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莢豌豆又名荷蘭豆、剪豆、軟莢豌豆、小寒豆、淮豆、金豆、回回豆等,屬豆科植物。用其豆莢、嫩梢和幼苗做成的優(yōu)質(zhì)高級菜肴,品質(zhì)脆嫩,清甜可口,風味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豌豆生長過程中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素最多,鉀次之,磷最少。每生產(chǎn)100千克鮮豆莢,需純氮1.6千克、五氧化二磷0.6千克、氧化鉀1.2千克,氮、磷、鉀比為2.7∶1∶2。一般畝產(chǎn)量為750~1000千克。
1. 基肥
秋種8月下旬至9月初播種,冬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播種,春種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夏季需在遮陰棚內(nèi)育苗。以選pH值6~7.2、土質(zhì)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排水性好的砂壤土或黏壤土種植為宜,忌連作。pH值低于5.5時,易發(fā)生病害和降低結(jié)莢率。每畝施腐熟畜雜糞2000~2500千克,尿素10~2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硫酸鉀30~40千克或草木灰100~200千克,硫酸錳0.5~1千克做基肥。每畦寬0.8~1米、高20~25厘米,畦面整成龜背狀,田間開好十字形溝和環(huán)田排水溝。播種前輕曬種子1~2天,晾涼后用28%鹽水清選種子,然后用清水沖洗后浸種1~2小時,待種子充分吸水后用15~17克根瘤菌拌種,然后再播種,增強固氮能力。采取雙行種植,株行距為50厘米×8~10厘米,每穴下籽2~3粒,畝用種量7.5~8千克,播深2~3厘米,播后用土雜糞蓋種。
2. 追肥
豌豆前期的營養(yǎng)生長階段,養(yǎng)分吸收少,施氮過多會使根瘤形成延遲,并引起莖葉生長過于茂盛而造成落花落莢;但收獲期供氮不足,則會導致收獲期縮短,產(chǎn)量降低。開花坐莢后,生長迅速,吸收養(yǎng)分量也會大幅度增加,增施磷、鉀肥可促進根瘤的形成,防止植株徒長,增強其抗病性。
①早施勤施苗肥。一般以速效氮肥為主,可促進植株產(chǎn)生分枝,增加花數(shù),提高結(jié)莢率。豌豆主根發(fā)育早而迅速,播后6天幼苗尚未出土前,主根便伸長6~8厘米;播后10天幼苗剛出土時,已有10多條粗的根系;20天剛展開兩個復葉,主根可達16厘米左右長。齊苗后3~4天,每畝用尿素2~4千克對水薄施,或腐熟人糞尿20~30千克對水100~120千克淋施;隔8~10天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用三元復合肥3.5~4千克、硫酸鉀l~2千克對水750~l000千克澆施,或每畝用腐熟人畜糞肥50~100千克、尿素4~5千克澆施;4葉期用多效唑噴施1次,每克多效唑粉劑加水1千克。苗高7~1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小培土,苗高15~16厘米時結(jié)合大培土進行第三次追肥,開溝埋施三元復合肥10~15千克、氯化鉀5~7.5千克。播種后50天左右苗高20~30厘米,莖部還未快速伸長時進行第二次鋤草,根據(jù)雜草生長情況靈活掌握第三次除草時間,開花期以后莖葉繁茂不再除草,多采取人工拔除雜草。播后30天左右即伸蔓期,對土壤瘦、基肥和種肥不足、豆苗長勢差的,每畝用人畜糞尿750~1000千克,或尿素5~7千克、三元復合肥8~10千克對水500~700千克澆施。當豌豆長高“吐絲”時,及時插小竹竿引蔓,用竹竿等搭高1~1.8米的“人”字形架,在距地面30厘米處綁3~4道橫桿,將枝條里外夾住,防止倒伏,便于畦間管理。
②適施重施花莢肥。始花期,每畝澆施清糞水1000~1500千克,或用尿素5~7.5千克、三元復合肥15~20千克對水300~500千克澆施,同時,用0.5%硼砂或0.02%~0.05%鉬酸銨溶液,或磷酸二氫鉀150克、尿素0.25千克對水60~80千克噴施;結(jié)莢期,每畝用尿素4~5千克、三元復合肥5~7千克對水澆施,并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加硼砂50克對水50千克噴2~3次,每次用液量為50~75千克,每l0~15天噴1次。一般在開花后8~12天,豆莢照光可見籽粒痕跡、顏色轉(zhuǎn)深時開始采摘,以后每隔7~10天采收1次,并追肥1次,追肥可澆施20%~30%人糞尿800~1000千克。若久旱無雨,可用0.5%尿素水澆施,既補充養(yǎng)分又可抗旱。
(作者聯(lián)系地址:福建省永春縣農(nóng)業(yè)局土壤肥料技術(shù)站 郵編:3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