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草藥的作用
1. 健胃增食。山楂、麥芽、陳皮、松針、蒼術、青皮具有理氣、消食、益脾、健胃的作用,可改善奶牛飼料的適口性,增進食欲,提高飼料轉化率,改善牛奶的品質。
2. 通乳催奶。刺蒺藜、王不留行、通草能夠促進奶牛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增加產奶量。
3. 催肥促長。雞冠花、酸棗仁、山藥、松針粉具有促進和加速奶牛增重、育肥的作用。
4. 增強免疫功能。當歸、黃芪、黨參可以提高和促進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動物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
5. 殺菌抗病毒。金銀花、板藍根、大青葉、射干有抗病毒作用,蒲公英、連翹有抗菌作用,白鮮皮、苦參有抗真菌作用。
6. 驅蟲促生殖。檳榔、貫眾、百部、硫磺對絳蟲、蛔蟲、吸蟲有驅除作用,水牛角、淫羊藿能夠促進生殖細胞的生成和排出,提高繁殖率。
7. 保健抗應激。大蒜、石榴皮、仙鶴草、蛇床子能夠潤肺化痰,月季花、當歸、益母草、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功能,水牛角、柴胡、黃芩能夠抗熱應激,黃芪、黨參可減輕各種應激反應。
二、中草藥方劑的具體應用
1. 黃連解毒散。主要成分有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楊樹花、苦參素、黃芩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用于奶牛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引起的消化不良、腸炎腹瀉。每頭牛每次200~350克,每天1次,連用4~5天。
2. 清瘟敗毒散。主要成分有板藍根、黃芪、淫羊藿、水牛角、牛黃、斑蝥、蟾酥、黃連、浙貝母等,具有扶正祛邪、清熱解毒、補中益氣、活血散瘀、抗菌抗毒、消食導滯的功效,用于奶牛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病毒性腹瀉、口蹄疫、傳染性水皰病、牛痘。每頭牛每次200~300克,每天2次,連用3~5天。
3. 催奶靈散。主要成分有王不留行、黃芪、當歸、皂角刺、黨參、漏蘆、路路通等,具有補氣養血、通經下乳、開胃健脾、消食化積的功效,用于奶牛因體質虛弱或產后脾虛少食、氣血不足、經脈不通等導致的產奶量低下、缺乳等病,每頭牛每次300~500克,輕癥者每天1次,重癥者每天2次,連用3~4天。
4. 消食平胃散。主要成分有神曲、麥芽、山楂、厚樸、陳皮、蒼術、甘草、青皮等,具有理氣、行滯、消堅、促進胃腸活動的功效,主治奶牛前胃遲緩、瘤胃積食、瘤胃臌氣等。每頭牛每次200~300克,每天1次,連用3~4天。
5. 蒲公英散。主要成分有蒲公英、金銀花、連翹、絲瓜絡、通草、芙蓉葉、浙貝母、大青葉、當歸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癰、疏肝健脾的功效,主要治療奶牛各種急慢性乳房炎導致的乳房紅腫、熱、痛、硬結、乳頭干裂、乳皺、無乳少乳、奶流不暢、乳汁稀薄、乳汁中有絮狀物或帶血。每頭牛每次250~300克,每天1次,連用6~7天。
(作者聯系地址:河北省行唐縣獸醫防疫站 郵編:0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