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稻喜溫涼,忌燥熱,感光性強,宜短日照。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桂北山區,山高水寒,氣候涼爽,春夏季雨量充沛,7、8月份光照較長,對糯稻的孕穗、抽穗、灌漿十分有利,也為糯稻穗大、粒多、粒重與稻米品質的形成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而且糯稻的耐寒抗低溫特性,也使其對寒露風的抵抗能力遠高于秈稻,非常適宜在高寒山區作中、晚稻種植。三江侗族自治縣種植糯稻的歷史悠久,產于該縣的糯稻因粒大、飽滿、品質極佳而獲“三江大糯”之美名,該縣也因盛產“三江大糯”而享有“糯谷之鄉”之美譽。可是,該縣種植的大糯均為當地較高稈的農家品種,且主要種植在山沖冷浸田(爛泥田),在肥料應用上僅施以氮、磷、鉀化肥,不注重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因此平均畝產只有200千克左右。為了提高糯稻的單產和種植效益,我們于2009~2010年對糯稻矮化抗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縣級核心示范214.5畝平均畝產407千克,比常規栽培增產66千克,增幅達19.35%;鄉鎮級示范1607畝平均畝產398.9千克,比常規栽培增產48.86千克,增幅達13.96%。我們在示范區所采用的糯稻矮化抗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措施主要有如下6項:
1. 推廣種植優良品種
通過開展優質糯稻品種試驗,篩選出畝產在420千克以上的當地優質糯稻農家品種:大年香糯、勾肚糯、香糯和白絨糯共4個,在全縣推廣種植。
2. 冬種綠肥,施用有機肥,增施硅鈣肥
每年中、晚稻收割后,及時種上1季綠肥或馬鈴薯、油菜等肥田作物,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從而保持糯稻的黏、軟、香等優良特性。種植糯稻時,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000千克、25%水稻專用肥(12-5-8)35千克和硅鈣肥38.7千克做底肥,以增強糯稻植株抗稻瘟病和抗倒伏能力。據田間觀察,增施硅鈣肥后,糯稻植株莖基部第一伸長節節間明顯縮短,莖基明顯增粗,抗倒伏能力大大增強,且稻瘟病等病害的發生與為害明顯減輕。
3. 及時追肥,巧施穗粒肥
①稻秧拋栽10天后,每畝追施尿素5千克、氯化鉀4千克;②曬田后,每畝施尿素4千克做幼穗分化肥;③收獲前25天,每畝施三元復合肥(15-15-15)5千克做穗粒肥。
4. 合理密植,優化群體 示范田拋栽密度平均每畝為10240穴。收割前進行田間調查證明,每畝有效穗達10.4萬穗,比對照區增加18.1%。
5. 化學調控,矮化稻株
播種時用“旱育保姆”拌種(每畝大田用“旱育保姆”700克拌糯稻種子2~3千克),秧田期(1心1葉時)噴濃度為3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培育矮化多蘗壯秧,拔節前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濃度為3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以控制節間伸長防止倒伏。據田間調查,當地大糯品種的株高一般為165~180厘米,示范區通過應用化控技術,糯稻株高在150~160厘米之間,矮化了15~20厘米。
6. 綜合防治病蟲鼠草害
“旱育保姆”拌種能有效防治病蟲鼠害,促進秧苗生長,從而培育出矮壯秧苗。在此基礎上,秧苗移栽大田后還要及時施用本田除草劑抑制雜草生長;在分蘗期、大胎破口始穗期和齊穗期,也要適時施藥防治病蟲害。
(作者聯系地址: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54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