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皮層較薄,含水量高,一旦遇上嚴寒極易遭病菌侵染而發生腐爛,因此在越冬期間,對魔芋種必須采取防寒、防病措施。山區魔芋留種越冬,可因地制宜采用以下4種方法:
1. 就地越冬留種 魔芋地上莖稈自然倒苗后秋季暫不開挖,可搶在霜凍到來以前用稻草或玉米、花生、黃豆等農作物秸稈(或干燥的樹葉)覆蓋地表以防寒保暖。覆蓋物厚度根據當地冬季低溫狀況確定,一般要求在15厘米以上。在覆蓋的同時須清理、加深田間“三溝”(廂溝、腰溝、圍溝),保持溝溝相通,防止雨后田間漬水和土壤濕度過大通氣不良而導致種芋腐爛。挖溝時從溝中取出的泥土要均勻撒于廂面,以防止地表覆蓋物被大風卷起、吹走。此法留種,具有省工、省時,簡便易行,不易染病,種芋水分正常等優點,適合魔芋在來年開春開挖且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的地區采用。
2. 窖藏越冬留種 在魔芋自然倒苗1個月后至當地打霜前,搶晴天(土爽時)將魔芋挖出。挖土時應格外小心,不可將魔芋挖傷、碰損。應選通體周正,外形圓整,表皮光滑,皮色嫩黃,鱗芽飽滿,上端口平,窩眼較小的中、小魔芋做種。地窖要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管理方便、不易漬水且土層結實處,容積大小以魔芋裝完后尚剩一半空間為宜。窖建好后,在四周開排水溝防止水流入窖內。地窖使用前先用硫磺熏蒸消毒,芋種入窖前噴多菌靈消毒。魔芋初入窖時因溫度尚高,應打開窖門通風排濕降溫。隨著氣溫降低,魔芋轉入休眠期,應逐步關閉窖門。為防魔芋凍傷,冬季寒冷季節應將窖口緊閉,僅留一微孔通氣。待次年開春后,氣溫逐漸升高時再逐步打開窖門,加強通風換氣。魔芋儲藏期間應經常檢查,發現病芋應及時剔除,并在其附近撒石灰粉消毒,防止病菌繼續擴展。此法留種,既不占地,又簡單、安全、可靠,適合魔芋在冬前開挖,魔芋種數量較大,且有合適建窖地點的地區采用。
3. 土坑越冬留種 選擇背風向陽、土壤干燥的地方,挖寬、深各1~1.2米,長4~6米的土坑(具體長度根據魔芋種數量確定),坑四周開圍溝防止外面的水流入坑內。放置魔芋種時,先在土坑底部和四周鋪放8~10厘米厚的干稻草,然后將挑選好的魔芋種放入,操作時注意輕拿輕放,避免碰傷。種芋堆放厚度以4~5層為宜,然后覆蓋15~20厘米厚的干燥細土,再在上面蓋1層稻草保溫。此法簡單易行,適合魔芋在冬前開挖,種芋數量不大,冬季雨水不多的地區采用。
4. 拱棚越冬留種 在背風向陽、土壤干燥、管理方便、無畜禽危害處筑土埂建池,土埂寬、高各30厘米左右,土池寬1.5米、深約25厘米,長度視魔芋種數量確定,土池四周挖排水溝以防漬水。魔芋收獲后,將挑選好的種芋大小分類,均勻地排放在土池內,大種芋只排1層,小種芋可排兩層,靠近土埂處溫度較低,不排種芋以防凍害。每個種芋間留一定縫隙,用干燥的細土將其填滿,在種芋上面再蓋厚約10厘米的干燥細土,然后插竹弓,覆蓋2米寬農膜。蓋膜后如果溫度尚高,可先敞開兩端通氣降溫。隨著溫度的降低,應逐步封閉農膜保溫。如果拱棚內濕度過大,晴天再揭開拱棚兩端通風排濕,盡量保持棚內土壤干爽以防病害。霜凍前再在第一層農膜外插竹弓,覆蓋第二層農膜,兩層農膜間隔5~6厘米,這樣可增強保溫能力。來年春季溫度上升后揭開農膜,將覆蓋的泥土刮去1層,然后澆水再蓋膜保溫催芽,當魔芋種芽長至2~3厘米高,開始冒根時栽入大田。此法不僅保溫效果好,而且魔芋春季能夠早出苗、早移栽、延長有效生長時間、提高產量,特別適宜在溫度低、濕度高,且竹木資源豐富的地區推廣。
(作者聯系地址:湖北省竹山縣農業局 郵編:4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