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平作窄行密植機械化栽培,是實現大豆增產增收增效的新途徑,適用于年降雨量450~600毫米、活動積溫≥2100℃的大豆主產區。該項栽培技術適宜在丘陵、緩坡地塊應用,不宜在低洼易澇耕地推廣。實踐證明,平作窄行密植機械化栽培技術與傳統的65~70厘米寬行距栽培模式相比,有兩個顯著優點:一是不需中耕,可減少4遍中耕作業,平均畝節省油材料費用20元左右;二是提高產量,公頃保苗可由常規壟作30萬~35萬株增加到45萬~50萬株,增產幅度可達20%以上。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機械化栽培技術使用的是以美國約翰·迪爾農機裝備為主力機型的先進大馬力機械,已在沈陽軍區部隊農副業基地推廣普及。現將該項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整地
平作窄行密植機械化栽培技術,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土壤耕層條件,應在上年伏秋季,通過深松或深翻,達到耕層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細碎的待播狀態。采用美國約翰·迪爾512、2700型聯合整地機整地,深松鏟間距為76厘米。也可用ISQ-250型全方位深松機或深松淺翻犁整地。總的要求是:深松30~35厘米,打破犁底層,松深一致,松后耙平、耙透;深松或交叉深松要在平作基礎上形成虛實相間的“暗壟”結構,以利于放寒增溫、土壤通透、多水排澇、少水蓄墑,從而達到保生長、促增產的目的。
二、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1. 品種選擇。按當地生態類型,選擇成熟期適宜、稈硬抗倒伏、株形緊湊、抗逆性強、高產優質耐密、亞有限結莢習性的矮稈品種。適宜第四積溫帶種植的主要品種有黑河38、黑河43、黑河50和北豆20等。
2. 種子精選。在播種前進行精選,清除破瓣粒、病斑粒、蟲食粒與雜質,達到粒形一致、大小均勻,純度≥98%,含水量≤13%,發芽率在90%以上的要求。
3. 種子包衣。采用藥種比為1∶75~1∶100種衣劑包衣的方法,或用35%甲基硫環磷按種子量的0.5%拌種的方法防治病蟲害。若孢囊線蟲、根腐病和根蛆較重時,可選擇35%多克福種衣劑。如需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種子量0.5%的50%多福合劑或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拌種。
三、播種
1. 適時播種。在地溫穩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適宜播種期為5月1日至10日。使用約翰·迪爾1830播種機,播種行距19.5厘米或39厘米雙行均可。也可根據機型性能,在15、25、30、35厘米范圍內選擇行距,播種深度在鎮壓后的4~5厘米之間,一次性完成開溝、精量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作業。
2. 播種密度。平作窄行密植栽培,一般要求每公頃保苗45萬~50萬株。
四、施肥
1. 基肥。平作窄行密植機械化栽培,比壟作栽培要增加施肥量15%~20%,畝施純量一般為10~12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1.5∶0.5或1∶2∶0.5。依據前茬品種、土壤肥力的養分余缺情況,施肥量可適當增減。提倡施肥與播種分段作業,可秋深施,也可春深施,施肥深度8~10厘米。使用平作窄行密植精量播種機,可隨播隨施肥,分層深施肥于種下5厘米和8厘米。
2. 葉面噴肥。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頃用尿素6千克,加磷酸二氫鉀1.5千克,溶于500千克水中噴施;在大豆鼓粒期兼顧防治大豆食心蟲,每公頃噴施磷酸二氫鉀1.5千克,加2.5%溴氰菊酯等菊酯類農藥0.3~0.45千克,加水400~450千克噴施。
五、田間管理
平作窄行密植機械化栽培大豆,主要采取土壤處理、播后苗前和苗后處理三結合的方法實施化學除草。
1. 土壤處理。秋整地達到待播狀態后,在10月份氣溫穩定在10℃以下(7℃到封凍前最佳)時,用90%乙草胺1.8~2升/公頃,加80%唑嘧磺草胺40~50克/公頃進行地表噴霧,噴液量300千克/公頃,隨噴隨混土。用雙排圓盤輕耙混土10~12厘米深,第一遍順耙混土,第二遍按45度角斜耙混土,要求做到混拌均勻。
2. 苗前除草。在播種后未出苗前,采取土壤封閉處理,用80%唑嘧磺草胺30克/公頃,加48%異噁草松600~750毫升/公頃,加90%乙草胺1200~1800毫升/公頃,或用90%乙草胺1.8升/公頃,加75%噻吩磺隆40克/公頃,對水進行地表噴霧。
3. 苗后除草。在大多數雜草出齊時進行(通常在大豆第一片復葉展開后,雜草2~4片葉齡期施藥)。用25%氟磺胺草醚1升/公頃,加48%滅草松2升/公頃和24%烯草酮0.5~0.6升/公頃;或用25%氟磺胺草醚1500~1800毫升/公頃,加10.8%精喹禾靈乳油450毫升/公頃,進行葉面噴霧,噴液量150~180千克/公頃。
六、病蟲害防治
4種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如下:
1. 蚜蟲。6月上旬開始田間調查,當發現有20%植株每株有蚜蟲10只以上時,即要進行防治。每公頃用藥量:70%吡蟲啉15~25克,2.5%高效氯氟氰菊酯225毫升,2.5%溴氰菊酯225毫升,10%氯氰菊酯225毫升,48%毒死蜱600毫升,40%樂果1050毫升,按產品使用說明書對水噴霧。這幾種農藥選用1種。
2. 紅蜘蛛。在點片發生時就要進行防治。每公頃用藥量:40%樂果1125~150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900~1500毫升,48%毒死蜱750毫升,73%炔滿特600~1050毫升,對水進行葉面噴霧。這4種農藥選用1種。
3. 食心蟲。用2.5%溴氰菊酯乳油等菊酯類農藥,每公頃用量300~450克,對水450千克噴施。
4. 灰斑病。在大豆花莢期,當葉片有30%以上出現病斑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0%多菌靈膠懸劑,每公頃用藥量1.5千克,對水450千克噴霧。
七、收獲
在葉片全部落凈、大豆搖鈴時采用機械聯合收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莢為準。要求綜合損失率<3%,收獲損失率<1%,脫粒損失率<2%,破碎損失率<5%,泥花臉豆率<5%,清潔率>95%。脫粒后進行機械清糧,產品質量要符合國家大豆收購質量標準三等以上。
[作者聯系地址:沈陽軍區聯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南11馬路21號) 郵編:1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