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塑料薄膜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技術的一大改進,比直播棉花增產30%左右,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其主要技術環節包括培育壯苗、加強苗床管理、加強栽后管理和大田管理。
一、培育壯苗 健壯的棉苗成活率高,緩苗期短,發育早,產量高。要培育壯苗,就得做好早備肥料、建床制缽、適期播種和苗床管理工作。
1. 早備肥料。營養缽用的有機肥料應先經過充分腐熟,以腐熟餅肥最好。有機肥料與熟土的配制比例以1∶8為宜,再加適量三元復合肥。
2. 建床制缽。營養缽內徑6厘米×10厘米,營養塊長、寬各7~8厘米,厚7~8厘米。
3. 適期播種。我縣棉花育苗播種期以3月底或4月初為宜,要看天氣變化情況,抓住寒尾暖頭,搶晴播種。
4. 苗床管理。播前選好種子,下種時進行溫湯浸種。營養缽要擺正擺齊,上平下不平。擺缽后分次噴灑澆透苗床底墑水。噴透水的標準為用小棍能順利扎透缽即可。待水下滲后,每缽點種2~3粒,然后覆蓋1層濕潤細土,厚度2~3厘米。播種后,立即搭架蓋膜,四周用土封嚴踩實,以防風揭膜。
二、加強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可分4個階段:
第一階段增溫。播種后至齊苗6天左右,要嚴密封膜以保溫保墑催全苗,床溫需保持25~30℃,缽體含水30%左右,水分不足應補水。
第二階段控溫。從齊苗到第一片真葉,應降溫保濕催壯苗。床溫控制在25~30℃,超過35℃需通風降溫,做到晝開夜關。
第三階段保溫、補水和防病。從出真葉至煉苗前,應保溫催葉促壯,床溫以25℃為好,上午9~10時揭膜,下午3~4時覆蓋。還要注意防寒流、煉苗、防高溫燒苗,遇旱要補水。因低溫陰雨易發苗病,可用多菌靈1000倍藥液預防,并間、定苗做到1缽1苗,以防產生高腳苗。
第四階段煉苗,潑灑送嫁肥藥。于2~3葉期的移栽前5~7天晝夜揭膜,栽前3~4天用含尿素5%、磷酸二氫鉀0.5%和適量多菌靈的溶液潑灑棉苗,若遇寒流和降雨仍需蓋膜。
三、加強栽后管理
1. 適期適齡移栽。棉花適時移栽的溫度為5厘米地層日平均地溫17℃以上。我縣移栽適期以在4月下旬到5月5日為宜。這時棉花苗齡40天左右,真葉3~4片,抗逆能力強,有利于返苗。
2. 提高移栽質量。精細移栽是縮短緩苗期、促早發的重要措施,為此,必須做到不散缽、不傷苗,輕運輕放,按密度要求擺缽,栽后隨即澆透“安家水”。移栽深度以稍低于地面為宜,在淤地壟栽的情況下,宜適當深栽,以利于返苗發棵。
3. 施足“安家肥”。移栽前七天左右在移栽行開溝,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千克加三元復合肥50千克,并澆好底墑水,為緩苗后壯苗早發奠定好肥水基礎。
四、加強大田管理 由于育苗移栽棉花存在根系受損傷,栽后需緩苗;棉花發育早,有效結鈴期長;生長穩健,株形緊湊,生育協調;側根發達,吸收能力強;主根淺,不耐旱,易早衰等生育特點:因此在大田管理上要突出“早”字,實行“以促為主、促控結合”,使棉苗早發、穩長、不早衰。
1. 中耕松土,促苗早發。棉苗移栽后,要及時中耕松土,破除板結,但切勿觸動缽體;返苗后,可加深中耕,促根下扎;現蕾后,淺中耕保根,分次培土封根,抗風防倒。
2. 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施足“安家肥”的棉田,要穩施蕾肥,畝施硫酸銨8千克,腐熟餅肥25千克。花鈴肥要適時重施肥,防止脫肥早衰,施肥時期,一般應比直播棉花提早10天左右。
3. 適時澆水,滿足棉花生育需要。棉苗移栽后,一般不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如干旱缺墑,可輕澆返苗水;現蕾到初花期,看苗看地適量穩澆水;花鈴期是棉花需水的高峰期,應根據土壤墑情和棉花生育情況,及時澆足水,滿足棉花生育需要。
4. 及時整枝,防治害蟲。在一般栽培條件下,以7月中旬,當棉株有16個果枝時打頂為宜。同時,由于移栽棉花前期生長發育好,棉花害蟲也相應發生早、為害重,所以要做好蟲情測報,及時噴藥防治。
(作者聯系地址:河南省濮陽縣農業局 郵編:4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