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蕾期莖葉、果枝、現蕾并舉,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此時棉株達到既發棵又穩長的目標,才能搭好豐產架子。如果棉花出苗前后出現干旱天氣時間較長,棉花現蕾期較常年偏早,就需要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棉田管理,適當促控,使棉株快發穩長,爭取蕾多、蕾大、脫落少,為棉花豐收打好基礎。
1. 中耕培土,起壟培蔸 從棉花現蕾到封行前,要抓緊中耕2~3次,這是實現棉花穩長增蕾的重要措施。雨后或澆水后要及時進行中耕,一般中耕深度以8~10厘米為宜。對棉株長勢弱的旱薄地棉田,以淺中耕鋤草保墑為主,不宜深中耕,以防傷根,影響發棵;有徒長趨勢的棉田,中耕深度可增加到10厘米以上,以切斷一側側根,控制植株徒長。要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培土應分次進行,最終培土高度達20~30厘米,以防止中后期倒伏。
2. 抗旱澆水,穩施蕾肥 蕾期棉花對水肥的反應較為敏感,如水肥不足,特別是氮肥不足,就會造成營養生長不良,植株個體小、蕾少,搭不起豐產架子而早衰減產。因此,對蕾期持續干旱,棉苗缺水長勢弱的棉田,應及時輕澆水。澆水盡量采用小水溝灌,澆水后要及時中耕。在高溫晴天澆水應在上午10時以前和下午4時以后進行,以避免地溫劇烈變化對植株的傷害。蕾期追肥的早晚和數量依土壤肥力、棉花長勢而定。應于棉苗單株有3~5層果枝時搶埋蕾肥,6月底埋完。一般蕾期畝追施尿素5~6千克,硫酸鉀5千克,硼砂1千克。在距離植株15厘米左右處,開溝深15~20厘米施入。對底肥少、苗勢弱的棉田,蕾肥以農家肥為主,一般畝施農家肥2~2.5方或餅肥50~75千克,開溝深埋15~20厘米,同時根外噴施0.5%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溶液,促小苗趕大苗、轉化升級和發棵搭架。底肥足、苗勢旺的棉田,一般不施蕾肥。
3. 科學化調,平衡生長 對底肥缺、苗肥少、苗弱苗瘦的三類田,畝追施尿素4~6千克,同時根外噴施天豐素+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對一、二類苗,在8~9片真葉時畝用甲哌鎓0.5克對水20千克輕調,14~15片真葉時畝用甲哌鎓1.5~2克對水30千克,均勻噴灑植株,促進穩健生長,使植株日生長量保持在1.5~2.5厘米高,以防止旺長。弱苗矮苗不宜化控。
4. 及時整枝,減少消耗 當棉苗現蕾后,將第一果枝以下的營養枝全部去掉,贅芽隨見隨抹。打營養枝要做到及時徹底,不傷莖皮和主莖葉。早發的棉田應在6月20日前后去早蕾1次,這樣能集中多結伏桃和早秋桃,實現優質高產。對缺株斷壟或過于稀植的棉株可不整枝,等現出適當蕾數后,再打去葉枝頂心,這樣可充分利用空間、地力,多結桃,增加產量。
5. 統一管理,防病治蟲 蕾期應重點加強棉蚜、紅蜘蛛、棉盲蝽、棉枯黃萎病、莖枯病等多種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適期集中防治,對癥用藥,保證棉株正常生長。6月中旬噴藥防治棉盲蝽,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10%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5~7天1次,連續防治3~4次(應在清晨或傍晚用藥)。這段時間還要注意防治棉紅蜘蛛,這種害蟲多集中在棉葉背面,刺汲棉葉汁液,當棉葉受害后,先出現失綠的黃白斑點,繼而出現局部紅斑,紅斑擴大、焦枯后猶如火燒。在棉花生長中期有幾次棉紅蜘蛛發生高峰,應注意進行查治。可用1.8%阿維菌素2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田間如發現零星枯黃萎病株,應及時拔除,并進行病穴消毒。預防用藥:黃腐酸有機肥600~800倍液,加入殺菌劑葉面噴,7~10天1次,連噴2~3次。
(作者聯系地址:湖北省棗陽市棉花研究所 郵編:4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