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微量營養元素的需求量雖然很少,而且所適宜的濃度范圍也很窄,但是土壤中任何一種微量元素缺乏或含量過高,都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和發育,從而導致產量和品質的嚴重下降,并且通過食物鏈進一步影響到人類和動物(家畜)的營養需求與健康。隨著化學肥料的大量施用,土壤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間不平衡的問題日益嚴重,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已成為農業生產中一項重要的農藝增產措施。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豐欠狀況,常與形成地區的地理條件有關。根據土壤普查結果,筆者所在地區存在大面積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主要缺乏硼、鋅、鉬等。
一、硼肥
1. 硼的生理作用
硼能促進糖類的運輸和代謝;參與細胞壁組織的合成,促進細胞的伸長和分裂;促進植物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減少花粉中糖的外滲:因此,在缺硼時作物受精作用受阻,子實不能正常發育,甚至完全不能形成,導致油菜“花而不實”、花生“有殼無仁”等后果。果樹缺硼會明顯影響花芽分化,致使結果率低、果肉組織壞死、果實畸形等。
2. 硼肥的種類
①硼砂:化學名稱為硼酸鈉或四硼酸鈉,無色半透明或白色結晶粉末,溶于水。硼砂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硼肥,可用作基肥、種肥和葉面肥。
②硼酸:白色粉末狀、磷片狀結晶,溶于水,溶液呈微酸性。硼酸也是常用硼肥之一,其施用方法與硼砂相同。
3. 硼肥的施用
硼肥對種子的萌發和幼根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故應避免與種子直接接觸。
①基肥:一般每畝用0.5~0.75千克與有機肥混合后施用,也可拌細沙或細土撒施、條施、穴施。
②葉面肥:一般噴施濃度為0.1%~0.2%。在油菜移栽前兩天葉面噴施可提高成活率,促進幼苗生長。為了完全防治“花而不實”,還需要在苗期和蕾薹期各噴施1次。果樹在盛花期與幼果期用0.3%硼砂溶液與波爾多液或0.5%尿素配成混合液進行噴施,可有效地提高坐果率。
二、鋅肥
1. 鋅的生理作用
鋅是多種酶的組成成分和活化劑,參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生長素的合成、蛋白質的代謝,促進作物繁殖器官的發育,并能增強作物抗逆性。因此,在缺鋅時作物光合作用減弱,葉片失綠,節間縮短,植株矮小,生長受阻,產量降低;導致水稻“鉆泥坐蔸”、果樹“小葉病”、玉米“禿頂”等癥狀的發生。
2. 鋅肥的種類
鋅肥種類很多,常見的有:
①一水硫酸鋅:白色流動性粉末,易溶于水,可用作基肥、種肥和葉面肥。
②七水硫酸鋅:俗稱有鋅礬,無色晶體、顆粒或粉末,易溶于水,可用作基肥、種肥和葉面肥。
3. 鋅肥的施用
鋅肥用量小,在土壤中移動性較差。水溶性鋅肥常用作種肥、種子處理、蘸秧根和葉面肥。
①種肥:一般畝用1千克,與有機肥料混合后施用。不能與磷肥混用。
②浸種:一般用0.02%~0.05%的硫酸鋅溶液浸種6~8小時,撈出晾干即可播種。水稻種子可用0.1%的溶液浸種12~14小時,再催芽播種。
③拌種:每千克種子用硫酸鋅4克左右,先用適量水溶解,然后噴灑在種子表面,邊噴邊拌,拌勻后晾干播種。
④基肥:為了防治水稻“鉆泥坐蔸”,每畝用1.5~2千克鋅肥與有機肥拌勻后施用。
三、鉬肥
1. 鉬的生理作用
鉬是固氮酶的結構組分,能促進豆科作物根瘤固氮菌與自生固氮生物固氮;鉬還是硝酸還原酶的組分,參與硝酸的還原過程,能促進氮素代謝;參與光合作用與磷素代謝;水解各種磷酸酯的磷酸酶活性,增加植物體內維生素C的合成:因此,在缺鉬時作物生長發育不良,植株矮小,葉片失綠或扭曲、枯萎以致壞死。
2. 鉬肥的種類
①鉬酸銨:黃白色結晶體,溶于水,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鉬肥,可用作基肥、種肥和葉面噴施。
②鉬酸鈉:青白色結晶體,溶于水,可用作基肥、種肥和葉面噴施。
③三氧化鉬:白色晶體,難溶于水,一般用作基肥。
④含鉬廢渣:難溶于水,一般用作基肥或種肥。
3. 鉬肥的施用
①拌種:每千克種子用鉬酸銨2~3克,先用適量溫水將鉬酸銨溶解,然后噴灑在種子表面,邊噴邊拌,拌勻后晾干播種。
②浸種:用0.05%~0.1%的鉬酸銨溶液浸種12小時后撈出晾干即可播種。
③種肥:每畝用鉬酸銨8~10克,先將鉬酸銨研成細末,再加入適量細土拌勻后條施或穴施。
④葉面肥:鉬酸銨和鉬酸鈉葉面噴施的濃度為0.01%~0.1%。在豆科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的苗期至始花期,噴施鉬肥2~3次。若在鉬酸銨溶液中加入適量磷酸二氫鉀效果更顯著。
⑤基肥:鉬肥和磷肥對作物的吸收有相互促進作用,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所以,一般將鉬肥或含鉬工業廢渣與普通過磷酸鈣混合后作基肥施用。
(作者聯系地址:陜西省洋縣農技中心 郵編:723300)