,1992年全明星賽的MVP也是大家讓給他的,前者當然立即還擊。不論當時真像如何,挑在奧運會開打之前談論這樣的話題,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夢之隊”從來都不是一個和諧的集體:德雷克斯勒不服的又何止“魔術(shù)師”一人,終其一生,恐怕都對于邁克爾·喬丹耿耿于懷吧;卡爾·馬龍和查爾斯·巴克利整個職業(yè)生涯都是死敵,只不過退役之后他們已經(jīng)成了同樣十指空空的病友;布尤因和大衛(wèi)·羅賓遜,也是數(shù)十年的賽場對頭。
同樣的道理,如今的“夢十”中,杜蘭特和詹姆斯剛剛在總決賽中殺得你死我活,科比最近幾年被“小皇帝”逼迫甚緊,保羅和德隆自被選中進入NBA的那一天起就是對手,而同為2003黃金一代的安東尼更是對詹姆斯取得的成績羨慕嫉妒恨……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為“誰更強”的弱智話題煩惱,八十年代的球迷自然支持“魔術(shù)師”和“大鳥”,九十年代的球迷毫無疑問力挺“飛人”,而現(xiàn)在的球迷迷戀科比的、崇拜詹姆斯的、喜歡杜蘭特的都有……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之隊”,只要你喜歡,那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