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臍橙樹體增大、掛果年限增長,蚧殼蟲(以矢尖蚧最甚)在某些臍橙園的為害日趨加重。臍橙樹體受害后引起枯枝甚至死樹,果實色澤差、風味淡,影響經濟效益的提高。本試驗通過對螺蟲乙酯(商品名為畝旺特)等幾種藥劑防治矢尖蚧效果的比較,旨在驗證螺蟲乙酯治殺蚧殼蟲的功效,為其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 試驗藥劑
分別為:240克/升螺蟲乙酯(低毒,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40%殺撲磷(高毒,浙江永農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和5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中毒,商品名為蟲地樂,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2. 試驗地情況
試驗在矢尖蚧為害較重的上猶縣東山鎮中稍臍橙基地進行,樹體種植年份8年,品種為紐荷爾臍橙;土壤為黃壤土,肥力一般;面積30畝,畝栽45株,樹勢一般,一些枝葉上有矢尖蚧為害。藥效試驗時間在矢尖蚧第二代幼蟲為害期(2011年7月7日)。
3.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4個處理,以清水作為對照,4次重復,每個小區面積0.5畝。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噴藥,按試驗設計要求調配藥液,噴濕枝葉正反面,直至藥液下滴為止。試驗時天氣正常,第二天下午、傍晚下雨。噴藥前調查蟲口基數,噴藥后7天、15天進行殘蟲調查。用藥后半個月因雨水偏多的原因,未進行任何藥物噴施。每個小區調查2株樹,在每株樹的東、南、西、北、中方向各選1年生或2年生有蟲葉枝梢1個,掛上標識牌做定點調查。每個小區噴藥前基數大于250頭,記錄枝梢葉上幼蚧活蟲數,計算其蟲口減退率、防效。
CKo、CK1分別代表空白區施藥前、施藥后蟲量;Pto、Pt1分別代表施藥區施藥前、施藥后蟲量。
4. 結果與分析(見附表)
從附表中施藥后7天的防效來看,240克/升螺蟲乙酯為68.09%,優于其他兩種供試藥劑(40%殺撲磷為66.18%、55%毒死蜱·氯氰菊酯為63.85%);從施藥后15天的防效來看,240克/升螺蟲乙酯為99.89%,明顯優于40%殺撲磷(97.22%)和55%毒死蜱·氯氰菊酯(96.67%)。
5. 小結
從本試驗可以看出,3種供試藥劑對防治矢尖蚧均有較好的效果,以240克/升螺蟲乙酯防效最好。在試驗中還發現,螺蟲乙酯藥效發揮慢,噴藥后第五天才開始表現藥性,但其持效期可長達8周,且對一些益蟲(瓢蟲、食蚜蠅、寄生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
(作者聯系地址:伍厚銀 張龍英 江西省上猶縣茶果局 郵編:341200;彭德財 江西省上猶縣東山鎮農業服務中心 郵編:3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