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是河南省南陽地區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百萬畝左右,占河南省芝麻總種植面積的1/3、全國的1/9,畝產和總產均居全省首位。近幾年,芝麻枯萎病和葉斑病成了南陽地區芝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不僅發生普遍,而且為害日趨嚴重,是芝麻穩產高產的重要限制因素。2010~2011年,在國家現代芝麻產業技術體系南陽綜合試驗站的統一布置安排下,我們對這兩種病害進行了系統防治研究,摸清了發生規律,找出了安全、經濟、簡便的無害化綜合防治技術,現介紹如下:
一、病害發生情況
1. 枯萎病 從近10年的調查情況看,枯萎病在芝麻的整個生長期均有發生,病田率達87.56%,病株率一般在10%左右,嚴重田塊達50%以上。苗期可造成大量死苗,成株期有的表現為整株萎蔫,葉片皺縮黃化或半邊黃化,結蒴少或不結蒴,莖稈半邊壞死或整株枯死。
2. 葉斑病 始于初花期,發病盛期在盛花期至封頂期,病田率達100%,病葉率80%以上,葉片極早枯死,特別是細菌性葉斑病,一旦發生3~5天全田葉片枯焦脫落,甚至整株枯死,千粒重下降,病株蒴果炸裂,嚴重影響芝麻產量和質量。
二、發病規律
1. 枯萎病 苗期即可發病,成株發病盛期從7月底初花期開始,8月底封頂期達發病高峰。從不同品種看,豫芝4號、豫芝8號、鄭芝98N09比較抗枯萎病,發病較晚,病情蔓延速度較慢,癥狀以葉片皺縮變黃和半邊黃居多,死株較少;豫芝9號、宜陽白及地方品種發病早,病情發展快,病情嚴重的導致死苗,癥狀以萎蔫型為多。同一品種重茬地發病早,病情重,反之則輕;播種早的田塊發病重于晚播田。
氣溫對枯萎病影響較明顯,適宜發病溫度為20℃左右,高于30℃時病株新生葉片癥狀隱去,下降到27℃以下時,新生葉片可繼續顯現癥狀。盛花期以前降雨多,發病早且重;反之則輕。
2. 葉斑病 葉斑病發病始期和最終期呈現明顯的先水平、后自下而上垂直、再水平發展的流行動態。其流行進程可劃分為3個階段:
①始發期:7月上中旬始見病株,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株達到最多,為病原菌初步積累期。
②普發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葉最多,病害自下而上垂直發展蔓延,為病原菌再積累期。
③盛發期:從8月底病葉最多到芝麻成熟,病害如同初發病期又沿水平方向蔓延發展,葉片枯死脫落。在河南省南陽市病田率達到100%,病葉率達到80%以上。
降雨對葉斑病發生的遲早和流行進程影響最為明顯。苗期和盛花期雨量大,雨日多,空氣濕度大時,有利于病菌侵染,病害發生早且重;反之則晚而輕。
三、無害化綜合防治技術
1. 選用抗病品種 在對省內外1000多份芝麻品種資源鑒定的基礎上,篩選出10個抗病性和豐產性好的品種。以豫芝4號、鄭芝98N09、豫芝8號表現比較突出,這幾個品種抗枯萎病,輕感葉斑病,籽粒飽滿、色澤好,千粒重高,抗逆性強,產量高;豫芝5號、11號、15號也具有較好的綜合性狀。
2. 播期用藥劑拌種 播種期用40%多菌靈(有效成分0.3%)拌種,也可推廣保水劑加40%多菌靈進行芽后流體播種。
3.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 春芝麻適播期為5月上中旬;夏芝麻的播期越早越好,最遲不能超過6月10日,應做到夏芝麻隨播種、隨鎮壓保墑,力爭“茬子不過夜,種地不過晌”。2~3對真葉期間定苗,每畝留苗數分枝型8000~9000株、單稈型10000~11000株。
4. 溝廂種植 芝麻對漬、旱均比較敏感,種植時必須開好溝廂,做到三溝(廂溝、腰溝、圍溝)相通、排漬方便,即雨天明水能排,暴雨后田面上基本無明水,暗水能控,旱天能澆。
5. 科學施肥 芝麻生育季節較短,對肥料的需求比較集中,增施底肥是防病豐產的重要措施。整地時應畝施45%三元復合肥(N15P15K15)40~50千克,苗期每畝施尿素7~8千克,盛花期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和0.2%硼砂混合液2~3次,每畝每次50千克。
6. 及時防病治蟲 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于傍晚順壟撒毒餌(取100克90%晶體敵百蟲用溫水化開,均勻噴灑在5千克炒香麥麩上,悶3~4個小時即可撒施)。對芝麻枯萎病、莖點枯病和青枯病,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一是合理輪作倒茬。二是排澇防漬,增施磷鉀肥。三是藥劑防治,苗期每7~10天噴1次50%氯溴異氰尿酸(綠亨6號)600倍液,連噴3~4次,每畝每次40~50千克。進入中花期,5~7天噴1遍30%掃細懸浮劑400倍液+50%氯溴異氰尿酸(綠亨6號)600倍液的混合液,連噴2~3次,每畝每次40~50千克,可基本控制住病害的發生蔓延。
(作者聯系地址:河南省社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4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