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旱之年,如何確保玉米不減產,是云南省各級農業行政、技術部門當今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以為,玉米膜側溝種壟蓋栽培技術,節水效果明顯,省工省力,是最有推廣潛力的玉米栽培技術。
玉米膜側溝種壟蓋栽培技術,就是把90厘米地膜覆蓋在兩行(寬窄行)玉米之間的壟背上,玉米以40厘米的行距、35厘米的塘距播種,每塘保留兩粒玉米播在地膜兩側壟溝里。由于該項栽培技術具有膜內栽培相似的增溫保墑、抗旱抗倒、改善田間通風通光等優點,所以能促進玉米生長發育,達到抗旱節水、增產增收的目的,同時節省了其他地膜覆蓋技術要求的破膜、揭苗、壓土等工時投入,也方便后期的追肥操作。
一、技術要點
1. 選地、整地。為充分發揮地膜覆蓋增產潛力,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中等的平地,同時要施足底肥,精細整地,達到無坷垃、無根茬、無雜草、田面平整、上虛下實和足墑待種的標準。
2. 選擇優種。應選擇抗逆性強、增產潛力大的緊湊性高產優質品種。
3. 適時鋪膜播種。選用寬度90厘米的微膜,三干(土干、肥干、種干)播種,可以起壟、蓋膜、播種一次完成,基肥與種子要求有水平5厘米以上的隔離,以防化肥燒種。地膜蓋在壟背上,玉米種在壟溝里。也可以先整地覆膜并施入基肥,等到降雨后當膜側溝內土壤濕度達到玉米種子順利萌發出苗的水分要求時再播種。
4. 科學施肥。由于覆膜玉米密度大、產量高,物質消耗多,肥料的投入也相應加大,一般每畝基施農家肥2000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磷肥35千克,拔節期還要追施尿素15~20千克。
5. 合理密植。由于膜側溝種壟蓋玉米實行寬窄行種植,寬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所以要適當增加苗密度,一般比露地栽培畝增加300~500株,畝留苗4500株以上。
二、田間管理
1. 擴膜。地要整細,壟要起勻,膜要壓緊,每隔3~4米壓1個土腰帶,以防大風揭膜。播后要勤檢查,發現有被吹起的膜,要及時埋好,以免影響地膜的增溫保墑節水效果。
2. 定苗。4~5葉時定苗,按密度要求留苗,去掉病弱小苗、圓稈苗,保留健壯苗。
3. 中耕除草。5葉期結合定苗進行第一次中耕,拔節期結合追肥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4. 播種、中耕、除草時注意不要弄破或損毀覆蓋好的地膜。
三、增產增收原因分析
1. 蓄水保墑。膜側溝種壟蓋栽培技術,能蓄水保墑的原因,一是可利用地膜的阻擋作用,把向上蒸發的水分阻擋在膜內,減少了土壤水分的散失,其中溝種壟蓋又將降雨量較小的無效雨沿壟流向兩側,滲入玉米根部,變無效雨為有效雨;二是由于蓋膜面積小,露地面積能充分接納伏天降雨,從而提高降水的利用率。
2. 增光提溫。膜側溝種壟蓋的玉米根際處于膜內覆蓋而高于露地,使玉米處在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下,能協調玉米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長。玉米覆膜后,膜下細小水珠能反射太陽光線,增加田間特別是接近地面層的光照強度。同時,由于實行寬窄行種植,可有效地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從而增強玉米的光合作用。
3. 玉米生長健壯。覆膜改善了土壤環境條件,使得玉米早發芽、早出苗,而且能使玉米苗長得齊、勻、壯,再加之溫度的變化能促進植株根系發達,為大面積豐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 省時。膜側溝種壟蓋栽培不僅不需膜上作業,而且實行起壟、鋪膜、播種一次完成,可比膜內覆蓋節省3~4個工。
增產效益概算:玉米膜側溝種壟蓋栽培技術每畝投入微膜僅70元左右,而每畝增產玉米100千克以上,純增收可達到200元以上。
(作者聯系地址:云南省彌勒縣西三鎮農林綜合服務中心 郵編:65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